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巴菲特:孩子,你得獨自面對你的人生,很多時候是你一個人在戰鬥


巴菲特:孩子,你得獨自面對你的人生,很多時候是你一個人在戰鬥

巴菲特長子霍華德由於業務的關係,常常得去非洲,非洲炎熱的天氣、乾燥的氣候有時候讓霍華德苦不堪言,有一天,霍華德去看望父親,忍不住對父親抱怨了一下。他半開玩笑的對父親說,爸爸,你估計不知道那裡有多熱!你真該去體驗一下!

巴菲特知道兒子在調侃自己,於是微笑地回答:“霍華德,你在享受的時候有沒有想起讓爸爸我也來體驗一把?”霍華德一下子聽出了父親的言外之意:怎麼受苦的時候叫我去體驗,享受的時候就忘記爸爸了?

霍華德一下子不知道怎麼回答了,巴菲特用自己溫暖的大手拍了下霍華德的肩膀,說道。孩子,你的人生道路是你自己選擇的,任何人都不能代替你去面對。

巴菲特:孩子,你得獨自面對你的人生,很多時候是你一個人在戰鬥

人生的道路上,有鮮花也有荊棘,有光榮也有卑微,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我們自己來面對,他人的幸福再怎麼幸福,也是屬於別人的;自己的痛苦再微小,也得自己來承擔

很多人喜歡抱怨什麼:為什麼別人擁有財富、地位、榮譽……而我卻什麼都不順利呢?因為這些人從來沒有想過:自己開心快樂的時候,他有想過他人的哭泣麼?自己榮耀發達的時候,可曾有過趾高氣揚的虛榮?在苦難的時候渴望他人與你一起分擔,在榮耀的時候卻喜歡獨自品嚐成果,這是可恥的,也是不現實的。

所以,我們需要獨立,需要自己面對慘淡的人生。

巴菲特:孩子,你得獨自面對你的人生,很多時候是你一個人在戰鬥

獨立意識在個人成長中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在人生旅途中,我們只有擺脫依賴心理,自己做出決定,才能真正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施展自己的抱負。而且一般來講,擁有獨立意識的人往往會比缺乏獨立意識的人更自信樂觀,因為他們對自己的處境有著深刻的認識,能對自身的能力作出一個合乎實際的預估,所以就總能找到適當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人都有一種避難就易的心態,當遇到有什麼困難時,我們總是會不自覺地想依賴和求助於他人,但你有沒有想過,別人就一定靠得住嗎?佛學中有這樣一個禪理故事,或許能啟發你重新思索一番。

巴菲特:孩子,你得獨自面對你的人生,很多時候是你一個人在戰鬥

某人在屋簷下躲雨,看見觀世音菩薩撐著傘走過,這人說“菩薩,普度一下眾生吧,帶我一程如何?”觀世音菩薩說:“我在雨裡,你在屋簷下,而簷下無雨,你無須我度啊。”這個人立刻跳出屋簷下,站在雨中:“現在我也在雨中,該救我了吧?”觀世音菩薩說:“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雨,是因為我有傘,你被雨淋是因為沒有傘。所以不是我度自己,是傘度我。你要想得度,請找傘去!”說完就走了。

第二天,這人又遇到了難事,便去廟裡求菩薩,走進廟裡,才發現廟裡的觀音菩薩像前也有一個人在禮拜,那個人長得和觀世音菩薩一模一樣。這個人很驚訝:“你真是觀世音菩薩嗎?”那個人說:“我就是。”這個人又問:“那你為什麼還自己拜自己?”觀音菩薩笑道:“我也遇到了難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啊!”

巴菲特:孩子,你得獨自面對你的人生,很多時候是你一個人在戰鬥

很多時候,我們的命運往往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即使是神仙也未必能幫得到你,求人不如求己。這正是故事帶給我們的啟示。

巴菲特的小兒子彼得也深知這個道理,他知道自己的音樂夢想靠不了別人,只能靠自己。彼得籌劃了一部融合音樂、舞蹈、敘事和視覺效果的多媒體劇,他把這個劇目稱之為《魂》,這部多媒體劇在公共電視臺的一個專題節目中首播後,便開始以真人舞臺劇的形式進行巡演。

但是巡演比想象中困難——因為這是彼得第一次創作一部真人舞臺劇!他一次負責與其他優秀的合作者共同創作故事框架。彼得知道,既然他要享受音樂帶給他的快樂和榮耀,那麼他就必須承擔起這些困難和責任。

