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促改革助開放防風險為“新片區”建設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

促改革助開放防風險為“新片區”建設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

《新片區意見》體現出促改革、助開放、防風險的三大特點,貫徹了黨中央賦予新片區的歷史使命,平衡了改革開放與法治建設的二元關係,實現了黨的領導、法治引領、改革創新與問題導向的有機統一,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有機結合過程中人民法院的使命與擔當。

2019年7月國務院印發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全局、科學決策基礎上作出的進一步擴大開放的重大戰略部署。此次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為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建設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以下簡稱《新片區意見》)的出臺,聚焦新片區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制度體系建設中的重要方面和重點領域,主動對接新片區對人民法院工作提出的新需求,凸顯了促改革、助開放、防風險三大特色。

堅持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在法治推動自貿區建設的過程中,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體系具有重要意義,《新片區意見》在《總體方案》的基礎上立足人民法院工作進行了完善。

首先,要加強新片區國際商事審判組織建設和機制創新。要依法對與新片區相關的國際商事交易行使管轄權,鼓勵當事人通過協議選擇新片區審判組織管轄。新片區也要在借鑑國際商事法庭制度經驗的基礎上,圍繞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吸引港澳臺人士擔任陪審員,建立更為廣泛的專家委員制度。其次,《總體方案》允許境外仲裁機構在新片區開展仲裁業務是此次改革的突出亮點。《新片區意見》針對上海建設亞太仲裁中心的重要任務,在仲裁臨時措施、仲裁裁決司法審查等方面做出規定。再次,加強訴訟、仲裁與調解的有機銜接,完善“一站式”多元化糾紛解決平臺建設。《新片區意見》在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的基礎上,倡導賦予當事人更多的糾紛解決途徑並促進糾紛解決高效、便捷與低成本,既順應了國際商事糾紛解決機制發展的客觀規律,也符合我國基本國情。最後,加強案例指導和司法解釋,提高改革發展與司法工作的協調性。除了在糾紛解決中為新片區發展保駕護航外,人民法院通過案例指導和司法解釋也會對改革產生重要影響。《新片區意見》強調的探索國際商事審判案例指導制度,修訂或廢止阻礙改革發展的司法解釋和政策文件,並在必要時提出立法建議等舉措,均體現了法治對自貿區發展的引領作用。

司法為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供保障。《新片區意見》以推動投資貿易自由化為主線,提供了一系列有力的司法保障措施。

一是加強刑事與行政審判,維護新片區穩定並支持投資、反壟斷等重點領域監管,打造市場主體自律、業界自治、社會監督、政府監管的綜合監管體系。二是立足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區位優勢妥善化解金融糾紛。一方面,要健全金融審判機制,另一方面,要加強與金融監管部門的溝通。三是加強知識產權和數據保護力度,保障數字跨境安全。當前網絡空間治理方興未艾,數據跨境流動國際規則也尚未成型,《新片區意見》以推動國際互聯網數據跨境安全有序流動為目標,既彰顯了我國推動數據跨境有序流動的開放姿態,也為數據跨境流動國際規則的形成提供藍本。四是為拓展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和全球樞紐港建設提供司法保障。《新片區意見》立足當前我國海洋強國戰略目標,進一步加大在沿海捎帶、國際船舶登記、國際航權開放等方面的司法保障力度,為上海對國際航線、貨物資源的集聚和配置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積極作用。五是加強案件執行力度,完善市場主體救濟和退出機制,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營商環境評估中“執行合同”“辦理破產”等指標與人民法院工作有著密切聯繫,《新片區意見》所強調的降低債權實現成本,促進企業重整和市場修復並妥善處理跨境破產等,更是直面營商環境評估的重點與難點。六是拓寬國際司法交流機制,注重人才培養。近年來,最高人民法院先後通過舉辦“中國—東盟大法官論壇”“上合組織成員國法官研修班”“中英司法圓桌會議”等活動加強國際交流,並積極選派法官參與《承認與執行外國民商事判決公約》《關於船舶外國司法出售及其承認的國際公約》等公約的起草工作,一定程度上加強了人民法院涉外審判隊伍的建設。

保障風險壓力測試,發揮司法防範作用。新片區的相關改革舉措主要選擇國家戰略需要、國際市場需求大、對開放度要求高但其他地區尚不具備實施條件的重點領域,肩負著加大開放型經濟風險壓力測試的重要使命。《新片區意見》倡導通過協同管控加強風險防範並提出以下舉措:

其一,建立適應新片區風險壓力測試功能的重大敏感案件專項管理機制。從人民法院工作出發,建立涉新片區重大敏感案件的管理機制,一方面有利於相關糾紛的妥善化解,促進改革創新的良性發展,另一方面則有利於總結回饋,為新片區整體發展提供支持。其二,建設與新片區相適應的社會信用體系。人民法院主動對接社會信用評價管理需求,推動建立健全與市場主體信用相關的司法大數據的歸集共享和使用機制,能夠有效解決當前司法工作中所面臨的突出問題,從源頭上防範社會糾紛的產生。其三,加強信息化建設,進一步發揮人民法院的“長板優勢”。在司法保障新片區建設中,繼續堅持創新驅動,推進信息技術與審判業務、司法公開、司法便民的深度融合,能夠滿足新片區發展的客觀需求,縮短糾紛解決時間、降低糾紛解決成本、提高司法解紛質量,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作者繫上海政法學院校長、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