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做出《天空之城》《千與千尋》的吉卜力,離開宮崎駿能否堅持下去

作者/移星月

做出《天空之城》《千與千尋》的吉卜力,離開宮崎駿能否堅持下去

1985年,吉卜力工作室成立。

彼時的高畑勳50歲,宮崎駿45歲。

2018年4月5日,高畑勳去世,享年82歲。

一個月後,在三鷹美術館舉行的高畑勳悼念會上,77歲的宮崎駿在致辭中幾番哽咽。 “我還以為Paku-san(高畑勳暱稱)能活到95歲。我覺得自己也剩不了多少時間了。”

1963年,27歲的高畑勳和22歲的宮崎駿初次相遇。

做出《天空之城》《千與千尋》的吉卜力,離開宮崎駿能否堅持下去

做出《天空之城》《千與千尋》的吉卜力,離開宮崎駿能否堅持下去

“我們對工作並不滿足,想做更進一步的,更加深入的,值得驕傲的工作。”

這樣的兩人最終走到了一起,從1968年《太陽王子霍爾斯》到吉卜力的第一部作品《天空之城》,從《龍貓》《螢火蟲之墓》,再到後來的《千與千尋》《哈爾的移動城堡》《輝夜姬物語》等等,吉卜力這個名字,一次次成就了日本動畫電影。

但就如一輪太陽,升起總要落下,隨著高畑勳和宮崎駿兩人的生命軌跡,吉卜力漸漸走向了沉寂。2014年之後,吉卜力已無新作。

做出《天空之城》《千與千尋》的吉卜力,離開宮崎駿能否堅持下去

在接班人問題上,從英年早逝的近藤喜文,到獨立門戶的米林宏昌,吉卜力也遲遲不見轉機。

吉卜力,會消失,會被繼承,還是會以何種形式繼續存在下去呢?

此時此刻,無人知曉。

做出《天空之城》《千與千尋》的吉卜力,離開宮崎駿能否堅持下去

沒有高畑勳,沒有吉卜力

雖然吉卜力經常被認為是宮崎駿的吉卜力,但稍微深入瞭解下,就能知道高畑勳之於吉卜力的意義。

宮崎駿和高畑勳的初次合作,始於1968年的東映動畫《太陽王子霍爾斯的大冒險》,擔任監督的高畑勳,當時提拔了當時剛入社的新人宮崎駿擔任原畫。

做出《天空之城》《千與千尋》的吉卜力,離開宮崎駿能否堅持下去

在這部動畫上映10年後,在動漫雜誌Animage工作的鈴木敏夫,因為要做一個懷舊動畫專題,電話採訪了高畑勳。聊了一個小時後,對方什麼看法也不說,轉而介紹了宮崎駿給他。宮崎駿表示,要採訪可以,但要登滿16頁的版面。

“我當時心想,這兩人有什麼毛病啊!”

採訪最終失敗,鈴木敏夫卻與這兩人不“採”不相識。

而從這開始,有了之後吉卜力的一切。

做出《天空之城》《千與千尋》的吉卜力,離開宮崎駿能否堅持下去

1995年,彼時的吉卜力已經如日中天,小了宮崎駿10歲的押井守在接受採訪時,談起宮崎駿和高畑勳,如此說道:“在現今這個大眾消費者的社會生存……從某種觀點來說,他們是幾乎已經要進入博物館了,不過卻閃耀著光芒回來了,因為他們組成了一個聯合陣線。一個人做了一部片子,使得另一個人也能夠再做一部。”

宮崎駿和高畑勳的差異是顯而易見的。就動畫表現來說,前者幻想,後者現實。

工作方式上,這二位也是兩極。宮崎駿本身是個畫畫很強的人,高畑勳有很深的繪畫知識,但本人不會畫畫,要畫據說也是畫成火柴人。

做出《天空之城》《千與千尋》的吉卜力,離開宮崎駿能否堅持下去

吉卜力出身的動畫導演宮地昌幸稱,工作時,宮崎駿更願意動手: “怎麼?你畫不出來?OK你看著,我自己來畫”。 高畑勳則喜歡動嘴:“畫成印象派的那個吧”,“你把這張給抽了,這張抽了立體感會增加”諸如此類。

對於作品,宮崎的態度常常是:“作品是屬於我的,你們來幫我做。”而高畑勳則是一個發明者,其他的動畫越是模式化,高畑勳就越是要發揮反抗時代的精神,無論是《歲月的童話》,還是《輝夜姬物語》,都給動畫表現帶來了解放,帶來了自由。

