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9 葫蘆島:高鐵直達,自然風景與歷史底蘊交相輝映

葫蘆島:高鐵直達,自然風景與歷史底蘊交相輝映

葫蘆島海濱風光

葫蘆島:高鐵直達,自然風景與歷史底蘊交相輝映

自然風景與歷史底蘊呼應


葫蘆島

葫蘆島,位於遼寧省西部沿海,是遼寧省地級市,原名錦西,總面積1.04萬平方公里。這是一個有著絕美自然風光和悠久歷史的島嶼,現在乘坐高鐵從北京出發,3小時內可抵達,值得親臨一看。

01
地理位置

葫蘆島東鄰錦州,西毗山海關,南臨渤海灣,北與朝陽市接壤,地處遼西走廊中部,扼進出關內外之咽喉,地理位置優越。這裡今天依然是重要的交通要塞,鐵路京哈線秦沈客專、瀋山線,國家高速公路G1京哈高速、102國道等交通幹線貫穿全境,海上運輸主要有葫蘆島港和綏中港。葫蘆島與天津、大連、營口、秦皇島、青島等市共同構成環渤海經濟圈,是中國東北地區的西大門。

葫蘆島:高鐵直達,自然風景與歷史底蘊交相輝映

葫蘆島位於遼西走廊中部、關內外之咽喉,地理位置優越

葫蘆島依山傍海,地勢自西北向東南逐漸降低,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共有海岸線258公里。臨海的地理位置不僅給人們帶來了豐富的生產、生活資源,還提供了優質的沙灘浴場。西部山區礦產資源十分豐富,鉬、鋅、金、石灰石等儲量較大。

葫蘆島:高鐵直達,自然風景與歷史底蘊交相輝映

依山傍海

02
自然風光

在葫蘆島,你可以盡情享受它絕美的自然風光,這裡遠離城市的喧囂,綠樹廕庇。走進興城海濱風景名勝區,既可以吹著海風,漫步在被譽為“第二北戴河”的美麗海濱,感受海水的清涼與沙灘的鬆軟,也可以沿木棧道登首山領略“三首雲冠”的縹緲婉約。

葫蘆島:高鐵直達,自然風景與歷史底蘊交相輝映

葫蘆島海濱風光

葫蘆島:高鐵直達,自然風景與歷史底蘊交相輝映

龍回頭景觀臺下方的棧道

葫蘆島市區北30公里有兩座山,以夾道溝為界,西為大虹螺山,東為小虹螺山。大虹螺山面積25平方公里,主峰海撥900.8米,以頂峰為軸,如扇形層層錯落,山巔為玉皇頂,頂端稱南天門。主峰為山的主脈,另有數十條支脈,伸向四面八方,因而此山俗稱“八面威風”。山上蒼松傲立,蓊鬱青翠,怪石嵯峨,陡峭如削。

葫蘆島:高鐵直達,自然風景與歷史底蘊交相輝映

大虹螺山

遼西第一大峽谷——建昌龍潭大峽谷,就位於葫蘆島市、朝陽市、河北秦皇島市的兩省三市的交界地帶,灤河水系東側分支上游。這裡有天然水潭、懸崖瀑布、嶙峋石林以及多種樹木和植被,景色迷人。

葫蘆島:高鐵直達,自然風景與歷史底蘊交相輝映

建昌龍潭大峽谷

葫蘆島的興城溫泉發現於唐朝初年,元代以來,人們廣泛利用溫泉水,建有致爽亭、湯泉寺等。明初都指揮韓斌曾把主泉口砌成“天井”,“翼亭於上,旁為堂三楹,引流於中,以為澡雪之所”,後經歷代重修,“溫泉為井”一直為“興城八景”之一,《興城縣誌》稱之為“溫泉漾碧”。民國年間,張作霖在此修建別墅。

