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從《囧媽》看公路電影的喜劇延伸,囧系列三部曲成功的原因探究

《囧媽》作為徐崢“囧”系列電影的第三部(《人在囧途》未算入),見證了徐崢的輝煌與失落,背後其實是對喜劇電影本質的迴歸,那就是情感元素與人物經歷的彼此交融碰撞出的代際矛盾,這種矛盾不僅在囧媽身上,還存在於家庭中不同成員之間,包括張璐與徐伊萬的父親。

囧系列的創作過程很短,劇本成型只用了5天,說明徐崢對於莫斯科之旅的活動軌跡已經胸有成竹,然而在完成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他只是借用了“公路電影”的形式來表達對於家庭親子關係的反思,在這個層面上,《囧媽》更像是披著喜劇外衣的倫理劇,通過特效合成的沿途風光反襯出人物內心的落寞,與《泰囧》、《港囧》的幽默風格形成強烈反差。

今天,我想從囧系列電影的表現形式、內在情感和主題突出來分析一下“囧系列”電影作為公路電影的喜劇延伸,囧媽會觸動我們柔軟的內心的深層原因。

從《囧媽》看公路電影的喜劇延伸,囧系列三部曲成功的原因探究

01、公路電影的起源和發展,囧系列電影趕上了中國喜劇的東風。

1969年美國的《逍遙騎士》開創了公路電影的先河,以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垮掉一代關於民權、反戰、文化發展為內核的先鋒價值觀為內核,渴望擺脫舊有落後的價值趨向,尋求精神家園的安寧與平靜。從此之後,公路電影如雨後春筍應運而生,《邦妮與克萊德》、《野性天使》、《畢業生》等一大批影片都是反映戰後特有文化風貌而誕生的佳作。

對於公路電影,目前主要分為了兩種類型,一類是以“文藝類”風格來審視整個社會變遷,具有強烈的反思批判精神,另一類則以“治癒系”風格來反應風土人情,這類影片在價值觀上趨於保守、中庸,“囧系列”影片就屬於後一類的範疇。

從《囧媽》看公路電影的喜劇延伸,囧系列三部曲成功的原因探究

無論是《泰囧》還是《港囧》其存在的根基都是走出去,如果沒有了公路便沒有了影片的延伸,影片借用一路上發生的奇葩故事來反映事件中每個人的真實內心,徐朗、徐來、徐伊萬都是在旅途中完成了對自我認知的昇華,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屬於城市中的中產階級,財富的自由並不能解決他們思想的困境。

創作《泰囧》時“草根”文化盛行,觀眾們對於旅行有種”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衝動,這種好奇心驅使著他們想要窺探”豔遇的天堂“,美好的外部世界,美景和草根的結合促使”囧式“喜劇具有了爆款屬性,也讓這種文化具有了開放性和戲劇性。

從《囧媽》看公路電影的喜劇延伸,囧系列三部曲成功的原因探究

02、從泰國到香港再到俄羅斯,視角發生了轉換,由三人到兩人再到一人,反映不同人群的內部矛盾。

隨著地點的遷徙,除了景色的變化外,視角也發生了轉化,從最早的《泰囧》的三人結伴到《港囧》的兩人成行,直到《囧媽》僅剩徐伊萬和母親,視角從夥伴式的解構轉為了家庭內的關係,再到母子親情,整個變化圍繞的雖然同為人際關係,卻發生了本質的改變。

三人式結構在戲劇性上最容易出彩,當一個人給另一個人製造麻煩時,第三人可以起到調解的作用,二人式結構則需要藉助環境或外在因素進行改變,而母子關係的改善則需要聚焦在當事人的內心。

從《囧媽》看公路電影的喜劇延伸,囧系列三部曲成功的原因探究

大多數公路電影都採用了團圓式的結局,比如《雨人》中查理在和哥哥相處後改變了自己的想法,感受到屬於兄弟間濃厚的情誼,也將300萬美金留給了哥哥。囧系列電影中,《泰囧》的徐浪就被親情所感動,不再糾結於萬能的金錢,而是迴歸到正常家庭中的位置,《港囧》的徐來為了追求青春回憶,踏上了一段追尋初戀記憶的旅程,最終卻在物是人非的感慨下認識到家庭的溫馨和自己行為的荒誕。《囧媽》中徐伊萬陷入與妻子的離婚關係中,同時又時刻奔波於應付老媽的煩惱中,但其實真正應該長大的恰恰是徐伊萬,在旅行結束後他對自我進行了剖析,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並與媽媽和解。

