11.26 《當愛已成往事》吹起懷舊風,聽李宗盛長大的人都來了

“點唱機音樂劇”不多,因為適合做成點唱機的好歌並不多,華語音樂劇圈裡前有周杰倫、黃舒駿鋪路,現有李宗盛接力。

61歲的李宗盛寫過300多首流行歌曲,有情境、有畫面,可以入戲的歌一大把。於是,北京環球百老匯找上門,要把他的歌做成音樂劇,李宗盛很爽快地答應了,“人家一講,我就說好啊,我不需要更有名,也不想要更有錢。我老是想,我留下來的歌怎麼能更長更久。”

《当爱已成往事》吹起怀旧风,听李宗盛长大的人都来了

李宗盛在首演現場

這部音樂劇就是《當愛已成往事》。籌備6年之久,11月23日-24日,《當愛已成往事》首登上海文化廣場,連續演出了5場。幾乎不用宣傳,靠著李宗盛的名號,音樂劇門票很快就售罄了,聽李宗盛歌的人都長大了,大家都願意為大哥買一次單、懷一次舊。

音樂劇串起了李宗盛近30首歌曲,很多歌都能迅速戳中觀眾的笑點或哭點:《我是一隻小小鳥》唱出了平凡女孩暖暖的努力心聲;《當愛已成往事》唱出了寒江與蔡粒粒如風消逝的愛情;《明明白白我的心》見證了“搞笑擔當”杜帥和秋子的分分合合;《最近比較煩》點出了酒吧眾人如絲的煩惱;《山丘》是寒江見過人生悲歡離合後的頓悟……一首首經典引來全場共鳴,《真心英雄》和《山丘》更是引發了全場大合唱。

李宗盛自稱“寫歌的小人物”,因為要做音樂劇,他才開始接觸音樂劇行業,完全是“音樂劇新人”,“早明白音樂劇是即時的、複雜的、高難度的藝術形式。戲劇、舞蹈、音樂揉在一起,誰都不能矮誰一截,卻也誰都不可以不包容誰,不襯托誰。”首演時,李宗盛來到了現場,第一次從音樂劇的角度領會自己的音樂,看見他的作品經歷了那麼些年的光陰歲月、浸入那麼多人的生活記憶後被賦予新內涵、新生命,他感慨頗多。

《當愛已成往事》不盡完美,但做出了有趣的嘗試。李宗盛也希望,通過這次製作,為華語原創音樂劇寫下新篇章,最重要的是為行業探路,積累技術、磨練團隊、創造市場、建立審美,將來才可以更順暢地“用自己的語言寫音樂劇,創作屬於我們自己的音樂劇”。

《当爱已成往事》吹起怀旧风,听李宗盛长大的人都来了

寒江和暖暖

《当爱已成往事》吹起怀旧风,听李宗盛长大的人都来了

寒江

主創:反覆試驗找到最合適的歌

《當愛已成往事》講的也是音樂圈的故事:音樂製作人寒江陷入愛情與事業的雙重打擊,正當他破罐破摔自我放逐時,樂觀積極的暖暖像陽光一樣把他拉出陰影,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女孩的笑容背後藏著無法言說的別離命運。

音樂劇由環球百老匯擔任製作方和出品方,主創團隊都來自百老匯,包括託尼獎最佳導演得主約翰·蘭多(John Rando)、託尼獎最佳舞美設計獎得主德里克·麥克蘭(Derek McLane),以及艾美獎獲得者、美劇《名聲大噪》編舞約書亞·貝爾加斯(Joshua Bergasse)。

“這部劇講了一個關於‘錯過’的故事,對感情的錯過,對人生的錯過。有些事往往錯過了才會覺得是刻骨銘心的,因為錯過和遺憾,反而更加唯美。但導演希望做一個含著淚、帶著笑的項目,不能永遠沉浸在很悲傷的情緒裡面,所以整個作品裡面有很多調劑。”

北京環球百老匯董事長鍾麗芳介紹,早在6年前,他們已經開始籌備這個項目,然而音樂劇的孵化遠比想象中漫長和艱辛。

難點首先在於歌曲和故事的契合度,李宗盛的歌曲大家都很熟悉,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於歌曲的理解,稍微匹配不好就會讓人覺得彆扭;第二,他的歌太完整,每一首歌都是一個完整的故事,要把若干個故事打碎融入到一個故事裡,具有對話和結構功能,特別難。

從300多首歌曲裡,主創團隊最終選出了近30首,這個結果不是一蹴而就的。從第一輪篩選到最後演出,導演每一次都會對選曲有所調整,會通過每一次的工作坊來嘗試哪些歌曲才最符合故事的邏輯和情感。

