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6 關於減少教師非教學工作的調查報告!扎心啦

關於減少教師非教學工作的調查報告!扎心啦

一到暑假,很多老師又開始無休止的看似很重要的培訓工作,近日,筆者在教師中做了一些調查,發現不少教師一提暑期培訓就是一肚子的牢騷,態度既有些消極,又有幾分無奈。

為什麼現在許多老師不想當老師了?除了待遇低,還有工作累。如果是工作本身需要‘累’,那也無話可說,自己的選擇,有什麼值得抱怨的?問題是,許多‘累’是教育以外的因素造成的,是強加給教師的負擔。

7月4日,新教育研究院院長、教育專家李鎮西在公號“鎮西茶館”上發佈了《關於“減少教師非教學工作”的調查報告》引起了很多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報告顯示:“佔用教師工作時間的工作,並非全是教育教學工作,真正用於教學及相關準備的時間在整個工作時間中佔比不足1/4,剩下的3/4是更為耗時耗力的非教學任務。”

報告提出,穩定教師隊伍,除了“加薪”(提高工資水平),還要“減負”(減少不必要的工作負擔)。

有調查顯示,中小學教師每週的實際工作時間平均值為54.5小時,一些地區的高中主課教師日平均工作時長16小時,遠超法定時間,“基礎教育階段教師負擔沉重是不爭的事實”。

並且大部分教師覺得“教學任務安排不合理,教師工作量隨意加減,工作繁重”、“形式主義較多。表面工作、檢查活動等形式主義過多,對教學干涉太多”、“收入低,缺乏職業自豪感”。

讓100萬初高中生免費學300節公開課,2017暑期三好網公開課,正在搶報中(sanhao點com)!

可每天忙碌不堪的教師們,時間都去哪兒了呢?

老師為何這麼累?

1、目前教師日常工作狀態

很多學校的教師都有這樣的感覺:忙碌了一整天,看著似乎做了很多事,但真正該做的卻沒怎麼做。不是不想做,而是沒時間做,教師們的時間和精力大都耗費在了一些所謂的“重要事情”上——比如,寫不完的各種應付材料,填不完的各種上交表格,迎不完的各種檢查驗收,還有補不完的各種活動資料……

這裡的每一項似乎都“非常重要”,因為它們關係著學校和教師的督導考核評估!

2、七成校長老師認為學校檢查評比太多

一些中小學校長戲言,自己是“許三多”—檢查多、評比多、文件多,每天“兩眼一睜,忙到熄燈。

有校長形容,任何一個上級部門都可以到學校開展檢查、評比工作,每個單位學校都惹不起,都必須“高度重視”、“積極參與”。眾多與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不相關的檢查評比,嚴重干擾了教學秩序,“我們學校甚至接到有關部門的行政命令,要求教師停課走出學校承包路段衛生”。

然而,這似乎還不夠,上級安排的各項督導評估、達標驗收、檢查評比、會議培訓、安全管理等事務,又一重重加壓且全部以“重要事情”名義。

3、五成老師“不務正業”,每天有一半時間在非教育工作上

那麼迎接一次與教學無關的檢查到底要耗費教師多大的精力和時間呢?山東威海一名初中教師講述了這樣一個細節:一次該市迎接創文明城市檢查,各級領導反覆預演檢查,對衛生的要求甚是苛刻。

學校辦公樓地面老舊,“老師們只得蹲下身子,一點一點用洗衣粉和鋼絲球擦拭出來”。而且,很多學校在迎接省市一級的檢查評估前,必須先依次接受區縣級和鄉鎮級的多次檢查,每次檢查都會讓學校和教師手忙腳亂,有時不得不中斷教學甚至停課。

有網友說:我現在都是“擠”出時間備課、講課,大把時間都浪費了——檢查、評比、比賽等。各種活動華而不實,甚至重複,都是各級領導為了自己的業績、政績造成的,建議取消。

4、教師身累心更累

當教師的本職工作被非教學任務佔去一大半時,犧牲的不僅是時間,更有心情,甚至是對教師這一職業的認同感。

教師們的大量時間沒用在如何提高教學、如何深入教研、如何培養學生上,對於“教師”這一職業產生了動搖和懷疑。絕大多數教師每週工作時間都在54小時以上,實際工作時間超過法定工作時間25%,教師不得不將大量的個人時間奉獻給工作。

