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冷戰遺蹟遍佈世界,飛機藏身荒漠深處,潛艇基地變身度假勝地

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沙漠深處,停放著一排排60年代的廢棄飛機。由於氣候乾燥、土壤鹼化,這些波音B-52"同溫層堡壘"轟炸機處於休眠狀態。

這些在越南戰爭期間無處不在的飛機,只是散佈在世界各地的冷戰遺蹟中的一角。

冷戰遺蹟遍佈世界,飛機藏身荒漠深處,潛艇基地變身度假勝地

圖為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沙漠深處,一排排60年代的廢棄飛機

這些來自20世紀的敵意跨越了40年,跨越了幾個大陸,因此,在那個時代,有這麼多的軍事裝備留存下來,或許也就不足為奇了。

羅伯特·格倫維爾的新書《被遺棄的冷戰地區》(Abandoned Cold War Places )由安布爾圖書(Ambers Book)發佈。這是一部描寫冷戰時期廢棄遺址的旅行攝影作品。書中講述的那些廢棄的遺址曾在蘇聯和以美國為首的北約(NATO)盟國之間的對峙中扮演過不可或缺的角色。

從這個陰森恐怖的美國飛機墓地,到如今成為旅遊熱點的前蘇聯海軍基地,格倫維爾的作品記載了一段特殊的歷史。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的出版恰逢1989年11月9日柏林牆倒塌紀念日。

格倫維爾說:"現在,似乎是時候來審視冷戰時期美蘇對峙所遺留下來的痕跡了。”

這位英國曆史學家對他想要收錄的地點有著自己的考量,但這也受到了安布爾圖書的圖片研究員特里·福肖在寫作過程中發現的照片的啟發。

格倫維爾說:"當我參觀過冷戰遺址時,總是能感受到有一種特定的氛圍。即使那邊展出的物品都是很平庸的,我的心頭總是很沉重。我想這可能是一種歷史感,沉甸甸的感覺。我在寫作時會盡力向讀者去傳達這種感覺。"

他從一開始就知道,他想把圖斯康的B-52轟炸機和S-2反潛飛機的圖片收入到作品中。

格倫維爾表示:"我一直對飛機壽命結束時的狀況很感興趣,美國空軍多年來一直將過時的飛機存放在完美的乾燥環境中,讓它們看起來隨時可以起飛。"

冷戰遺蹟遍佈世界,飛機藏身荒漠深處,潛艇基地變身度假勝地

圖森氣候乾燥,土壤鹼性,為存放飛機提供了理想的條件

事實上,他們一直保持著飛機的良好狀態,其中一架B-52最近被重新改造,並在服役10年後重返天空。

另一個有趣的地點是在美國南達科他州的前美國陸軍布萊克山軍火庫。

那邊有著綠色的田野和開闊的天空,一切鬱鬱蔥蔥,欣欣向榮,掩蓋了這裡曾是芥子氣等化學武器試驗基地的事實。

冷戰遺蹟遍佈世界,飛機藏身荒漠深處,潛艇基地變身度假勝地

在這個不起眼的地方,測試了芥末氣等化學武器。 最近,一位加利福尼亞開發商將一些掩體變成了"末日庇護所"。

這是書中少數幾個沒有被完全廢棄的地點之一——一些圓頂小屋式的小屋是由加利福尼亞的一位開發者在2017年購買的,把它們變成了"世界末日避難所,以防未來可能會降臨的世界末日。

這讓人覺得有些奇怪,但也在情理之中。畢竟,書中的許多地方都隱約有一種世界末日的感覺。

此外,在俄羅斯海參崴郊外的冰面上,有一些永遠被困在廢墟中的潛艇;在如今的捷克共和國巴希納地區殘留著許多鐵絲網和通電柵欄,這些都提醒著人們曾經的邊界。

冷戰遺蹟遍佈世界,飛機藏身荒漠深處,潛艇基地變身度假勝地

德國和前捷克斯洛伐克之間曾經的邊界,分佈著鐵絲網、電氣化的圍欄和地雷

還有一張來自也門索科特拉島的驚人照片。照片上是一輛廢棄的T-34/85中型坦克,兩側不是士兵,而是山羊。索科特拉島位於非洲和阿拉伯半島之間,蘇聯海軍在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將其用作基地。

冷戰遺蹟遍佈世界,飛機藏身荒漠深處,潛艇基地變身度假勝地

索科特拉島位於非洲和阿拉伯半島之間,這是蘇聯海軍的戰略要地,後者在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一直將其用作基地

室內的照片更像是一個時間膠囊——正如格倫維爾所描述的那樣,它"給人一種感覺,就好像有人剛剛離開房間去煮咖啡,隨時都可以從門裡走出來”。

冷戰遺蹟遍佈世界,飛機藏身荒漠深處,潛艇基地變身度假勝地

這個核掩體是蘇聯空軍遠程核轟炸機打擊部門的一部分

有一些照片很獨特,只是因為照片中的地點在不久的過去和現在而言,有著強烈的對比。

在歐洲的克羅地亞的維斯,有一張以前的潛艇圍欄的照片。如今,這個亞得里亞海的小島成了度假勝地,陽光普照,這裡曾拍攝過《媽媽咪呀!》(Mamma Mia!)。

冷戰遺蹟遍佈世界,飛機藏身荒漠深處,潛艇基地變身度假勝地

《媽媽咪呀》的拍攝地,該島曾在冷戰期間是一個主要的軍事設防地

俄羅斯堪察加半島別赫溫卡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度假勝地。那裡曾經是一個名為彼得羅夫洛夫斯克-堪察加半島54號的海軍基地,這個不太容易到達的地方現在成了旅遊目的地。

冷戰遺蹟遍佈世界,飛機藏身荒漠深處,潛艇基地變身度假勝地

圖為在海軍基地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堪察加-54上工作的人們建造的房屋。現為一個旅遊勝地

作者在冷戰的最後幾十年裡在英國長大,他說衝突的幽靈"對我以及我年輕時對世界的看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格倫維爾也意識到冷戰對於當今世界的現實意義。

冷戰遺蹟遍佈世界,飛機藏身荒漠深處,潛艇基地變身度假勝地

在冷戰時期的德國,東方和西方都希望儘可能地知道有關對方在做什麼。這個聽音站是其中之一

他表示:"最近的一些事件再次引發了世界大國之間的緊張關係,儘管這些大國已不再與30年前一樣。"

"那個時代的事件,比如古巴導彈危機,是對當今領導人的一個警告,一個錯誤的步驟可能很快導致潛在的災難。"

那個時代的冷戰遺蹟也提醒著我們,衝突的規模和它所帶來的恐懼。

冷戰遺蹟遍佈世界,飛機藏身荒漠深處,潛艇基地變身度假勝地

北達科他州附近的這個軍事基地於1975年開放,是美國第一個反導基地。 它於1976年關閉

這本以照片為主導的書包括了格倫維爾仔細研究過的那段歷史,但他意識到自己只是在窺探這個被遺忘的世界。

"我本可以就其中的一些畫面寫更多的東西,但我希望讀者能受到這本書的啟發,進一步追尋他們對冷戰的興趣——這是一段如此迷人的歷史,塑造了我們當今世界的大部分。"

冷戰遺蹟遍佈世界,飛機藏身荒漠深處,潛艇基地變身度假勝地

所有圖片取自Robert Grenville (ISBN 978-1-78274-917-2)出版的書籍《廢棄的冷戰之地》。

編譯:吳夕源

【DAILY MEDIA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