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贾宝玉”徐玉兰葬礼,“林妹妹”王文娟送别,弟子钱惠丽悼念!


图:徐玉兰(1921年12月27日 — 2017年4月19日),女,浙江新登人,杰出的越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代表性传承人 。1933年入新登的东安舞台科班学花旦,后改老生。1939年与吴月奎等组建兴华越剧社。她改唱小生的时间是1941年12月19日,地点在上海老闸戏院,当时是与施银花搭档。

图:1947年9月组玉兰剧团。与王文娟合作始于1948年。1952年参加总政治部文工团越剧队,10月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以《西厢记》获演员一等奖。1954年起加入上海越剧院。她的代表作有《北地王》、《西厢记》、《春香传》、《红楼梦》、《追鱼》、《西园记》等。徐玉兰获第27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

图:学生和传人有徐小兰、金美芳、刘丽华、汪秀月、钱惠丽、郑国凤,徐持平、翁荔英、钱丽亚、张小君、刘觉、汪涛、李燕等,其中以金美芳、钱惠丽、郑国凤、刘觉最具代表性。2017年4月19日17点18分,徐玉兰同志因病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6岁。


图:徐玉兰唱腔的特点是高亢激昂,热情奔放,刚柔并蓄,华彩跌宕。徐玉兰嗓音条件好,音色甜亮,音域宽广,常用音区为11度,唱腔中较多吸收越剧传统的“喊风调”以及绍兴大班、京剧中高扬的旋律和轮廓鲜明的润腔方法,旋律多在中高音区展开,音调大起大落,她的唱腔突破了越剧曲调较为平稳婉约的格调,注入高亢昂扬的因素,尤其是其(弦下腔)突破了原来的唱腔功能,在悲伤痛楚之外更能表现激昂奔放的情绪。

图:徐玉兰表演富有激情,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具有俊逸潇洒、神采夺人的艺术魅力。尤其是扮演风流倜傥的角色,独步越坛。嗓音嘹亮,旋律常在中高音区进行,唱腔除继承越剧传统老调外,广泛吸收京、绍、杭等剧种的声腔成分,具有高昂激越的特色,被称为徐派。越剧的小生流派之中,唯徐玉兰的声腔最为阳刚,但又不失越剧本体的隽永和优雅。

图:客观地讲,她的形象与贾宝玉是有距离的,但凭着扎实的艺术功底和非同一般的创造力、表现力,几乎使其成为再世的贾宝玉,以至人们总要习惯地把后来者与其对照,可见她所创造的艺术形象之魅力和影响力。2017年4月25日,上海,徐玉兰追悼会在沪举办,徐玉兰学生张宇峰现场泣不成声。一旁老公舒悦为其不停擦眼泪。


图:学生钱惠丽给老师徐玉兰画完人生最后一个妆后,当晚19点30分,徐玉兰遗体被送往龙华殡仪馆,闻讯赶来的戏迷在华东医院东楼门前痛哭失声。龙华殡仪馆大厅门口聚集着前来悼念徐玉兰的人群,人们的眼神里充满了对大师的敬仰和惋惜。甚至有人凌晨三点从外地赶来再看徐大师一眼。

图:一侧的照片墙上,记录了徐玉兰的传奇越剧生涯,《西厢记》、《红楼梦》等近千张徐大师的剧照勾人回忆。两边挂着“人如白玉戏如兰功绩载史册、情似高山爱如海桃李播天下”的挽联是对徐玉兰一生的写照。大厅里还一直播放着徐玉兰生前的越剧唱段,引得前来悼念的学生们纷纷对恩师的离去痛惜不已。徐玉兰越剧生涯中的舞台伉俪王文娟也抱恙前来,送她最后一程。

图:人群中,不少戏迷手拿着老先生的照片、徐玉兰本月初获得白玉兰终身成就奖的报纸、还有一些戏迷拿着亲手绘制的漫画,表达对老艺术家的怀念。一位戏迷大姐手里握着徐玉兰的照片,一边抹着眼泪说:“她为人处世清清白白,一生经历非常感人。”为了送别老友最后一程,王文娟带来了昨天亲笔书写的书法“玉兰大姐您走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