一個自強自立的人必須勇於面對那些生活出給你的層出不窮的問題,你的肩膀必須擔負起你自己的人生。

彼得知道世界充滿了那些追隨者、依附者、模仿者,他們喜歡循行舊的軌道,喜歡以他人之思想為思想。但是社會所需要的卻是那些有創新的人,能夠離開走熟了的途徑,而闖入新天地的人——那些離開了先例舊方而醫治病人的醫師,那些用別出心裁的方法辦理訟案的律師,那些把新的理想、新的方法,帶進教室的教師,等等。

巴菲特:孩子,你得獨自面對你的人生,很多時候是你一個人在戰鬥

彼得很快意識到,他的舞臺劇要成功,必須融會貫通,獨一無二。這就是《魂》這部劇的整體思想:重新聯通。彼得希望自己的這部“獨一無二”的舞臺劇能夠喚醒每一個人,讓他們認清自己的起源和本真,併為此感到振奮。

從舞臺佈景到巨人造型,再到定製表演用的帳篷,彼得最後的演出獲得了極大地成功。彼得經受住了生活的考驗,也收穫了生活帶給他的極大榮譽。

不要害怕你自己成為“創始人”。不要僅僅做一個人,要做一個新的人,獨立的人。不要想去抄襲仿效你的祖父、你的父親、你的鄰居。這等於紫羅蘭花要模仿玫瑰花,菊花想要效顰向日葵一樣的可笑。要知道,沒有人能夠因仿效他人而得到成功。成功是不能從抄襲、模仿中得來的。成功是個人的創造,是由創始的力量所造成的,所以我們要勇於去做成功路上的創始者。

巴菲特:孩子,你得獨自面對你的人生,很多時候是你一個人在戰鬥

“我舉手發言,同學們肯定會笑我像個小學生;可是如果我不舉手,老師會覺得我這段時間沒有任何進步;但我心裡有一點點想法想要說,但又不是很成熟的想法……”一個準備在課堂上發言說說自己對近代史的看法的少年,內心和充滿了矛盾和糾結。其實這些想法的背後都是一種情緒——恐懼。

恐懼是動物的一種本能,當我們看到獅子老虎的時候,我們不用思考也會體驗到那種恐懼的感覺。死亡、疾病、自然災害、天敵等等的存在,讓我們潛意識中存在著危機感。當面對不確定的事情的時候,恐懼就會發揮作用。

在孩童的時候,可能我們害怕的東西還比較少;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加,我們對很多事情有個一知半解的認識的時候,恐懼感就隨之增強了。恐懼能摧殘青少年的創造精神,足以消滅個性而使青少年的精神機能趨於衰弱。一旦心懷恐懼的心理、不祥的預感,則做什麼事都不可能有效率。恐懼這個惡魔,從古到今,都是我們最可怕的敵人,是進步事業的破壞者。

巴菲特:孩子,你得獨自面對你的人生,很多時候是你一個人在戰鬥

最壞的一種恐懼,就是常常預感著某種不祥之事的來臨。這種不祥的預感,會籠罩著一個人的生命,像雲霧籠罩著爆發之前的火山一樣。

神話中許多青少年都有一種杞人憂天感,他們常常猜想著大不幸的降臨:要生病了、要遭遇不測、要面臨火災水害。假使在他們出門的時候,他們的心目中一定會看到種種災難——火車出軌、輪船沉沒——他們總是想到最壞的一面。而《秘密》是這種人的福音,因為在秘密法則中,它能教會我們的最重要的一種能力,就是戰勝恐懼。

當整個心態和思想隨著恐懼的心情而起伏不定時,幹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收到功效。而秘密法則展示給我們的是:在實際生活中,真正的痛苦其實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大。那些使得我們愁眉苦臉的事情,那些使得我們步履沉重、面無喜色的事情,實際上並沒有發生,這些恐懼只源於你將自己的內心孤立。如果你能想到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承擔這份恐懼,如果你相信當你決定解決問題的時候,會有很多人願意幫你一起面對。你就不會覺得有什麼事情是無法解決的。

巴菲特:孩子,你得獨自面對你的人生,很多時候是你一個人在戰鬥

要知道恐懼純粹是一種心理想象,是一個幻想中的怪物,令我們感到恐懼和擔憂的90%的事情,並不會真正的發生。多與人交往,打開自己封閉的世界,我們的恐懼感就會消失。如果我們都被正確地告知,沒有任何臆想的東西能傷害到我們;如果我們的見識廣博到足以明瞭沒有任何臆想的東西能傷害到我們,那我們就不會再感到恐懼了。