做出《天空之城》《千與千尋》的吉卜力,離開宮崎駿能否堅持下去

《輝夜姬物語》

“如果以真人劇導演做比的話,宮崎駿類似黑澤明,高畑勳類似於小津安二郎吧。”一位吉卜力的粉絲如此表示。

“要聊宮崎駿,肯定不能忽略高畑勳,這兩個人真是配在一起的時候才是最強。”日本的動畫評論人冰川龍介則如是說。

做出《天空之城》《千與千尋》的吉卜力,離開宮崎駿能否堅持下去

引退

吉卜力本是為製作《風之谷》而成立的工作室,“原則上當高畑勳與宮崎駿引退時,便是吉卜力結束的時候”。製片人鈴木敏夫多年來一直如是說。

對於吉卜力這個公司該如何發展,《天空之城》時期的宮崎駿甚至說過,“成功的話就做下一部,失敗的話就到此為止。”

做出《天空之城》《千與千尋》的吉卜力,離開宮崎駿能否堅持下去

《天空之城》

好在吉卜力的後續作品,大多數都獲得了上商業成功,就這樣,一部又一部,吉卜力的動畫,成為了陪伴一代人成長的存在。

然而,Legend Never Die終究只是一個美好的想象。

2013年,《起風了》拍完之後,宮崎駿宣佈引退。

2014年,《回憶中的瑪妮》上映,鈴木敏夫稱吉卜力將終止動畫製作,未來只進行版權管理工作。

吉卜力的退出,當時被不少日本媒體形容為“一個時代的離去”。

然而,彼時的人們,或許還感受不到吉卜力真正的離去,畢竟大師們雖然不出作品了,還和在我們活在同一個時代。

更毋論,許多熱愛者,心頭或許還抱著僥倖,期待著宮崎駿的復出。

動畫創作人的生命週期,或長或短,但總有一個生命週期在。早在《天空之城》時,宮崎駿就表達過引退之意,1997年,《幽靈公主》上映後,又一次表示這將是自己最後的作品。

做出《天空之城》《千與千尋》的吉卜力,離開宮崎駿能否堅持下去

《幽靈公主》

有人認為宮崎駿的復出是迫不得已,吉卜力需要宮崎駿來保證票房,哪怕藝術上高水準如高畑勳也不行。

這恐怕不是關鍵,關鍵還在於動畫製作是一個太耗費人類精氣神的集體創作了。

事實上,《幽靈公主》開始製作前,宮崎駿就有兩個策劃案,他向鈴木敏夫尋求意見,鈴木敏夫的建議是做《幽靈公主》。

在相關的紀錄片裡,鈴木敏夫表示,因為幽靈公主有大量的動作戲,現在不做,宮崎駿以後未必有精力。而從整個公司的角度,吉卜力在《歲月的童話》時期培養了不少人,這些人也快30歲了,正好充滿了爆發力,需要這樣一部大片來試手,來宣洩力量。

押井守等人對宮崎駿的評價是:精力旺盛,不知疲倦。但即便如此,他也逃脫不了自我懷疑的時刻,也會說出“我到底為什麼還在做這個”這樣的話。

做出《天空之城》《千與千尋》的吉卜力,離開宮崎駿能否堅持下去

富野由悠季就曾評價宮崎駿的退休宣言說:“我知道他的辛苦,也瞭解他說出這種話的心情。不過等到身心的疲勞恢復後,或許又會改變想法了吧?”

事實正如此,2013年引退發佈上鄭重地宣稱“屬於我的動畫時代已經結束了,以後再也不製作長篇動畫了。”2017年,吉卜力的官網,又一次公佈了長篇動畫企劃《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這樣反覆引退又復出的宮崎駿,給了人一種錯覺,似乎等他休息夠了,我們就能再次看到吉卜力的作品。

