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從“104”到“神威·太湖之光”:中國超算“頂天立地”

從“104”到“神威·太湖之光”:中國超算“頂天立地”

開展以來,成就展觀展人數連創新高,截至12月27日,現場參觀人數突破300萬人次,達到303.2萬人次。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苗露/攝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 王曉濤

12月24日,北京偶見零星小雪,天氣格外寒冷。但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龍芯中科技術有限公司舉辦的新產品發佈暨用戶大會現場氣氛卻非常熱烈,4000餘人見證了龍芯新一代通用CPU產品3A4000/3B4000的亮相,這兩款CPU實現了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的統一。

龍芯新一代通用CPU的發佈,無疑是我國信息產業為獨立於Wintel和ARM+Android體系外所取得的最新進展。從龍芯新品發佈會現場出發,乘坐地鐵只需不到50分鐘就可以到達北京展覽館,透過“偉大曆程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型成就展”所展覽陳列的“150個新中國第一”,參觀者可以充分感受到我國計算機技術幾十年來所實現的歷史性跨越。

在成就展的第二部分“屹立東方”展廳,第一臺電子管計算機研製成功是“150個新中國第一”的其中一項成果。1958年8月,我國第一臺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103”型計算機研製成功,填補了中國計算機技術的空白。“103”的運算速度達每秒1800次,解決了許多科學研究和工程設計中的計算問題。

沿著“時光隧道”步行至展覽第四部分“走向復興”展廳,“150個新中國第一”中的另一項計算機技術成果——“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引人注目。中國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在它的一旁則陳列著我國第一臺大型通用電子計算機“104”的模型。

1959年10月1日,我國第一臺大型通用電子計算機“104”計算機在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誕生。每秒鐘運算1萬次,能精確算出極複雜的計算問題。正是“104”,在當時完成了我國東北地下水道設計表的計算,解決了國家建設中許多複雜的計算問題,如劉家峽水壩和長江三峽水壩應力分析的計算,中期短期天氣數值預報的計算,鐵路線路選擇方案的計算。

而2016年6月奪得世界超算冠軍“神威·太湖之光”,則是我國超級計算機的巔峰之作。當年6月20日,在德國法蘭克福世界超算大會上,國際TOP500組織發佈的榜單顯示,“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系統登頂榜單之首,其峰值計算速度達每秒12.54億億次,持續計算速度每秒9.3億億次!

作為我國第一臺全部採用國產異構眾核處理器構建的超級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連續兩年成為世界上運算速度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其集成了40960塊“申威26010”處理器,實現了所有核心部件的國產化。自問世以來,“神威·太湖之光”可謂光芒閃耀:

——2016年和2017年,我國科研人員依託“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的應用成果,兩次榮獲世界高性能計算應用領域最高獎“戈登·貝爾”獎,實現了我國高性能計算應用成果在該獎項上零的突破。

——兩次入選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世界領先科技成果”。

對於“神威·太湖之光”所取得的突破,“TOP500”網站評論說,它結束了“中國只能依靠西方技術才能在超算領域拔得頭籌”的時代。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孫凝暉和譚光明曾撰文指出,“超算的宏觀發展趨勢是既要‘頂天’,又要‘立地’。‘頂天’的含義是性能高、算得快,人類對計算速度的需求是永無止境的,所以追求性能的巔峰是第一動力。‘立地’的含義是應用廣、臺數多,超算的本質還是一臺高端的計算裝備,是裝備就是被用得越多、越廣,越能體現出它的價值,所以進入各行各業、形成產業規模是超算髮展雙輪驅動的另一個輪子。”

2018年4月底,國內首個“超算雲”在國家超算無錫中心正式發佈。“雲”上搭建了新藥研發、動漫渲染、汽車設計、船舶設計、深度學習、智能製造等10個產業化平臺,重點支持產業轉型升級。可以說,在“神威·太湖之光”實現“世界最快計算機”四連冠後,我國高性能計算正在把更多的資源投向產業應用領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