在這個世界上,你並不是孤零零的一個人,有許多人能夠為你提供幫助和支持。如果你懂得運用學識、經驗、能力及影響力來消除自己內心的恐懼,成功會來得更快且更有保證。

查爾斯是蘇茜的好朋友,他喜歡創作,在大學期間已經發表了100多篇文章,有評論時事的,有諷刺學校的,還有一些是他創作的短篇小說。他看見蘇茜進了報社,十分羨慕。

巴菲特:孩子,你得獨自面對你的人生,很多時候是你一個人在戰鬥

畢業前,蘇茜指著一則招聘啟事說:“這家報社正在招聘編輯,你可以去試試。”

其實查爾斯也知道這家報社在招聘,但他對自己沒有什麼信心。“蘇茜,我不符合條件,他們要求的編輯實際工作經驗必須2年以上。”

蘇茜笑笑道:“你發表作品的時間不也已經超過兩年了嗎,你肯定沒有問題的,記得帶著你的作品!”

查爾斯又說:“我想大家肯定都知道這個消息了,現在正是經濟危機的時候,報社有的是高材生挑選,我就怕自己的學校沒有什麼競爭優勢。”

巴菲特:孩子,你得獨自面對你的人生,很多時候是你一個人在戰鬥

蘇茜問:“你見過總編了?你瞭解過全部競爭對手的情況了?”

查爾斯說:“沒有。”

蘇茜嚴肅地問他:“那你到底怕什麼?”

查爾斯想想,最多自己也就被拒之門外,那樣就繼續關注別的工作好了。於是,他拎著一檔案袋的發表作品去見總編,被破格錄用了。

查爾斯之所以感到沒有信心,就是因為他覺得自己是一個沒有名氣的學校的學生,而報社那邊是要求苛刻的招聘方。好在他還能夠和蘇茜說說自己的想法,蘇茜幫他打消了種種顧慮。如果他自己一個人悶在心裡想這些心事,一個合適的工作機會恐怕就被他錯過了。

巴菲特教育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勇敢地面對自己的生活,因為不管你選擇逃避還是面對,生活中的困難還會在那裡等著你,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是被自己的心在折磨,因為事情已經發生了,你只有去解決它,去面對它,只有靠你自己的雙手才能把生活中的那些煩心事一一解決,不管別人如何幫助你,愛護你,或者陷害你,打擊你,你的路始終需要自己來走。

巴菲特:孩子,你得獨自面對你的人生,很多時候是你一個人在戰鬥

許多時候,問題並沒有想象中的那般巨大恐怖。當還未去嘗試的時候,自己已經給自己下結論“我肯定是不行的”,這樣中論斷已經放棄了很好的展示自我的機會。其實當我們感到害怕時,與其向“恐懼”投降,不如理智地判斷一下,如果害怕起不到任何作用(絕對是這樣的),那就試著從心底消除恐懼、戰勝恐懼

戰勝恐懼的力量只在我們直接面對恐懼事物的瞬間產生。如果想得越多,潛能就被自己封鎖得越嚴,最後,只會相信自己絕無那種抗拒恐懼的能力。所以請先開放自己的內心,相信自己,屠格涅夫曾說:“先相信你自己,然後別人才會相信你。”一個青少年無論處於何種環境之下,只要改變恐懼的內心,不丟失自信,就會有成功的希望。

巴菲特:孩子,你得獨自面對你的人生,很多時候是你一個人在戰鬥

生活總需要你獨自來面對,既然無法選擇逃避,我們就應該微笑著接受它。有一天,看到一個才20出頭就有了小孩的年輕人,看著她稚氣未脫的臉,很難相信她已經是個媽媽了,問她現在帶孩子累麼?卻看見她燦爛的笑容:為什麼會累呢?我很喜歡小孩!而且,既然已經有孩子了,我就得承擔起母親的責任來,畢竟,有個可愛的寶寶,這是每個女人的夢想啊!

聽完她的話,我感到一些震驚,換作不少當下的年輕人,肯定會抱怨自己還沒玩夠,帶孩子太累,或者自己的父母怎麼不幫自己帶孩子云雲,她卻如此豁達開朗,看到了孩子帶給她的快樂與充實。最後仔細一想,我明白了,其實每個人都是活給自己看的,自己開心就是最大的舒暢,對於這個女孩來說,別人的看法或者誤解(包括我)算得了什麼呢?她的人生屬於她自己!她要獨自面對自己的生活!

其實每個人都是一樣的,我們的生活是屬於我們自己的,是獨一無二的。好好過自己的日子,好好經營自己的生活吧!

巴菲特:孩子,你得獨自面對你的人生,很多時候是你一個人在戰鬥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歡迎您在留言區交流。您的認可和鼓勵,是我們精進的最大動力!懇請您把今天的內容轉發給您的親朋好友。不勝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