這個反覆斟酌和調整的過程達五六次之多,光是構寫劇本和人物、尋找合適的歌曲就花了一年半時間。

在紐約的家裡,約翰·蘭多常常大聲播放李宗盛的歌曲,就連接送兒子足球訓練,他都會在車裡放音樂,並把音量開到最大,“讓李宗盛的音樂像水一樣湧入我的全身。”為了幫助理解,他看完了翻譯好的所有英文歌詞,“李宗盛的歌詞就像詩歌一樣,乾淨、清澈、明確,我對此非常著迷。”

“點唱機音樂劇”對美國人來說並不陌生。過去幾十年,百老匯出了很多成功的案例,比如《媽媽咪呀》《澤西男孩》。美國作曲家歐文·柏林寫了大量膾炙人口的流行歌曲,曲風抒情、旋律簡潔,很多也被編進了音樂劇,比如《銀色聖誕》裡。

“這種音樂劇的樂趣在於,這些歌曲是如何將一個具體的故事呈現出來的,這對那些熟悉音樂的觀眾來說是非常有趣的。”約翰·蘭多感慨,李宗盛的熱門歌曲實在太多了,為了更好地講述故事、推動人物發展、展示人物性格,他們也選了一些熱門歌曲以外的歌。

團隊花了很長時間將歌曲編進劇情,更重要的是,這些歌不能生硬突兀地出現,不能為了唱而唱,而是要根據情感和情節需要,與故事和人物發展貼骨貼肉,讓歌曲潛在的光芒綻放出來。

李宗盛的歌被很多歌手翻唱過,同樣,劇中不少個性鮮明的女性角色,也翻唱了他的歌。

約翰·蘭多評價,白百何(飾暖暖)、李煒鈴(飾暖暖)的演唱各有各的趣味,黃齡(飾蔡粒粒)、金池(飾蔡粒粒)的演唱也讓人眼前一亮,酒吧女服務員秋子(杜鑫豔扮演)因為“富饒”的身材和酒吧經理杜帥(王維申扮演)幾經情感上的過招,頻繁撓到觀眾笑點,卻也會在大家意想不到的時候引吭高歌幾曲。

“這些女演員唱李宗盛的歌會給大家一種全新的體驗。這也是這部音樂劇的魅力,歌曲不是出自一人之口,你能聽到不同人不同風格的演唱。”約翰·蘭多說。

而對品冠(飾寒江),約翰·蘭多最大的感受是真實和有趣,“他絕不僅僅只是擁有天堂一般的嗓音,他還富有某種特質,某種能夠悄無聲息地把旋律和故事刻畫出來的特質。我想把這一特質更加突出地呈現出來,這種努力也讓我感到愉悅。”

李宗盛的歌以往都是單人或雙人演繹,但這部劇裡出現了“團隊作業”,會通過樂團等方式來合唱,這也是獨特而有趣的體驗。

《当爱已成往事》吹起怀旧风,听李宗盛长大的人都来了

暖暖

《当爱已成往事》吹起怀旧风,听李宗盛长大的人都来了

蔡粒粒

主演:怎麼才能演好角色唱好歌

除了音樂,演員怎麼選也是難事一樁。李宗盛的歌大多以情動人,所以不但要求演員演得好,歌聲也要有穿透力,要能觸及到心靈深處。

在上海站,品冠、黃齡、李煒鈴是最常見的三角組合,而觀眾對他們最普遍的評價是,氣質貼合角色,唱功紮實在線。

李宗盛堪稱品冠的伯樂或師父,是他把後者帶到了行業裡。然而熟歸熟,品冠在北京和臺北經歷了兩次面試,才拿到角色。

他在劇中扮演一個音樂製作人,創造了無數膾炙人口的金曲,打造了無數巨星,人到中年,他寫的歌開始不受歡迎、不被市場接受,明星女友也離他越來越遠。分手後,喪到“佛系”的寒江遇到了“急性子”的暖暖。

“我最感同身受的就是寫不出歌來的那種無奈。”品冠坦言,這部劇多少會讓人聯想,比如明星女友會讓人聯想李宗盛的戀愛史,蔡粒粒唱的《為你我受冷風吹》也會讓人對號入座,不過導演和他強調,不要在裡面投射任何李宗盛的影子,“我就當成是一個很獨立的人物去詮釋。”

在劇中,品冠拋開了自己慣有的那套演繹方式和唱歌方式,要求自己眼神銳利,沉一些,不能太溫和。因為破罐破摔的寒江常常喝酒,他也會讓自己喝點威士忌,以進入狀態。最早記臺詞時,他還會在健身房邊走跑步機邊念臺詞,有一次已經快到半夜,酒店前臺特別叫了警衛,擔心他是“神經病”。

