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廣發基金“一拖多”:最多一人管24只基金

廣發基金“一拖多”:最多一人管24只基金

經濟觀察報 記者 黃一帆 2019年行至尾聲,公募基金業績排名也即將塵埃落定。從截至12月19日的排行榜來看,廣發旗下基金格外亮眼:今年以來總回報排名領先的為廣發雙擎升級、廣發創新升級和廣發多元新興,今年以來的回報均超過100%。

不過,並非廣發旗下所有基金都如此“幸運”。12月19日,廣發內需增長基金單位淨值為0.9850。而Wind資訊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該基金的單位淨值一直未到1元以上;拉長時間來看,這隻運行了近十年的產品,除了2010年、2011年和2015年的部分時間段外,其大多數時間的淨值都在1元以下,成立以來的總回報僅為8.08%。

2015年6月13日至2019年5月20日期間管理廣發內需增長的基金經理王小松,最多曾同時管理6只權益類基金。而從數據看,廣發基金內部類似的基金經理“一拖多”的現象並不鮮見。

權益一拖六

廣發內需增長成立於2010年4月19日。截至2019年12月19日,該基金在成立的近十年裡,總回報為8.08%,同期滬深300漲幅為19.99%;年化回報為0.58%,其同類排名為50/56。2011年以來,其年度回報分別為:-23.71%、8.75%、-19.57%、10.75%、27.22%、-9.75%、12.09%、-35.39%、59.64%。

從中可見,2018年該基金業績受創較為嚴重。Wind資訊數據顯示,2018年一季度,該基金的股票資產配置比例為74.44%,前十大重倉股主要配置在計算機、地產、消費股。二季度,該基金提高了股票倉位到77.86%,但增加了銀行、消費持倉,防守意圖明顯。其三季度又大幅降低股票倉位到52.27%,但增加了房地產配置,並將洋河股份買成第一大重倉股,而其在四季度下跌26%。四季度末,該基金股票倉位又回升至76.31%,而第四季度該基金前十大重倉股中唯有邁瑞醫療期間漲跌幅為正。該基金年度回報為-35.39%,在同類1550只基金中排第1516位。

數據顯示,2016年-2018年末,廣發內需增長在管理人報酬、託管費、交易費等各項費用中花去2899.01萬元,其中管理人報酬1577.74萬元。

廣發內需增長的首任基金經理為陳仕德。陳仕德2001年起參與籌建廣發基金,管理過廣發小盤成長和廣發內需增長兩隻基金,曾任廣發基金投資總監。數據顯示,在其管理廣發內需增長的近5年中,陳仕德任職總回報為53.62%,超越基準回報2.17%,年化回報8.69%。

2015年6月13日,王小松從陳仕德手中接棒,擔任廣發內需增長的基金經理。

資料顯示,王小松自2007年7月至2009年9月在聯合證券投行總部從事投行業務,2009年10月至2013年5月先後在華泰聯合和國聯安基金任研究員,2013年6月起加入廣發基金,先後在研究發展部和權益投資一部任研究員。2014年12月開始起擔任廣發策略優選基金的基金經理,先後共管理過廣發旗下6只權益類基金。

王小松從2015年6月管理廣發內需增長,但該基金2016年、2018年業績遭遇“滑鐵盧”,其任職總回報為-39.21%,回報排名為350/448。

王小松最多曾同時管理6只基金,為基金業所說的基金經理“一拖多”現象。所謂“一拖多”,是指一位基金經理同時管理多隻產品(一般也包括一隻產品由多位基金經理共同管理)。一般而言,基金經理同時管理產品過多、精力受限會影響產品收益,而且容易引發基金風格混亂以及基金經理“掛名”等現象,因而“一拖多”被基金行業所詬病。

王小松管理的這6只基金當中,任職回報為正的有4只,分別為15.99%、8.03%、4.72%、2.59%,兩隻為負。除廣發內需增長,其管理的廣發改革先鋒任職回報為-16.69%,排名為1304/1351。

2018年10月17日,王明旭增任廣發內需增長基金經理,王小松2019年5月20日離任該基金基金經理。

“一拖多”現象

廣發基金現有46位基金經理,平均任職期限2年以上,其中易陽方、李琛、謝軍、溫秀娟、陸志明、代宇、任爽、李巍、張芊、譚昌傑、程琨、劉傑等多擔任基金經理時間超過5年。其中,13名基金經理的從業年限在2年以下,這13人中又有5名基金經理的從業年限在1年以下,可以說此間尚未經歷過一輪完整的牛熊轉換。從業年限在2年以上4年以下的基金經理有11名,4年至6年的有22名。

另一方面,在這46名基金經理中,一拖多現象比較普遍。例如,謝軍在管基金24只,代宇、霍華明、羅國慶、譚昌傑、劉傑、洪志、陸志明、李偉這8位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數量為10只或以上。