03
歷史淵源

除了溫泉,葫蘆島歷史悠久還有不少的佐證。早在八千年前,就有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葫蘆島南票區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沙鍋屯古人類洞穴遺址,據考古發掘證實,原始社會的這裡,人類不僅居住繁衍,而且能夠燒製彩陶;農牧業已達到相當水平。在虞舜時期,葫蘆島地區歸屬九州之中的幽州。商周,葫蘆島歸在孤竹國的區域,有著燦爛的青銅文明,青銅器冶煉和製造技術發達。戰國時期,葫蘆島地區出現了最早的城市文明,建昌縣東大杖子古墓群被認為是中國目前為止發掘規模最大、最完整、最有價值的春秋戰國時期古墓群,出土的大量青銅器揭示出這裡昔日繁榮的文化。

葫蘆島:高鐵直達,自然風景與歷史底蘊交相輝映

建昌縣東大杖子古墓群

秦漢時期,秦始皇在這裡修建了豪華的行宮,即考古發現的綏中姜女石秦漢行宮遺址,被認為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碣石”所在地。碣石秦漢遺址群,位於葫蘆島市綏中縣萬家鎮的止錨灣海濱,西距山海關15公里。此遺址群範圍南北長4公里,東西沿海岸3.5公里,面積達14平方公里,包括6處大型宮殿遺址,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碣石宮對面的海中,聳立著三座奇形礁石,它們被稱為碣石,也就是歷史傳說中的孟姜女墳。據記載,漢武帝還在此修築了“望海臺”,用來眺望一望無際的大海,曹操北征烏桓路經這裡,詩興大發,留下了“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的千古佳句。

葫蘆島:高鐵直達,自然風景與歷史底蘊交相輝映

秦皇漢武曾經東臨碣石,如今漂流在渤海灣上

南北朝時期,北魏、東魏、北齊、北周都曾統治過這一區域。遼、金、元朝代,契丹、女真、蒙古人大量遷居此地,農耕文化與遊牧文化、騎射文化在這片土地上水乳交融。遼西走廊得到開發,成為東北地區的交通要道。遼代在葫蘆島地區廣設州縣,佛教興盛,菊花島上的大龍宮寺遠近聞名,現仍存遼塔六座,其中砂鍋屯石塔、磨石溝磚塔、妙峰寺雙塔、白塔峪塔、安昌峴舍利塔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葫蘆島:高鐵直達,自然風景與歷史底蘊交相輝映

砂鍋屯石塔

葫蘆島:高鐵直達,自然風景與歷史底蘊交相輝映

妙峰寺雙塔

葫蘆島:高鐵直達,自然風景與歷史底蘊交相輝映

安昌峴舍利塔

明代,葫蘆島的名稱第一次被載入史書,明正統八年(公元1443年)成書的《遼東志》中記載了葫蘆島的名稱和地理方位。明代的葫蘆島是關外要塞,從朱元璋時期就開始修築的薊鎮長城和正統年間所建的遼東長城,對防禦蒙古部落起到了重要作用,也留下了深邃悠遠的長城文化。寧遠衛城,即今天的興城古城,作為當時遼西走廊的軍事重鎮,是明朝在山海關外的二十五個衛城之一,也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四座明代古城之一,現在位於遼寧省興城市老城區中心。興城古城是我國唯一一座方形衛城,城牆設有東、南、西、北四個門,城中心設有鐘鼓樓,城門外築有半圓形甕城,城牆四角仍築有炮臺,用來架設紅夷大炮。清朝康熙、乾隆、嘉慶、道光等四位皇帝東巡盛京祭祖,都經過葫蘆島的土地,並在這裡駐足歇息,留下了許多詩篇。可以說,在葫蘆島隨處都能找到歷史的痕跡。

葫蘆島:高鐵直達,自然風景與歷史底蘊交相輝映

興城古城

作為一座具有“城、泉、山、海、島”之美譽的海濱城市,葫蘆島的自然美景與深厚人文歷史千百年來進行著碰撞,極為閃耀,在今天仍值得被好好欣賞。


葫蘆島:高鐵直達,自然風景與歷史底蘊交相輝映

葫蘆島:高鐵直達,自然風景與歷史底蘊交相輝映

  • 相關雜誌推薦
葫蘆島:高鐵直達,自然風景與歷史底蘊交相輝映

【2019年7月刊:西部地區高原湖泊】,椱ァ製這段描述₳E6u7Y7lTp22₳後到◇綯℡寳

複製以上內容,打開淘寶APP即可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