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軍墾的歷史,是從1950年12月靈武農場的成立開始的。1965年,又有一批剛剛走出校門的年輕人,從北京、天津等地來到了賀蘭山下,他們揭開了寧夏農建十三師的歷史。
1963年10月,甘肅農建十一師成立;1964年12月,青海正式報請成立青海農建十二師。與此同時,為了發展寧夏的農牧業,1964年秋,寧夏派專人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考察商討。1965年3月,寧夏正式報請準備以平吉堡農場為基礎籌建寧夏農業建設師。
1965年9月12日,寧夏組建農業建設師的報告被批覆。11月3月,順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建設師序列,寧夏農建十三師正式成立,師部駐銀川新市區方家圈。
寧夏農建十三師下轄5個團,近100個連隊、單位,分佈在賀蘭山沿線200多公里的範圍內,各團均在原寧夏各國營農、牧場基礎上改制而成。一團由原平吉堡一場、二場組建,二團由原暖泉一場、二場組建,前進農場一、二、三場組建為三團,四團由黃羊灘農場改制,五團改編自南梁牧場。
除由各農、牧場改製為五個農業團外,寧夏農建十三師還接收了由陳家圈牧場改編而成的良種繁育場、銀川糖廠、銀川灰砂磚廠、大武口建材廠、賀蘭山養鹿場等工廠、場,並組建了農墾職工醫院、西乾渠管理處等直屬單位。
在1965年6月以前,農建十三師生產建設的主力軍多為1959年支援寧夏建設的浙江青年及部分銀川青年。從1965年6月起,先後有6批北京青年和3批天津青年共計約5400人來到寧夏,屯墾戍邊開荒平田。
1969年3月,蘭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成立。1970年3月,寧夏農建十三師改編為蘭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建設第五師。農五師下轄平吉堡、暖泉、前進、黃羊灘和南梁5個團場和銀川糖廠、銀川灰砂磚廠、大武口建材廠等5個工廠。農五師對外代號“蘭字950部隊”。
原寧夏農建師一團、二團、三團、四團、五團,分別改為農五師32團、33團、34團、35團、36團,各團對外代號自“蘭字951”順延。至此,農建十三師的歷史宣告終結。
1973年10月,蘭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建制撤銷,各農建師劃歸各地方管理。1974年6月24日,寧夏農五師建制撤銷,7月1日,寧夏農墾局恢復重建。原農五師32團劃分為平吉堡農場和平吉堡奶牛場、33團恢復為暖泉農場,其他各團也陸續恢復原名稱,寧夏軍墾的歷史至此結束。
從1959年浙江知青支援寧夏到1965年京津知青入寧夏,數萬城市知識青年在賀蘭山下這片土地上,胼手胝足,艱苦奮鬥,為寧夏的開發和經濟的繁榮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1979年以後,大部分浙江知青、京津知青陸續回城,也有一部分人紮根在了寧夏。沙棗花開淡淡香,請寧夏人不要忘記他們。
“寧夏川,兩頭子尖尖,東靠黃河西靠嘛賀蘭山,金川銀川米呀糧川......”——《寧夏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