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河北省,抗戰時期燕趙之地老照片,再現那段激昂歲月


昌黎,秦漢時期此地就設郡縣管理,古稱海陽、盧龍,923年遼代置廣寧縣,1189年改名為昌黎縣,沿用至今。曹操在《觀滄海》中提到的“東臨碣石,以觀滄海”中的碣石山,就位於昌黎縣城北4公里處。1935年昌黎縣被日軍侵佔。 圖為源影寺塔,遼金時期所建佛塔,1620年重修寺院時,此塔重新命名為源影寺塔,名稱沿用至今。

邯鄲,三千年前已稱此名,一直沿用至今。傳說中女媧造人、煉石補天的地方就在邯鄲古中皇山。春秋戰國時期的邯鄲,是趙國的都城。從戰國到漢朝,近500年曆史長河,邯鄲一直是繁華之都。可惜的是,東漢末年群雄逐鹿,兵戈不止,邯鄲城就此衰落。圖為1939年邯鄲城下的農田。

邯鄲,三國時候,曹操在滅掉袁紹後,在鄴城建城,先後有六個王朝在此建都。後來在隋朝時期,鄴城毀於戰火,夷為平地。 此後的邯鄲先後屬於大名府和廣平府。民國時候,邯鄲縣屬於河北省省轄。1904年3月,京漢鐵路邯鄲縣火車站建成,圖為1939年邯鄲火車站檢票口。


圖為1939年邯鄲街頭正在逛街的日本婦女。1937年10月17日,日軍片桐聯隊佔領邯鄲城後,成立“城防司令部”和偽“邯鄲縣公署”。1937年11月,八路軍一二九師挺進太行,轉戰冀南,開創了以邯鄲為中心的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

保定,古為燕趙之地,宋時稱保州,992年建保州城。元朝初,重建保州城,改名保定,沿用至今。明朝隆慶年間,保定城由土城改建為磚城。清朝時的保定是直隸省省會。至1968年,保定一直是河北省省會。圖為30年代末的保定街頭。

圖為30年代末保定蓮池圖書館。1937年9月24日,日軍侵佔保定,成立偽保定市公署。而保定敵後抗日戰場,在黨的領導下,軍民攜手與日寇浴血奮戰,我們熟悉的紅色經典《小兵張嘎》、《地道戰》,《狼牙山五壯士》等等都源自保定人民抗日鬥爭故事為原型拍攝的。


石家莊,舊稱石門。20世紀初的石門還是小村莊,隨著京漢鐵路和正太鐵路相繼通車,石門成了兩條鐵路的交匯點,隨即日益繁榮起來了。1947年12月26日,石門更名為石家莊。圖片是拍攝於40年代的大石橋——建於1907年的河北第一座鐵路公路立交橋。

臨城,春秋時期為晉國臨邑城,漢朝時設房子縣,742年房子縣更名為臨城縣。1937年冬,日軍攻佔臨城後不久,八路軍先後在臨城縣的官都、郝莊、孟家莊等村建立了抗日政府,領導發動群眾組織起來抗擊侵略。圖為1938年底臨城,集市上的百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