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新榮區:譜寫高質量發展精彩華章華章

大同宇林德石墨設備公司廠區一角。

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碳滑板去年已獲專家組認證評審通過,至此,該公司成為國內首家擁有獨立知識產權(專利150項項)且全部國產化的高鐵碳滑板生產企業。圖為公司技師正在檢查碳滑板產品。

不久前,大同宇林德石墨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年產5萬噸超高功率石墨電極項目正式投產,填補了國內φ600mm以上超高功率石墨電極的空白,改變了這一產品長期依賴進口的歷史,為新榮區乃至大同市工業又新增了一個令人矚目的拳頭產品。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以“三大目標”為牽引,緊緊圍繞“四個新榮”奮鬥目標和“一軸一帶三區”空間佈局,全面落實“六穩”要求,繼續打好“三大攻堅戰”,繼續推進“三大振興”,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保持全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新榮區正在這片厚重的土地上譜寫多姿多彩的新篇章。

工業振興勢頭強勁

新榮區嚴格落實支持工業振興10條措施和支持民營企業做大做強“二十條”措施,大力推行“送服務、送環境、送效率、送資源、送市場”的“五送”服務,幫扶企業做大做強。

積極培育優勢產業。新成欣榮活性炭2萬噸脫硫脫硝活性炭項目、通揚碳素2萬噸浸漬、焙燒品技改項目和2.2萬噸Φ600mm及以上超高功率石墨電極項目已建成投產,騰揚科技2萬噸超高功率石墨電極生產線建設項目等4個新建、續建碳素項目順利推進。

全力振興裝備製造業。大力推進新康澤年維修5000臺套礦用設備項目、中科唯實掘進機全生命週期技術與運營服務二期工程項目開工建設。

大力推進能源革命。續建的新成新材料年產2萬噸/年汽車鋰電池電解液項目已建成投產,華潤電力鎮川堡600MW風電即將全面竣工。新引進的山西國際能源堡子灣鄉100MW風電項目開工建設。在全市工業振興第二批技術改造項目中該區獲得獎勵962萬元,中科唯實二期和通揚碳素技改兩個項目分別獲得651萬元和311萬元。

繼續扶持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發展,切實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用地難、審批難、政策落實難、項目推進難”“五難”問題,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1075.78萬元,培育普奇瑞、同一鑄石等10家中小微企業“小升規”。項目招商成效顯著

著力推進開放平臺建設。新榮經濟技術開發區總體規劃、控制性詳規、規劃環評報告的前期工作穩步推進,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同步實施。按照“三化三制”改革要求,積極開展績效管理、公開市場化選聘高級管理人員、管運分離等改革創新工作,努力在高起點上做到高效能管理。

著力打造招商引資新模式。同上海東方龍商務諮詢公司簽訂了委託招商協議,成功引入第三方進行招商,為實現“招商主體由以政府為主轉變為以中介招商、委託招商為主”的目標打開了通道。赴北京、河北、深圳、上海、江蘇等地開展招商引資推薦活動,加強同南通揚子碳素有限公司等企業交流合作,實現招商方式由單一招商轉變為以企招商、以商招商、精準招商、激勵招商、全員招商、小分隊招商、個性化招商、全產業鏈招商等多種招商方式的轉變。目前,全區共簽訂招商引資協議21個,簽約金額達51.22億元。目前,21個項目中有18個項目已經落地開工建設,開工率達到85%。

脫貧攻堅紮實推進

新榮區緊扣“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準,在群眾全過程參與和監督的基礎上,深入實施“八大工程”,確保多元疊加全方位扶持和可持續穩定增收。

深入實施“產業扶貧”工程。把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主攻方向,堅持走因地制宜、產業到村、項目到戶之路,推動產業扶貧措施落地生根。2014年以來,累計投入產業扶貧資金1.2億元,集中實施帶動性引導性產業扶貧項目51個。發展特色種養產業。2019年全區建檔立卡貧困戶種養業收入7500多萬元。

