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大貝爾塔炮:一戰德國軍中的要塞拆遷工,靈感來源於日俄戰爭

大貝爾塔炮:一戰德國軍中的要塞拆遷工,靈感來源於日俄戰爭

(大貝爾塔炮也有人稱大貝爾莎火炮)

(本文由桌面戰爭兵棋原創撰寫,圖片來源於網絡。“桌面戰爭兵棋”專注于軍事領域的耕耘,堅持原創,堅守初心。歡迎您的指點。)

俗話說大炮才是男人的浪漫,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現過許許多多著名的大炮,雖然他們每一款都作為殺人武器,破壞了和平挑起了戰爭,但是拋開這些觀念,在後世中這些大炮總是令人這麼著迷,今天賽文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最最出名的大炮,也是當時陸上運輸最重型的大炮——大貝爾塔炮。

大貝爾塔炮:一戰德國軍中的要塞拆遷工,靈感來源於日俄戰爭

(一戰克虜伯公司的經典之作,大貝爾塔炮)

大貝爾塔炮

在20世紀初,德軍軍方就希望軍工廠能夠研製一種可以攻克堡壘的武器,軍方認為攻克堡壘要塞,重型火炮是必不可少的,並且給出要求,設計的這種火炮是一種短炮管的臼炮,能夠以高角度射擊,讓炮彈越過高高的城牆,最後落在堡壘的頂部。在這樣要求下大貝爾塔炮就被研發出來了。

大貝爾塔炮:一戰德國軍中的要塞拆遷工,靈感來源於日俄戰爭

(大貝爾塔炮的參數)

大貝爾塔炮口徑420mm,最大射程達到12.5km,炮彈初速400m/s,射速8發/h,射擊的最大仰角65°,整體大炮長6.72米,一門大炮人員配置達到285人,最誇張的是大貝爾塔炮炮身連同炮車淨重120噸。因為其太過於笨重了,在搬運時必須將其分解,由多輛火車拖運,但這些因素絲毫不影響大貝爾塔炮的價值。

大貝爾塔炮:一戰德國軍中的要塞拆遷工,靈感來源於日俄戰爭

(大貝爾塔炮的炮彈,和人一般高大)

初試身手

在1914年8月,德軍開始了他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第一次進攻,目標就是強大的比利時列日要塞,進攻僅僅只進行了三天,德軍上將手上的6個步兵旅就已經遭受到了巨大的傷害,而他們的成果也只是攻破了要塞上12座炮臺其中的一座。正當德軍上將感到措手不及的時候,巨大的克虜伯420毫米大貝爾榴彈炮登場了,在剩下的三天裡大貝爾炮向我們展示了重型火炮真正的威力,在其他8門小型的奧地利305毫米斯柯達攻城炮的支援下,大貝爾榴彈炮毫不留情的攻破了要塞,一直到敵軍投降才停止了射擊。

傳奇不斷

作為克虜伯公司的“奇蹟武器”,大貝爾塔炮的威名傳遍了全世界,特別是在參加了烈日要塞攻防戰大勝之後,繼續參加一連串戰役——那慕爾戰役、安特衛普戰役、莫伯日戰役等,被世間稱為“要塞拆遷工”。

大貝爾塔炮:一戰德國軍中的要塞拆遷工,靈感來源於日俄戰爭

(大貝爾塔炮被稱為要塞毀滅者)

即使是到了1916年凡爾登戰役,大貝爾塔炮的威力也絲毫沒有減弱,凡爾登戰役的法軍要塞更為堅固,採用了混凝土和鋼鐵建成,根本不是之前遇到的那些要塞可比的,這些更為堅固的法軍要塞在德軍的攻城加農炮的轟擊下,雖然有些受損,但依然矗立在德軍軍隊面前,但直到這些要塞遇到了大貝爾塔炮,才轟然倒塌。

大貝爾塔炮:一戰德國軍中的要塞拆遷工,靈感來源於日俄戰爭

(安裝龍門吊準備組裝大貝爾塔炮)

結語

420毫米大貝爾塔炮的出現,讓德軍前期攻城拔寨省了不少力,而大貝爾塔炮是源自於1904年左右日俄戰爭中,日軍採用的280毫米海岸炮對付旅順港的俄軍工事中,取得了出色的表現,而這一事件被德國軍事家盡收眼底,420毫米的大貝爾塔炮就這樣被研製出來了。但是隨著戰爭的推進,交戰的雙方火炮的射程不斷的增長,大貝爾塔炮在1917年就宣佈退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