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洛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没有看到等于白跑一趟


夏代乳钉纹铜爵:出土于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距今已有近四千年历史,为国内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酒器,号称“华夏第一爵”。

战国错金银铜鼎:出土于东周王城遗址,应为东周王室用品。铜鼎小巧玲珑,表面饰以高贵华丽的错金银工艺,令人叹为观止。

洛阳博物馆是国家首批一级博物馆,馆藏文物40万件。

东汉石辟邪:重达八吨,为目前国内最大的石辟邪。其气势雄浑,雕工精良,国外展出,轰动一时。

商代母鼓铜方罍:器型稳重大气,器身纹饰华丽,为商代青铜酒器中的精品,专家考证为西周贵族参与灭商战争缴获的战利品。

母鼓铜方罍细部,通体饰以龙纹、云雷纹组成的浮雕兽面,器盖似四面起坡的屋顶,盖内铸有铭文“母鼓”二字,专家考证为鼓国女子嫁于母氏男子所得的称谓。

西周兽面纹铜方鼎:铸工精湛,花纹流畅,突出的兽面衬托出了王权的神秘和庄严,为西周早期极其难得的上乘之作。

清代鎏金铜观音:原藏故宫慈宁宫大佛殿,现由洛阳博物馆收藏。佛像高约90厘米,神态慈祥,衣纹流畅,通体鎏金,为罕见的佛教造像艺术精品。

北魏永宁寺泥塑人面像:北魏永宁寺木塔遗址出土,其面部舒展光洁,双唇紧闭,嘴角微微翘起,既有释迦牟尼那种超尘绝世的神秘感,又有世间中人温和慈祥的亲切感,被誉为“汉民族本体文化意识复苏”的代表佳作。

宋代白釉黑花鸭戏纹梅瓶。

三国曹魏白玉杯:通体由洁白细腻的和田羊脂白玉雕琢而成,线条流畅,朴实无华,给人一种“美在天然”的艺术享受。

清代金丝楠木塔:高约六米,为八面三级重檐金丝楠木塔,全部采用卯榫结构,周身有304个佛龛,每个佛龛内供奉一尊鎏金菩萨,为不可多得的佛教艺术珍品。

图为雕工精良的金丝楠木塔细部。

唐三彩灯:为国家一级文物,由灯盏、灯柱和灯座三部分组成,通体施绿、棕、白三色釉,造型华彩炫丽,工艺考究,技法超群,堪称是罕见的唐三彩艺术珍品,大唐盛世的真实写照。

唐代三彩黑釉马:为唐三彩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其色泽质感和姿势神态都达到了力与美的和谐统一,是历史文献中“龙种神驹,四蹄踏雪”的生动艺术再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