建設光伏發電產業。建成光伏扶貧電站20座,總規模1373.47KW,惠及29個貧困村,累計收益160萬元,受益貧困戶1723戶,戶均增收443.28元。

發揮龍頭企業作用。積極引導伊磊牧業、森旺農林牧等農業龍頭企業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僅伊磊牧業一家企業,就通過發展訂單農業,帶動周邊170戶農戶年增收2.2萬元左右;通過提供就業崗位,帶動60多名貧困戶人均年增收3.4萬元左右。

與此同時,該區踐行“兩山”理論,打贏“兩場”戰役,充分發揮生態扶貧的可持續性特點,助力“綠色脫貧”。落實生態補償助力扶貧。嚴格兌現退耕還林補助,設立生態管護公益性崗位,優先聘用有勞動能力的167名建檔立卡貧困戶成為護林防火員,累計發放工資21.54萬元。實施生態建設助力扶貧。以推進綠化工程建設和促進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增收脫貧為目的,加大生態建設保護和修復力度,促進貧困人口在生態建設保護修復中增收脫貧、穩定致富。發展生態產業助力扶貧。大力發展以西梅為主導的特色經濟林生態產業,形成規模916畝,掛果後可帶動1200多名貧困人口增收。引導花園屯鄉、古店鎮群眾大力發展育苗產業,形成育苗留床地5萬多畝。下一步將建設1000畝標準化現代扶貧示範苗圃和佔地500畝的苗木交易市場,帶動和輻射其他鄉鎮的農戶穩定增收。

惠民實事遍地開花

新榮區始終堅持民生為本,社會事業取得顯著發展。“學在新榮”穩步推進。全區教師平均工資水平高於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教師待遇得到有效保障;招聘特崗教師20名,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培訓教師711人次,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接受捐資120萬元,引導社會力量捐資助教;聘任法治副校長19名,法治進校園持續推進;學前教育普惠率逐年提升;高考成績再創新高。

統籌協調推進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穩步推進區鄉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改革。區醫院和12家鄉鎮衛生院及分院全部實行農村貧困住院患者區域內先診療、後付費;區醫療集團“八大管理中心”和“八大業務中心”已投入正常運行,一體化改革信息化工程正在籌建中,目前已下派專家800人次、診療群眾10000餘人。

開展“全民參保登記”工作,全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到98%和97%,特別是全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員、低保對象和特困人員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

千方百計擴大就業,積極推進“互聯網+就業”,城鎮新增就業3542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501人,創業帶動就業576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17%。“職工禮堂、職工之家”建設項目南區、北區主體封頂,農貿市場建設已完成基礎開槽,正在進行主體工程建設。

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全部開工,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已完成55個,“四好農村路”以及農村改廁工作也在有條不紊推進中,一件件民生“大禮包”成為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文旅振興亮點紛呈

新榮區積極開展以得勝堡文化旅遊為代表的系列活動,先後在得勝堡成功舉辦了第二屆長城民俗文化節、脫貧攻堅戰星光行動——“古長城保護計劃”論壇會、第二屆長城古堡露營大會、第六屆大同國際騎遊大會暨XCR長城越野多日賽、“得勝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書法展、首屆得勝堡雅集文化活動等,還在助馬堡舉辦了第二屆杏花節,來區旅遊人數再創新高。截至目前,全區旅遊總收入達到18.36億元,增幅達23.06%。

同時,該區緊緊抓住全省打造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遊板塊契機,啟動了《新榮區得勝文旅特色小鎮總體規劃》《新榮區得勝文旅特色小鎮重要地塊修建性詳細規劃》《新榮區得勝文旅特色小鎮三年行動計劃》編制,實施了得勝堡堡牆、河東窯龍王廟保護修繕工程和助馬堡南門搶險加固工程。

大力包裝推薦旅遊扶貧項目,發展生態休閒旅遊,趙家窯村和破魯堡村成功創建省級旅遊扶貧示範村。該區還發展以雲特小鎮、塞尚驛棧、飲馬山莊為代表的鄉村體驗遊和以飲馬河、萬泉河為代表的生態溼地遊,完善相關配套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構築吃、住、行、遊、購、娛全產業鏈,全面提升文旅產業整體水平和發展質量,使旅遊產業成為富民強區的戰略性接替產業。

張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