然而,高畑勳的去世,打破了這種幻覺。

去世,是比引退,更能提醒人們,吉卜力將要消失的事。

而所有吉卜力的愛好者,唯一能做的事,不過是希望宮崎駿,能活得久一點,再久一點……

做出《天空之城》《千與千尋》的吉卜力,離開宮崎駿能否堅持下去

做出《天空之城》《千與千尋》的吉卜力,離開宮崎駿能否堅持下去

後繼無人

從另一種意義上來講,即便沒有了宮崎駿和高畑勳,吉卜力這家公司,依然是可以持續存在的。

然而,就算吉卜力這家公司持續存在,持續產出動畫作品,觀眾也不見得買單。

2014年,吉卜力宣佈解散製作部之後,鈴木敏夫的解釋是,吉卜力財務問題一直十分緊張,很早就在尋找一個恰當的時機宣佈退出。

然而比財務問題更嚴重的,實則是後繼無人。

和真人電影一樣,動畫電影的核心依然是導演。

但吉卜力,堪當此任的人,幾乎沒有。

關於吉卜力的潛在接班人,一位是《側耳傾聽》的監督近藤喜文,已於1998年因病去世。

宮崎駿的兒子宮崎吾朗,製作了《地海戰記》和《山坡上的虞美人》,在製作虞美人時,宮崎駿曾這樣評價兒子:吾朗還是不要做監督的好。

另一位,則是製作了《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回憶中的瑪妮》,以及最近的《瑪麗與魔女之花》的米林宏昌。

在製作《阿莉埃蒂》時,宮崎駿曾如此評價米林宏昌:我們之中只有他能行,所以讓他來做。他接受了,併為之努力。他還沒有失敗。

這部片整體來說獲得了好評,但接下來《回憶中的瑪妮》卻口碑下滑,2014米林宏昌離開了吉卜力,製作了《瑪麗與魔女之花》,但遺憾的是,這部作品最終向人們展示了什麼叫形似而神不似。

做出《天空之城》《千與千尋》的吉卜力,離開宮崎駿能否堅持下去

《瑪麗與魔女之花》

年輕導演之所以無法出頭,一半或許歸因於宮崎駿的才能,一半源於性格。

吉卜力出身的動畫導演村田和也表示,吉卜力的方針是高成本高品質,也就是說花大錢,花長時間,做出足夠高質量的動畫作品。但這一來新人就很難立足。新人需要在反覆失敗中總結經驗才能獲得成長磨礪,然而吉卜力並不會去製作“容許失敗”的作品。所以吉卜力沒有新人演出家的空間,其實是吉卜力的體制所決定的。

宮地昌幸則表示,宮崎駿名義上是監督,但實際工作中,經常腳本是他,演出是他,人設還是他。能者多勞,這句話放在吉卜力,就變成了其他人幾乎得不到“監督”或“演出”這一職位的鍛鍊機會。

而少數幾個拿到機會的,會發現這果實也並非全然甜美。

《千與千尋》作畫監督的安藤雅司本來想做演出,進入吉卜力之後,宮崎駿和高畑勳宛如兩座高峰直接讓他夢碎了,“若不是這樣的人物,是不能當演出的。”

即便後來成為了作畫監督,安藤雅司仍表示:自己頂多是個高水平清稿員,算不上作畫監督。“作畫監督是用繪畫表達思想的工作,這些作品中的思想是宮崎監督的思想,不是我的。”

做出《天空之城》《千與千尋》的吉卜力,離開宮崎駿能否堅持下去

《千與千尋》

宮崎駿最常被批評的一點是獨裁性格,這一形容,恐怕是起源於押井守。

押井守將吉卜力形容為克里姆林宮,宮崎駿是主席的話,高畑勳就是黨魁,鈴木敏夫是KGB的首腦。在押井守看來,吉卜力是一個純粹服務於“宮崎駿的動畫”的公司……宮崎駿是權威頂點,是秩序中心,為宮崎駿的主張和思想服務乃第一要務。

這點恰恰是押井守所討厭的,“對一種創造性的工作來說,無政府狀態至少要比權威下的自由要好多了。”

宮崎駿並非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在米林宏昌被突然提拔為《阿莉埃蒂》的監督之後,宮崎駿堅持不插手任何事情。“這是我做事的分寸,不對他指手畫腳”,宮崎駿說。

然而,就如押井守所說,“一位電影導演的內心永遠充滿了衝突,他一方面很希望做出他心中想做的東西,一方面卻得考慮他到底能要求其它的人做多大的犧牲。”

宮崎駿或許從未真正放棄過作品的控制權,吉卜力從頭到尾,始終是服務於高畑勳和宮崎駿兩人的造夢平臺,這個夢與狂想的王國,只有選擇認可這個別人的世界,把別人的夢當成自己的夢的投誠者,才能留下來。

