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龍山文化玉器不多,為何取代良渚,石家河文化成為華夏主流?


真知堂國學館:龍山文化是仰韶文化之後的中國黃河流域主要文化類型,根據地理位置不同,分為山東龍山文化,河南龍山文化,陝西龍山文化,山西龍山文化,湖北龍山文化等類型。龍山文化被稱為中華文明之父,夏商周王朝之祖先都來自龍山文化。圖為上海博物館收藏的龍山文化,三牙出郭玉璧。

真知堂國學館:目前,考古發現,龍山文化雖然以山東龍山為最早發現地,但卻是起源於河南省。仰韶文化的廟底溝二期,大約公元前2900-2700年間誕生了,這是仰韶文化到典型龍山文化的過渡期文化。被視為中原地區龍山文化的源頭。圖為國家博物館收藏的龍山文化獸面紋琮,器型和良渚文化近似。

真知堂國學館:炎黃二帝從何而來?廟底溝二期文化興起之後,迅速發展。它的王者則指向炎帝或黃帝。根據時間來推斷,此時的王者很可能並非黃帝,而是某一代或幾代的神農氏。圖為國家博物館收藏的龍山文化環形飾,龍山文化,山東五蓮丹土出土,用處不詳。


真知堂國學館:龍山文化的特點,藝術好像很不發達。相比同時期的紅山文化,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等以玉器著名的古代文化,龍山人似乎並不文明。相比仰韶文化的彩陶,龍山文化也似乎大退步。但那些藝術水平更高的古代文化都消亡了,只有龍山文化得到了發展,這是為什麼呢?圖為三門峽博物館青玉鉞,河南靈寶文管會徵集。

真知堂國學館:良渚文化是位於長江下游的江蘇,上海,浙江地區古代文化,以玉器文明著名於世。圖為國家博物館收藏的龍山文化玉環形飾,山東五蓮丹土出土。

真知堂國學館:石家河文化是湖北地區發源於屈家嶺文化的本土文化,也有人認為屬於湖北龍山文化。但石家河文化的主要源頭都是來自屈家嶺,因此更多屬於湖北土著文化。圖為國家博物館藏的龍山文化禹三牙璧。

真知堂國學館:廟底溝二期興起後,河南龍山文化迅猛發展,不久就在大約前4600-4500年左右取代了山東大汶口文化,在本地發展出海岱龍山文化,而河南本省則產生了王灣三期,後崗二期,王油坊類型等類型。圖為山東濟南博物館藏龍山穿孔玉斧。

真知堂國學館:為什麼先進的良渚文化突然消失了呢?值得注意的是,在良渚文化消失的同時期,山西的陶寺文化古城興起,陝西神木石茆古城興起,此時大約是公元前4300年左右,圖為陶寺文化早期玉琮,與良渚文化頗為類似。但紋飾更為簡單。


真知堂國學館:有人認為,是龍山文化先民入侵浙江,造成了良渚文化的毀滅。其實,古代要從中原進攻浙江,多需要繞道湖北襄樊,再沿著長江東進。所以想象中的河南龍山人進攻浙江的可能性極小。事實上更大可能是一場大洪水,把良渚文化衝得稀里嘩啦。圖為玉獸面,陶寺文化中期,極類似石家河文化玉器。或許就來自石家河。

真知堂國學館:而石家河文化玉器文明極為發達,後來卻被河南龍山文化的王灣三期全面取代,則可證明歷史上的堯舜禹時期多次征伐三苗的事情極有可能是真實的。後來石家河文化毀滅,河南龍山文化發展成二里頭文化,成為華夏文明之父。圖為陶寺文化中期玉璧,。陶寺被視為帝堯的都城。龍山文化玉器非常少見,可能是因為它崇尚武力,務實而不浮誇的原因。圖中精品,值得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