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普洱熟茶的选购与入门,选购熟茶请记住这5点!

有关普洱茶的常识,无论是选茶还是品茶,似乎都有说不完的话题。

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关于茶,虽然我们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但只有把每一个点全部弄清楚,方可融会贯通。成长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茶人”。

普洱熟茶的选购与入门,选购熟茶请记住这5点!

▲品茶

今天,就由国家高级评茶师、旗舰店“普洱藏家”掌柜、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鲁文锋先生,来谈谈普洱熟茶的专业知识。

鲁文锋先生自1998年进入普洱茶领域,成为“普洱教父”白水清嫡传弟子,历年收藏了清末宋聘号、1950年代红印、88青饼等珍品老茶,堪称名副其实的“普洱藏家”!

1.熟茶的制作工艺

熟茶是以毛茶为基础经过人工渥堆发酵制作而成的,虽然说起来就是一句话的事儿,但其实熟茶的制作工艺却是在1970年代才被人工掌握的,而直到今日,优质熟茶的制作依然是一门真正的技术活。

普洱熟茶的选购与入门,选购熟茶请记住这5点!

▲制作工艺

通过人工发酵技术,可以使制成的普洱熟茶获得与陈化多年的老生茶相媲美的口感滋味。

但要注意的是,熟茶和老生茶并不能划等号,因为它们经历的发酵过程不一样,其内含物质的变化也明显不同。

2.熟茶和其他茶叶的区别

常有人说熟茶就是红茶吧,虽然两者汤色和叶底的颜色有时会很接近,但两者的香味和滋味都相去甚远。

而从工艺上来说的话,在上一部分的介绍就能看出来,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发酵过程,所以熟茶和红茶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茶。

普洱熟茶的选购与入门,选购熟茶请记住这5点!

▲普洱熟茶汤色

在国标GB/T30766-2014的茶叶分类标准中,普洱熟茶被分类为黑茶,但黑茶和普洱茶的发酵过程还是有不同的。

黑茶从鲜叶到制成成品,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初揉之后直接渥堆发酵,发酵之后还会进行复揉,而且其发酵时间较短。

普洱熟茶则是在制成毛茶之后,再进行其人工发酵过程,发酵过程长达4-6周。通过茶汤颜色的比较,也可以分辨出两种茶的区别。

3.熟茶的越陈越好

熟茶的诞生,就是以模拟生茶长期陈化之后的效果为目的的,所以熟茶已经是经过快速陈化之后的茶叶了。

普洱熟茶的选购与入门,选购熟茶请记住这5点!

▲普洱茶

但是在人工渥堆发酵的过程中,除了茶叶发酵的味道,还会产生一些不太好的味道,比如常说的堆味,甚至霉味。

这其中一部分是工艺原因,但也有一些是工艺无法避免的味道,所以刚渥堆出来的熟茶,是不适合直接做成产品出售的,基本都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存放之后才能制成成品进行出售。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减弱甚至消除发酵时产生的异味,茶叶本身也会继续自然发酵,使茶性更趋于平和稳定,进一步增进茶汤的滋味和口感。

而随着年份的增长,自然发酵的不断进行,熟茶还会发生更进一步的转变。

普洱熟茶的选购与入门,选购熟茶请记住这5点!

▲普洱茶茶汤

其滋味也会从浓醇渐渐转变为一种“无味至味”的感受,这个就有一点玄学的味道了,在你喝过这种真正有年份的熟茶之前是很难体会到的。

4.冲泡前的辨别

和生茶一样,熟茶的饼面也以条索肥硕紧实,色泽,大小均匀为佳。干茶颜色,芽头是金黄色,其余的叶梗都以红褐色为主,如果色泽发黑,或者花杂,都是不好的。

普洱熟茶的选购与入门,选购熟茶请记住这5点!

▲普洱茶茶汤

但要从外观直观的判断熟茶的好坏,除了饼面发霉,明显的发黑,有异物之类的,基本看不出个好坏,所以大概看一下就好,熟茶主要还是靠喝来判断。

外型上熟茶和生茶有一个最大的不同,生茶一般原料级别都较高,要求老叶片的比例要尽量低一些,一个是为了口感,一个是为了饼面的美观,所以老叶片太多的生茶是不太好的。

普洱熟茶的选购与入门,选购熟茶请记住这5点!

▲普洱茶茶汤

但熟茶有时候会故意拼配一些老叶片甚至叶梗,比如洒面那张图的饼面的背面,就有可见的粗老叶片和叶梗。

主要是为了提高茶汤的甜度,这时候老叶片的出现不一定代表茶叶不好,还是要靠最后的滋味来判断,这就是熟茶拼配工艺的重要性。

5.熟茶的叶底

熟茶的叶底,可以看出一个茶叶的发酵程度,发酵程度越深,叶底的颜色也越深,正常发酵程度的熟茶,

叶底应该是红褐色的,发酵程度低的会偏绿色,发酵过重的则会变为黑色,甚至出现碳化的情况。

普洱熟茶的选购与入门,选购熟茶请记住这5点!

​▲普洱茶叶底

现在有一些产品就是专门以轻发酵来制作的,所以也不能说发酵度低就是不好,毕竟也是一种新的口感。

好坏还要看市场的接受程度,但如果发酵过度,叶底明显发黑甚至碳化,那就肯定是不好的了,谁愿意喝一股碳味的茶。

熟茶的叶底以柔软、肥嫩、有光泽为佳,如果有腐烂的情况,肯定是不好了,多半是发酵工艺的问题,没救。

以上就是鲁文锋老师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