三好網中高級教師一對一(sanhao點com),好老師、好家長、好學生

呼籲:期待教育迴歸本源,讓教師安安靜地教好書

教育要有空間才會有發展,給學校獨立的辦學權力,還教師足夠的成長空間,學生的健康成長才有可能 。“現在,要做一個安安靜靜教書的老師太難了!”江蘇省政協委員、南京秦淮區教師進修學校校長潘春雷曾如此感慨。

那如何給教師“減負”呢?綜合廣大教師的呼籲,小磊哥認為要為教師“減負”應該儘可能的做到幾下幾點。

讓教師安安靜地教好書

1、教學為主,減少非教學任務,讓教師將心思花在教學上

地方各級部門深入溝通,達成共識,對於學校的管理工作以教育主管部門為重,其他部門工作能減盡減。同時,減少各級各類會議、無實質意義的培訓以及相關檢查,學校也要根據自身實際,不盲目攀比,不搞形象工程,一心一意搞好教學,關注教育本身。

中國中小學教師非課堂教學工作任務繁多,如備課、教研、聽課、開會、批改作業、教學反思,撰寫各種業務學習、政治學習、讀書的筆記。另外還有班級紀律管理,早晨組織學生晨練,晚上領學生打掃衛生,自習課輔導學困生,記錄班級日誌等工作都耗費了教師大量的時間。難怪網絡上流傳的《為什麼中國教師這麼累》,文章寫到:沒有學過管理學,卻要管理幾十個人,班主任的工作難度之大、強度之高,是一般管理工作不能比的,也耗費了教師大量時間。

給教師“減負”第一步,就是要減輕教師非課堂教學工作任務。教師認為,有效減少工作量和工作時間,首先應該減少校內外文書工作和行政工作,保證法定工作時間用於備課和批改作業。

2、明確教師工作量標準,合理確定教師工作量

社會各界給教師群體頻頻施壓,輿論關注師德,期待教師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關注師風,期待教師成為學生的“替代父母”、良師益友,這些要求和期待不無道理,但是如何使其落地?

一個重壓之下精疲力竭的教師何談創造力?一個沒有職業幸福感的教師何談培養追求幸福的學生?一個缺少專業自主性的教師何談擁有高質量的教學?可以說,教師工作量是影響教師職業幸福感和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

英國教師協會(National Union of Teachers)提出教師工作時間公式。每週合同工作時間=22小時教學+5小時批改作業與備課+5小時其他工作。每週實際工作時間=合同工作時間+5小時個人時間用於批改作業和備課=37小時。

3、社會、家庭給教師更多理解寬容,幫助教師減負

教師職業只是眾多社會職業中的一種,是職業就有邊界,無論是道德還是專業,無論是權利還是義務,都是有限度的,社會和家庭應該對教師工作給予更多理解和寬容。

建議,國家和地方政府在實施新政策之前要進行充分的調研,掌握政策具體執行者的認識和看法,考慮教師工作量的可承受度。

日本教育社會學者永井道雄說:“辦好教育的關鍵,第一在教師,第二還在教師。”只有教師沒有了工作和思想的“負擔”,才能夠真正維護教育的“生態平衡”,才能保證教師工作的“單純性”,使老師能夠全身心地、以積極健康的心態投入到工作中去,才能夠提高在職教師的幸福指數、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投身到教師行業。

網友心聲:

@馬踏飛燕:數不完的亂七八糟的同教學木有關係的事情,真的已經把教師精力耗得差不多了,哪有足夠時間去研究教師真正該做的事情

@九月:太好了,終於有人呼籲了,我只想安安靜靜教書,我只想研究研究孩子,非教學類的呼籲儘量避開學校吧,不要把什麼都搞到老師身上,他們是個“匠人”,需要專注力的~

@王其昱:我用四句話來評價鎮西老師的這次調研:“鐵肩擔道義,良醫治沉痾。教育千家事,萬眾共擔當!”讓我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呼喚這份調查報告能獲得最廣泛的關注!

@管管:我是一名中層幹部,如同黑板上的名,說擦就擦。但每學期疲於應付各種檢查,寫各種彙報,填寫各種檔案表格,等等。我教著數學有時一週上的課只有四節,經常上著課,來領導了就讓別的老師幫忙看著班。雖然規定老師上課不讓接電話,但領導來了視察,檢查,你不接待後果可想而知。

@梨子的梨:說的是很實在,可是真正的影響力就不一定了,作為一名教語文幹班主任的音樂老師,實在是無可奈何。每天加班到十點十一點,真的不誇張。不用說上級領導檢查,督導。

為教師“減負”,刻不容緩!

教師幫(jiaoshi-bang)精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