而在這其中,掌管10只基金的洪志投資年限僅為0.92年,一年還未到。掌管14只基金的霍華明以及掌管7只基金的高翔、掌管10只基金的李偉,投資年限也僅分別為2.65年、1.67年和1.27年。

Wind數據顯示,全市場基金經理中,上述廣發基金經理謝軍在管基金數量最多。華夏基金的基金經理劉明宇、易方達的基金經理餘海燕分別以管理23只基金居於第二;博時基金的基金經理黃海峰、創金合信基金的基金經理鄭振源管理基金數量在20只以上。

全市場共2111名基金經理中,同時管理10只或以上基金經理為113名,佔總量的5%。在廣發基金同時掌管10只或以上基金的基金經理佔總量的19.57%,遠超過市場平均值。

一位滬上公募基金經理稱,其所在公募存在掛名不參與管理的情況,“這種情況有些是因為專戶和公募產品的監管要求所引起的,另一方面,名氣大的基金經理,新發產品也更容易募集。”

近期,監管層對基金經理“一拖多”及掛名現象進行規範整頓,為符合監管要求,一些基金公司陸續發佈基金經理變更公告,對旗下基金經理管理工作做出調整。根據媒體報道,管理層又對基金經理管理基金產品上限做出明確規定,要求主動管理型基金的基金經理最多同時管理10只產品;被動型產品的基金經理最多同時管理15只產品,如果新基金申報時“超標”,基金公司則需要進行相關的調整。

就上述“一拖多”現象,廣發基金方面回覆記者稱,今年以來,公司認真落實監管部門要求,陸續對相關基金經理所管理的產品進行調整,已調整的產品包括卸任7只、清盤1只。目前,公司僅有1名基金經理名下管理產品超過20只,且相關產品大多數為雙基金經理制。

兩家股東欲“清倉”

一位基金行業人士認為,廣發基金“一拖多”現象普遍,或與該公司做大規模有關。

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廣發基金有基金157只,在全部基金公司的基金產品數量排名中,僅次於博時基金的189只;至2018年底,廣發基金的基金數量達到176只,博時基金則為180只;截至2019年12月20日,廣發基金以擁有203只基金成為基金數量第一的基金公司。

從基金經理數量看,廣發基金當前有46位基金經理,在行業內位列第九,嘉實基金和博時基金分別以59位和54位分列第一和第二。

上述基金行業人士稱,2018年,在基金公司規模多出現下降的情況下,廣發基金規模逆勢大漲。廣發證券年報顯示,旗下控股的廣發基金公募基金規模合計4684.45億元,較2017年末增長67.34%。而在規模增長同時,卻出現營收、利潤雙降的情況。

財報顯示,廣發基金2018年的營業收入為22.68億元,同比下降23%;淨利潤為4.54億元,同比下降52%。公司自營投資多為戰略投資,屬於長期佈局。根據國家新金融工具準則要求,公司2018年自營投資浮虧隨2018年市場下跌而下跌,導致公司營業收入下降。

2018年公司管理費及手續費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10%。隨公司資產管理規模的提升,公司資管收入保持了持續穩健發展的態勢。2019年上半年情況有所好轉,2019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47億元,同比增長48%;實現淨利潤5.95億元,同比增長205%。

12月初,北交所公告顯示,廣發基金的第三大股東香江金控以18.1億元轉讓其持有的廣發基金全部股權15.763%,披露起止日期為2019年11月18日至2020年01月10日。

這不是香江金控第一次計劃轉讓廣發基金的股權。9月20日,北交所公告顯示,香江金控披露了其轉讓廣發基金股權的信息,轉讓的股份和轉讓底價與此次公佈的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香江金控也不是近期唯一一家“清倉”減持的公司。康美藥業在今年初就計劃將其持有的廣發基金9.458%股權轉讓,10月末,廣發基金收到證監會批覆,核准ST康美將持有的廣發基金9.458%的股權轉讓給廣發證券。

根據披露,目前廣發基金股東分別為廣發證券、烽火通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前海香江金融控股集團、康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廣州科技金融創新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別為51.135%、15.763%、15.763%、9.458%、7.881%。公司表示,其他股東已同意本次轉讓事宜但未放棄優先購買權。

廣發基金回覆稱,香江金控和康美藥業的股權轉讓主要基於兩家股東自身戰略和經營狀況。香江金控持有公司股權比例為15.763%,康美藥業原先持有廣發基金股權比例為9.458%,均是公司非主要股東,為財務投資者。公司將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履行相關義務,確保公司運營穩定,保障投資人合法權益。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經濟觀察報,訪問yuanben.io查詢【86CPWF2J】獲取授權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