演出前的排練很密集,每天至少八九個小時。品冠記得自己不停地記筆記、不停地消化,就像準備考試,他要做的功課比其他人多,因為他們都是科班出身的音樂劇演員,已經非常習慣在舞臺上展現自己的肢體和臺詞。對他來說,難度最大的還是舞蹈,尤其是群舞一定要拍子很整齊,所以每次回到家,他都要去健身房鍛鍊體能狀態。

“來看音樂劇的觀眾一定會對這些歌重新認識一次,這些歌加上整個音樂劇,是蠻有戲劇張力的呈現。”品冠解讀,這部劇是講人跟人之間的悲歡離合,就像李宗盛有一首歌叫《給自己的歌》,一開始就是“想得卻不可得,你奈人生何”,更多的是人生的惆悵、感慨、遺憾。

聽說能演李宗盛的音樂劇,黃齡的第一反應就是“去”。她在劇中飾演大明星蔡粒粒,和寒江廝守10年,卻有始無終,第一次讀完劇本,她感動得想哭。

“蔡粒粒是挺要面子、內心還挺強的一個女性,獨立但又渴望愛情,內心有點矛盾,所以他們在一起10年,最終沒有在一起,‘錯過了’那種感覺挺難抓的。”黃齡認為,寒江和蔡粒粒的感情基礎非常深厚,但就像生活中的很多情侶,交往很多年後到了瓶頸期,分手又複合,怎麼都回不到最初那種感覺,最後分開,徒留遺憾,很多人都可以從這個角色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劇中,蔡粒粒和寒江有不少吵架的戲份,這對黃齡來說是不小的挑戰。生活裡的她不會吵架,沒有爆點,吵架需要嘴皮子溜,而她平時講話就慢,她就在房間裡一遍一遍反覆練臺詞。為了塑造角色,她往往還要帶著吵架的情緒去唱歌,“更多時候不在於這首歌有沒有唱好聽,導演會覺得要再生氣一點,要再難受一點,那我可能平時性格就太平靜了。”

黃齡很早就因為節目認識了品冠,這回一起演對手戲,她才發現品冠竟然很放得開,“我之前以為他是非常斯文、非常安靜的男子,結果他沒有偶像包袱,跳舞他好像可以,談戀愛的戲、親密的戲他也可以。”

李煒鈴是在朋友圈看到了演員招募消息,一個好朋友告訴她,暖暖這個角色蠻適合她,她就去參加面試了,一擊即中。

“暖暖特別古靈精怪,好像一個沒長大的小女孩,做什麼事都直來直去。後來大家才知道,她患有白血病,讓她生命延續下去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我覺得是音樂。音樂也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這是非常打動我的地方。”

李煒鈴的本職工作是大學聲樂老師,同時兼顧音樂劇。2016年,因為要演一部體量很大的戲,還要照顧學生期末考,她兩邊跑,有一次上課暈倒在琴房,把學生嚇了一跳。音樂給了李煒鈴支撐下去的動力,也因此,她能切身感受到暖暖對音樂極其強大和執著的熱愛。

“這是一部點唱機音樂劇,你要在尊重原作的基礎上,再去想這首歌在這個戲裡面,應該怎麼演繹。”

為了準備好演出,李煒鈴反覆研讀劇本,反覆走戲,一段臺詞怎麼講,可能都會做出五六種嘗試。劇中的歌都太經典了,作為音樂劇演員,她也在思考,怎麼保留流行歌的精彩部分,同時用音樂劇的方式更好地呈現出來,“舞臺給的刺激跟排練廳不一樣,觀眾給了我們反應,我可能又會有新的感觸、新的想法。”

第一次和百老匯團隊合作,品冠最大的感受是“專業”,進入排練的第二週,他就感覺走這一遭“值了”,“我想過可能得去紐約、去百老匯上一個月密集的課程,沒想到在這裡實現了,再加上我排練了還能上舞臺表演,唱李宗盛的這些歌曲,挺難得。”

黃齡同樣是第一次和百老匯團隊合作,也是她第一次以工作坊的形式加入進來,“這樣的磨合很好,時間很長,但很值得,因為每天都會有新的收穫,我回去也會檢討自己。這種沉浸式的工作模式很有必要。”

通過和百老匯團隊合作,李煒鈴發現,百老匯經常會在週末的早上,將一部秀裡最精彩的部分原樣搬到大街上,這種“路演”往往會吸引很多逛街、散步的群眾圍觀,進而對秀產生興趣,“在國內,演員、製作公司或者校園的音樂劇社團,也可以多自發地去排一些音樂劇,去嘗試一些公益性的演出,以路演的方式吸引更多群眾。這是一種很好的推廣音樂劇的方式。”

完成上海首輪演出後,《當愛已成往事》劇組將繼續調整打磨,黃渤、白百何、王錚亮等明星,也將在後續的巡演中相繼亮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