做出《天空之城》《千與千尋》的吉卜力,離開宮崎駿能否堅持下去

《龍貓》

而那些想要做一個屬於自己的夢的人,只能選擇離開,換個舞臺,換條賽道。

最終,就連宮崎駿自己也感慨:“我真的覺得一切都結束了,也有培養接班人,讓他們去做,結果卻把他們的才能都吞噬掉了,到現在,可以託付重任的人一個都沒有了,會讓我產生“想讓這傢伙做做看”這種想法的人,已經一個都不剩了。吉卜力就是這樣一個吃人的地方,然後就這麼結束了,我是沒有任何留戀的。"

做出《天空之城》《千與千尋》的吉卜力,離開宮崎駿能否堅持下去

另一種傳承

吉卜力或許沒能貢獻出另一個宮崎駿,但從另一個角度,這家公司依然為業界培養了太多的人才。

事實上,日本動畫界採用單張圖片買斷制,每部作品分別召集工作人員,製作完成後就解散,大部分從業人員都是自由職業,庵野秀明在2016年的採訪時就說,動畫業界正式社員只有15.5%左右。

吉卜力一開始也是如此,但1989年的《魔女宅急便》完成後,吉卜力開始實行社員制度,這樣的好處可以提高員工福利,還可以期培訓人才。

做出《天空之城》《千與千尋》的吉卜力,離開宮崎駿能否堅持下去

《魔女宅急便》

在吉卜力,新人完成研修後,技術和熟練度不能達到一定標準,都會派遣去其他公司參與作品鍛鍊,達到一個量的積累才能參與吉卜力本社的工作。而外社作品和吉卜力作品的差距,最直觀的是創作速度。吉卜力畫一張背景要3天,外包則可能一天畫3張。

宮地昌幸表示,吉卜力要求員工早上10點來公司晚上10點回家,12個小時默默伏案工作。“外面公司做TV動畫的,實事求是說我基本很少見過這麼埋頭苦幹的人。”

那些進入過吉卜力的人,在各式訪談中,從未否定過吉卜力的歲月。宮地昌幸表示,培訓班的時候,自覺分鏡已經夠好了,但交上被宮崎駿一修正,就是天差地別,宮崎駿的才能或者說“畫力”,是“壓倒性的”。

吉卜力出身的人,喜歡將這個地方稱之為大學。 在吉卜力工作的中國人劉雨軒在專訪裡曾說,宮崎駿希望年輕人學好東西,認為你學夠了就走,去做屬於自己的東西,因為在吉卜力裡到宮崎駿已經是到頂。

離開吉卜力並不意味著退隱江湖,許多人後來參與了庵野秀明、細田守,米林宏昌、新海誠等人的作品。如安藤雅司,後來成了今敏的御用,在新海誠《你的名字》裡也擔任了作畫監督;稻村武志,是《哈爾的移動城堡》的作畫監督,《怪物之子》《你的名字》《瑪麗與魔女之花》。在宮地昌幸導演看來,現在的日本劇場動畫,基本上就是靠這批人各處輪轉撐下來的。

做出《天空之城》《千與千尋》的吉卜力,離開宮崎駿能否堅持下去

《哈爾的移動城堡》

而那些沒有正式加入吉卜力的人,也受吉卜力動畫的影響頗深,無論是庵野秀明,還是《星際牛仔》渡邊信一郎,還是《在這世界的角落》的片淵須直。

說到底,沒宮崎駿的吉卜力,就不是吉卜力了,而吉卜力的傳承,卻不一定要在吉卜力。

與其說人們關心吉卜力能不能存在,更關心大師們還能給這世界,帶來多少美好的感受。

“Paku-san,我們都曾竭盡全力在那個時代活過。從不妥協的Paku-san的英姿,是屬於我們的。”

做出《天空之城》《千與千尋》的吉卜力,離開宮崎駿能否堅持下去

做出《天空之城》《千與千尋》的吉卜力,離開宮崎駿能否堅持下去

宮崎駿如此形容高畑勳,他本人又何嘗不是這句話的寫照呢?

吉卜力的命運,大概在於它的使命並不是賺錢和上市,而是創作出高於業界平均水準的好作品。如果不行,那就不如解散。

唯有這一點,吉卜力從未妥協。

“雖然我批評了很多,如果他們兩個不再拍片了,這世界會變得很無聊。”這點,連押井守也早就坦誠。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天才是這個世界給普通人最好的祝福,而與他們並存的多一天,都是一種幸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