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體驗顯示技術帶來的畫質進步,疊屏、OLED、QLED電視觀感橫評

體驗顯示技術帶來的畫質進步,疊屏、OLED、QLED電視觀感橫評 | 鈦極客

畫質對比

2019年已經步入尾聲,回顧今年的電視行業發展,無論是技術層面還是市場發展都可謂“亮點繁多”。具體從顯示技術上來說,無論是8K電視入市、5G網絡與電視的結合、疊屏技術的誕生以及攝像頭賦能電視的強勢入局,這些都是推動電視市場復甦的動力來源。

另一方面,在市場端,不但有榮耀、華為、Redmi等品牌的入局,同時電視產品的價格也還在不斷下探,如今70英寸產品已經邁入3000價位段,也會進一步刺激電視的整體銷量表現。對於普通用戶而言,由於娛樂化、碎片化的生活方式也已經成為了主流,因此電視在手機、平板等移動顯示設備的衝擊下,它的開機頻率以及觀看時長也在收到擠壓。

電視廠商為此也開發了很多新的技術、製造新的賣點、構建新的場景,不過筆者認為,電視自身的顯示水平優勢以及顯示尺寸優勢在如今依舊是消費者選擇它最重要的原因,此次鈦媒體就通過今年新出現的疊屏技術與OLED、QLED電視產品的直觀對比來看一看目前電視顯示領域尖端技術之間的實際觀感表現。

創新顯示技術成為拉動市場的重要力量

体验显示技术带来的画质进步,叠屏、OLED、QLED电视观感横评 | 钛极客

重返電視領域的樂融

在具體地談到技術之前,筆者還想多介紹一下今年整體電視市場的發展,2019年也可以說是近幾年中電視市場曝光量最多的一年,年初8K電視發佈,動輒近百萬的售價一下子吸引了眾多獵奇的用戶。與此同時,樂融也宣佈迴歸,還構建了一整套產品線,到了年底這個品牌如同樂視一樣又石沉大海。電視市場價格戰愈演愈烈,再加上榮耀、Redmi、華為入局又為電視市場拉動了熱度。

相較於這些新入局的品牌,在電視領域中的“老玩家”如海信、索尼、三星、創維等等,其中,像創維和康佳這樣的傳統品牌彷彿遇到了“市場”和“技術”兩個瓶頸,一個依靠拉低OLED電視價格尋找突破口,另一個則深陷價格戰泥潭,一年之中沒有拿出有競爭力的產品,反觀索尼、三星、海信,無論是5G應用探索還是QLED、ULED、疊屏等技術的應用,都十分積極,市場的重點也還是集中於中高端領域。

体验显示技术带来的画质进步,叠屏、OLED、QLED电视观感横评 | 钛极客

OLED技術原理

另一方面,技術也是推動市場的重要力量,在今年中高端電視產品上,可以看到三種主流顯示技術分別是:疊屏、QLED和OLED技術,首先這三種顯示技術在原理上就存在較大的差異,對於“OLED屏幕”這個名詞,相信很多人都在手機或者其他顯示設備的發佈會上聽到過很多次了,而對於OLED技術的深入瞭解可能並不多。

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也就是有機電致發光顯示技術,這也是該技術最大的特點“自發光”,相比於傳統的LCD顯示,自發光具備結構輕薄、高對比度與高可視角度的優點。具體到電視產品上,索尼在2007年12月在日本市場推出了售價1800美元的11英寸OLED電視機。

体验显示技术带来的画质进步,叠屏、OLED、QLED电视观感横评 | 钛极客

海信展示的OLED產品

而疊屏技術則是今年7月份海信首次發佈的電視顯示技術,正如它的名字“疊屏”一樣,其原理如果用最通俗的講法就是用兩塊液晶面板進行疊加顯示,後面板顯示黑白,前面板顯示彩色,利用1+1的兩層色彩共同呈現一個畫面。想要提升畫面的顏色表現,就需要這兩層顯示配合,在工作中,上層彩色屏專注色彩精控,還原畫面的色彩,下層黑白屏則用於精細調光,可以對畫面中的暗場細節進行捕捉。

体验显示技术带来的画质进步,叠屏、OLED、QLED电视观感横评 | 钛极客

疊屏電視原理

生產疊屏產品最依賴的核心依舊是成熟的液晶(LCD)技術,液晶顯示的發展已經有近40年的時間,其研發、製造的相關環節都已經非常成熟,所以海信推出的第一款疊屏產品完成度也很高,此前鈦媒體也曾對這塊產品進行過詳細的體驗,從實際觀感來看,疊屏技術確實增加了畫面對比度並且對暗部細節表現有著明顯的提升。

近兩年,除了OLED與疊屏顯示技術以外,三星也在擴大自家QLED顯示的部署範圍,QLED也就是俗稱的“量子點”技術,它的英文全稱是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中文譯名是量子點發光二極管。這是一項介於液晶和OLED之間的新型技術,原理是通過藍色LED光源照射量子點來激發紅光及綠光,QLED核心技術為“Quantum Dot(量子點)”,量子點由鋅、鎘、硒和硫原子構成。這種技術的作用同樣可以提升畫面的亮度、對比度與色域覆蓋範圍。

三大顯示技術畫質對比,旗艦產品顯示效果在伯仲之間

体验显示技术带来的画质进步,叠屏、OLED、QLED电视观感横评 | 钛极客

疊屏暗場測試表現

此次鈦媒體分別使用了應用疊屏、OLED、QLED三種顯示技術的產品進行了對比,三者在尺寸和價格上均處於同一段位。在對比中,圖像輸出採用了同一片源,均為同一套外接顯示方案,並採用同屏攝影的方式,將顯示誤差降至最低。第一組圖片來看一下疊屏的暗場表現,對於傳統的液晶顯示技術而言,由於需要通過背光照射,因此對於“黑色”的表現一直是存在問題的。

