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北大教授:這碗“毒”雞湯害了很多孩子,可還有許多家長信以為真

文|西紅柿媽媽

鵬鵬的爸爸發了一條微博,“晚上10點,可憐的鵬鵬還在學習。”然後附有一篇關於“摒棄應試教育,孩子需要快樂”的文章。很多的網友和家長點贊、評論,孩子應該自由成長,快樂比成績更重要之類的言論。

在一些微博或者朋友圈,經常可以看到一些關於“快樂教育”的文章。這些倡導孩子應該快樂、自由成長的文章引起很多家長內心的共鳴,我們暫且把它歸類為“心靈雞湯”吧。

大家對於這樣的文章點贊、轉發引起思想上的共鳴,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覺得孩子學習太苦太累了。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可以像文章中一些西方國家的孩子一樣,不用苦讀也可以上大學,有比較好的工作和收入。

北大教授:這碗“毒”雞湯害了很多孩子,可還有許多家長信以為真

對於追捧“快樂教育”的一些“心靈雞湯”,早有北大教授指出,這是一碗“毒雞湯”,毀了無數孩子的未來。

1、國內的教育現狀:

“孩子在學校裡,上廁所都不能超過3分鐘”,“孩子在排隊打飯的等待過程中,依然拿著小紙條在背誦”,“考試成績並不能代表一個人的能力,高分低能一樣沒有出路”。

在河北省的衡水市,有一所“超級中學”,那就是衡水中學。每年高考結束,伴隨著幾百名學生進入清華、北大的輝煌成績,也有許多質疑和批判的聲音,對它進行聲討,從這一所重點高中蔓延到應試教育。

八九十年代,有人把高考比作“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現在我國的高等教育迅猛發展,高校入學率一路飆升過半。但是,我們的孩子似乎比以前更加拼命地學習了。

北大教授:這碗“毒”雞湯害了很多孩子,可還有許多家長信以為真

80後們在上學的時候,家長會每天給你檢查作業嗎?有人花幾萬塊給孩子報補習班嗎?有人會為了一套學區房,負債累累嗎?有人批判衡水中學、毛坦廠中學的學習制度,更有大批的家長為了讓孩子進入這些中學,買學區房、買自費生名額。進入一所這樣的中學學習,也不亞於“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了。

家長的趨之若鶩,比批判來得更兇猛,這又說明什麼呢?

孩子拼命學習,得到的似乎只是一張沒有什麼用處的學歷文憑。可是學歷是孩子進入社會的“敲門磚”,你首先要用你的學歷來證明你的智商,然後別人才會給你展現自己能力的機會。所以,該拼命學習的時候,還是要拼命學習。

2、國外教育現狀。

雷雷跨越千山萬水,來到了美國開啟自己的初中學習生活。他的父母都是農村奮鬥出來的大學生,他們當年在高考的大軍中,擠過了獨木橋,過上了小康的生活。因為覺得自己當年太苦了,不想自己的孩子延續自己的軌跡。雷雷的爸爸媽媽大房子換小房子,把兒子送出國留學,希望他在快樂學習中成才。

北大教授:這碗“毒”雞湯害了很多孩子,可還有許多家長信以為真

雷雷到了美國就讀的學校是一所公立中學,這裡確實很“快樂”。老師上課根本不認真,對學生管理更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裡的學生大多數來源於美國的最底階層,他們下午3點就放學了,然後混跡於貧民窟的大街小巷,吸菸、喝酒、打架都是常態。

歐美的實行“快樂教育”的公立學校,面向的是工人、農民、失業者的孩子,他們根本不重視教育,也從來不為孩子策劃出路。

雖然輕輕鬆鬆就能獲得全校第一名,但是雷雷還是轉學到了一所私立學校,家裡為此付出了非常大的經濟負擔。兩所學校雖然相距不遠,學習狀態卻是天壤之別。

“作業、論文、實驗、社會實踐活動、興趣愛好培養”,所有的孩子忙得像飛轉的陀螺。這些富商、議員、等富人的孩子,幾乎都有請家庭教師補課的情況,有的甚至每天只有5、6個小時的休息時間。每到假期,孩子的課程更加滿檔,除了學習,做志願者、去哈佛耶魯等名校體驗生活,去非洲觀察植物、動物。扛著樂器,抱著書本,匆忙趕跑在學習的路上。

北大教授:這碗“毒”雞湯害了很多孩子,可還有許多家長信以為真

西方國家的“快樂教育”,只是應用於窮人的孩子。富人的孩子都在拼命學習,這樣的學習模式,固化了他們現有的階級,而且很難改變。

看了這些,你還想要給孩子自由自在的“快樂教育”嗎?純粹的應試教育不可取,正確的教育也不能放鬆。

1、因材施教。

有的家長會說,孩子確實不是學習的“那塊料”。但是,孩子不學習肯定是行的。孩子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也不是因材施教,是對孩子的放縱。因材施教是根據孩子的特長和興趣愛好,選擇自己擅長的方面去學習和發展。為孩子“量身定做”的學習計劃,孩子一定會有一技之長的。

北大教授:這碗“毒”雞湯害了很多孩子,可還有許多家長信以為真

2、寬嚴並濟。

有些家長一味地追求學習成績,摒棄孩子其他方面的能力的提升,這樣的做法也是不科學的。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爸爸媽媽要掌握好一個度,該吃苦的時候吃苦,該娛樂的時候娛樂。張弛有度,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不要讓錯誤的教育理念,讓孩子白白浪費了青春的大好時光。

今日話題:你是支持快樂教育,還是應試教育呢?

北大教授:這碗“毒”雞湯害了很多孩子,可還有許多家長信以為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