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未來或將不需要建加氫站

導讀: 12月5日,在四川成都舉辦的2019年西部先進金屬材料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鎂合金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潘復生大膽預言,未來的氫能時代,或將不再需要建設加氫站。 “氫燃料,也可以做成像乾電池一樣的固態產品,雜貨鋪、超市隨處可買。”

12月5日,在四川成都舉辦的2019年西部先進金屬材料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鎂合金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潘復生大膽預言,未來的氫能時代,或將不再需要建設加氫站。 “氫燃料,也可以做成像乾電池一樣的固態產品,雜貨鋪、超市隨處可買。”

他表示,鎂合金儲能材料的研發有助於實現固體形式儲氫,替代目前的液態儲存。他的依據,來自全球對鎂及鎂合金的最新學術研究動態。

鎂,最初主要用作煙花爆竹原料和還原劑等。而如今,以鎂為基體組成的鎂合金已在汽車、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生物材料等方面大量規模化應用。目前,80%以上的汽車零部件已用上了鎂合金。在生物材料應用方面,由於鎂合金的彈性模量與人骨相當,且易降解,用於人體無害,目前已開發出鎂合金骨釘、鎂合金血管支架等多款鎂合金生物材料和製品,並開始臨床試驗和小規模應用。

但潘復生認為,鎂合金作為一種很有應用前景的綠色金屬材料,最有“錢景”的領域,還在能源應用領域。“這個領域技術一旦突破成熟,將帶領鎂產業由目前的百億級直接升級為萬億級。”

鎂合金儲能材料的研發與應用,就是其中之一。“把氫放到鎂中去,形成鎂基儲氫合金,就可以實現固體形式儲氫,替代目前的液態儲存。”他說,鎂的儲氫能力非常強,鎂基儲氫合金的儲氫密度為氣態氫的1000倍、液態氫的1.5倍,並且因其固體儲存,所以穩定性和安全性也大大提升,不僅如此,“鎂吸收氫的過程可逆並且循環穩定性很好,鎂儲氫過程清潔無汙染。”

此外,鎂資源豐富,成本只有鋰的1/25左右,研發鎂離子電池替代目前大範圍使用的鋰電池,也是前沿學術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

“技術研發目前還面臨不小挑戰。”潘復生說,目前他們已在重慶開始進行相關試驗產品的研發。而對四川而言,氫能產業發展正有聲有色,如何更好結合學術研究前沿推動產業創新發展,值得各方加大研究和關注力度。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