体验显示技术带来的画质进步,叠屏、OLED、QLED电视观感横评 | 钛极客

暗場對比(左為疊屏,右為OLED)

為了讓大家能夠更加方便地看到暗場測試的差異性,鈦媒體這裡還進行了對比測試,OLED通過關閉背光可以表現出“純黑”背景,對比中可以看到,在疊屏電視的畫面顯示中完全沒有液晶顯示漏光的問題存在,暗場表現與OLED處於同一水平,這也是其把液晶電視的靜態對比度從此前的最高10000提升到20萬以上的重要原因。

更好的暗場表現帶來的直接觀感提升在於畫面立體感的增強,花朵的顏色與花瓣層次也可以更好地凸顯出來。

体验显示技术带来的画质进步,叠屏、OLED、QLED电视观感横评 | 钛极客

OLED(左)與QLED(右)的明暗場表現

第二組對比則是畫面呈現“明暗交織”的情況,類似的場景同樣會出現在很多電影的畫面中,在夜晚或者傍晚的劇情中就會出現。在這類畫面中,不僅需要表現出暗場,同時還必須兼顧亮處和暗處的細節以及顏色處理,比如畫面中左側透過海上霧中的山峰輪廓表現。如果對於暗部的細節處理丟失,就會讓一部分山峰的輪廓變得模糊。

另一方面,在畫面的亮部也就是雲彩部分的表現上,OLED的亮度要高一些,QLED則更加趨向於亮度真實還原,如果不是對比的情況下,兩者的差距也並不大,而且均沒有丟失畫面細節。

体验显示技术带来的画质进步,叠屏、OLED、QLED电视观感横评 | 钛极客

明暗場景對比(左為疊屏,右為OLED)

另一組明暗兼有的場景當中,OLED和疊屏的表現也幾乎一致,無論是湖面的倒影細節還是整體的畫面亮度均處於同一水平。在明暗之間的過渡也比較自然一些,大光比的環境下,也沒有為了提升暗部而刻意拉高整體亮度,對於這個表現,OLED靠的是獨立的色彩顯示,而疊屏則是依靠更加精細的背光控制,在疊屏電視上實現了4096級控光,再通過5顆芯片結合畫面表現對單位區域進行控制。

体验显示技术带来的画质进步,叠屏、OLED、QLED电视观感横评 | 钛极客

疊屏色彩顯示

除了明暗細節以外,色彩也是電視觀感的重要考量維度,可以看到疊屏電視在顏色的飽和度方面都比較高,觀感更加鮮豔,在看到多色彩畫面時整體風格會非常討好眼球。以花朵的這個畫面為例,其中包含紅、白、黃、粉多個顏色,對於色彩的還原度以及不同顏色的區分度上,毫無疑問都是目前電視產品中表現最好的級別。

体验显示技术带来的画质进步,叠屏、OLED、QLED电视观感横评 | 钛极客

複雜顏色場景下的畫面對比,左為OLED,右為QLED

在鮮豔色彩的表現方面,通過這組實際的對比圖可以看到,QLED與OLED產品和疊屏的表現也基本一致,畫面的整體對比度較高,雖然顏色之間的飽和度存在一些差異,QLED更加鮮豔,而OLED更加註重還原色彩,但是從實際的觀感來說畫面都給人以比較舒服的感覺,基本三者在同一水平,只是顏色表現趨向上的差異。

体验显示技术带来的画质进步,叠屏、OLED、QLED电视观感横评 | 钛极客体验显示技术带来的画质进步,叠屏、OLED、QLED电视观感横评 | 钛极客

疊屏技術實現

在大屏時代,疊屏和OLED相比於傳統的LCD顯示都具備更強的畫面表現力,而疊屏的首款產品海信U9E價格達到了17999元,在同尺寸下和畫質表現接近的OLED產品價格處在同一水平。不過,作為該技術的第一臺產品,相比初期的LCD亦或是OLED,其價格也並不離譜。

在液晶面板加工技術已經趨於成熟的現在,疊屏通過結構上的升級帶來更好的畫質表現,而在生產與供應端則可以藉助成熟的技術,另外,由於疊屏結構也會帶來一定的厚度以及體積提升,該技術反而不適合小尺寸顯示設備,大尺寸反而是它的優勢領域,相信很快會進一步在市場中普及。

另一方面,在大屏顯示已經成為趨勢的情況下,OLED以及QLED產品的價格也在逐步下探,其中以OLED近兩年在國內的佈局規劃為例,未來隨著LGD在國內的產線佈局日趨成熟,面板成本價格下降也會拉動市場終端的價格下降。

可以看到在2019年內,OLED產品的價格從65英寸擴展到75~80英寸,市場價位段已經進入了1.5萬~5萬元的區間當中,儘管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短時間內想要看到75英寸以上的OLED產品步入大眾消費價位幾乎不可能,但時65英寸左右的產品已經進入了消費者的承受範圍內,因此OLED電視也會迎來一輪普及浪潮。

總結

展望未來,2020年在大屏家庭娛樂場景中勢必會是重要的一年,一方面國行Switch、PS5等新遊戲主機的到來會帶動用戶重回大屏娛樂,另一方面大屏被賦予的IoT、互動、社交屬性也會慢慢被消費者所接受。

在此基礎上,從畫質到尺寸帶來的全面觀感提升也會促使消費者對電視進行更新換代,在市場的推動下,像疊屏這樣的創新顯示技術,其發展將會更加迅速,電視市場的持續拉動,不能單單依靠低價來完成,畫質革新才是長久之計。(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攝影/鄧劍雲,編輯/項歐)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