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這個深山村曾是一個縣政府所在地,一堵牆內還藏有未被揭開的祕密


河南省安陽市殷都區磊口鄉泉門村位於太行山區。抗日戰爭期間,這裡是豫北地區重要的抗日根據地之一。1939 年,鬥爭形勢十分嚴峻,泉門東面的水冶被日寇佔領,南部嶺頭是國民黨縣政府所在地,西部林縣屬新五軍孫殿英的地盤,各村地痞、流氓橫行,販毒、綁票、劫路、殺人等案件時有發生。

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中國共產黨、八路軍為了響應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思想,於 1939 年 7 月在目明村籌建安陽縣抗日政府,1940 年 4 月將籌建好的抗日民主政府移至泉門,並對外宣佈安陽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目前,抗日民主政府舊址上這棵老棗樹依在,它見證了當年那段滄桑歲月。

1945 年 9 月,日本投降後,安陽縣抗日民主政府由泉門遷至蔣村,隨後又遷到水冶。1946 年,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安陽縣抗日民主政府再次遷回泉門。解放戰爭轉入反攻階段後,安陽縣抗日民主政府又遷到水冶,前後縣政府共在泉門住了 7 年。縣政府舊址這座老門洞在解放前就被封死,老年人說,這裡的牆體內藏有秘密,至今未被揭開。


縣政府舊址上碉樓依在,亟待維護。

這裡曾是縣政府的糧食科。

一條小巷子,留下了很多記憶。

這位90多歲的老奶奶對那段歷史記憶猶新。

當年的縣政府所在地是大戶人家。

老磨盤、老石牆留住了那段艱苦歲月。

如今這裡的縣政府舊址很多地方已經是殘垣斷壁。

山坡上的很多老宅院都已開始坍塌。

損壞嚴重的縣政府舊址遠處是村民建起的一排排新房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