從《囧媽》看公路電影的喜劇延伸,囧系列三部曲成功的原因探究

03、囧媽中涉及的情感元素更為濃烈,放棄了喧囂的表達方式,在安靜中品味人生。

《囧媽》中的母親是普通母親的化身,她將所有的愛都給與了自己的兒子,可是因年代不同導致價值觀有很大代溝,使溝通進行的並不順暢,如同千萬家庭中的母親,囧媽投入的感情更加真摯,現代感更強,反映出居住在都市空間中媽媽普遍具有的玻璃心,如果說《泰囧》面對的是事業的成功,《港囧》面對的是家庭的和諧,《囧媽》面對的則是徐伊萬的內心世界,在紛繁的生活中他是否會留一個天籟的場所給自己的家人,這就是本片的主旨。

從《囧媽》看公路電影的喜劇延伸,囧系列三部曲成功的原因探究

我們看到在媽媽眼中的他和他眼中的張璐如出一轍,他們都渴望被愛,可是卻永遠無法得到愛,正是這種心靈的隔閡讓他們的成長更具意義。在某種程度上,徐伊萬隻有讓自己面對真實的母親才有可能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和通情達理的張璐。

《泰囧》和《港囧》中融入了太多現代生活中的搞笑片段,但這些元素在《囧媽》中卻失去了蹤影,這是徐崢的自我突破,要想在封閉空間中待足六天六夜的時間,必須在花樣上翻新,但是我們看到的朋友關係卻沒有像王寶、高博那樣經典,這也造成在友誼方面刻畫的深度不夠,也是目前6.0分評價的主要原因。

從《囧媽》看公路電影的喜劇延伸,囧系列三部曲成功的原因探究

04、旅途是“歸家”思想的凝練,鏡像下的中產階級危機與困境。

在《泰囧》中,徐朗尋找的是老周,《港囧》尋找的是楊伊,《囧媽》尋找的是護照,他們的形式雖然不同但是旅途都是他們尋找家園的手段,在這三個故事中都體現出了深厚的“歸家”思想。

《泰囧》解構的是事業上升期中產階級的迷茫與彷徨,《港囧》解構的是人到中年對於過往美好記憶的重構與追思,《囧媽》則是事業有成之後對於家庭生活中的反思,這些困境與危機促使他們不斷的改變,在故事最後,我們欣喜的看到了回答,三部曲的成功得益於人物形象刻畫的成功,徐朗的斤斤計較、徐來的悵然若失、徐伊萬的焦躁不安其實都是現實生活的映照。

從《囧媽》看公路電影的喜劇延伸,囧系列三部曲成功的原因探究

三者都存在婚姻關係的不和諧,這也是影片得以成立的基礎,他們出發的本質原因是讓家庭生活迴歸正常,《囧媽》採取的態度更加豁達:“我很愛你,但我們不合適,謝謝你給我帶來的快樂和記憶。”可以發現,泰囧中朋友相伴淡化了鄉愁,港囧身在祖國懷抱更關心情感的皈依,只有囧媽是平常生活中親情的忠實迴歸,也讓觀眾體會到了那份久違的真實感。

正因《囧媽》本身的定位不是鬧劇,而是借用喜劇外殼完成對家庭關係的尋根,所以更容易打動觀眾,但是在表現形式上因為少了幾分無厘頭式的歡鬧而消減了部分“笑果”。

從《囧媽》看公路電影的喜劇延伸,囧系列三部曲成功的原因探究

結語:

無論如何,《囧媽》帶給我們很多的思考,關於女性對於家庭的付出以及生活中對自身的認知都是影片想要深究的主題,在人生這條沒有盡頭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有家庭,無論是作為家長還是孩子,都需要和家人共同成長,只有這樣,才能擁有美好人生,擁抱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