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中紀委機關報評論:幹驚天動地事 做崇德守廉人

榮譽意味著責任和擔當,黨和人民對廣大院士寄予厚望。堅守院士稱號學術性、榮譽性的本質,既弘揚嚴謹求實、勇攀高峰的科學精神,也陶冶默默無聞、嚴格自律的高尚品質,舍個人之利、興國家之業、求民族之榮,才能在重大科技領域不斷取得突破,在全社會樹立良好的道德風尚。

中紀委機關報評論:幹驚天動地事 做崇德守廉人

“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前不久,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評價了院士們的卓越成就和突出地位,並提出了科技上的要求和道德上的期許。

兩院院士是國家的財富、人民的驕傲、民族的光榮。長期以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憑藉著深厚的學術造詣、寬廣的科學視角,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勇攀科學技術高峰,為祖國和人民做出了彪炳史冊的重大貢獻。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從“嫦娥”飛天到“蛟龍”下海,從“北斗”導航到“天河”稱雄……祖國大地每一座科技創新的豐碑上,都凝結著廣大院士的心血和汗水。

馬克思說:“科學絕不是一種自私自利的享樂。有幸能夠致力於科學研究的人,首先應該拿自己的學識為人類服務。”這是一種很高的精神境界。一批批院士胸懷報國為民的理想追求,秉持淡泊名利的品德風範,堅守學術操守和道德理念並重,把學問和人格融合在一起,傳播真理、傳播真知,崇德向善、見賢思齊,言為士則、行為世範,提攜後學、甘當人梯,為全社會作出了道德示範、樹立了光輝榜樣。

“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袁隆平院士深感應酬過多,消耗了大量時間,有時不得不“躲起來做點事”;著名核物理學家王淦昌院士化名“王京”,許下鏗鏘誓言“我願以身許國”,神秘“失蹤”了17年;“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院士30年深藏功與名、一心為國傾力奉獻,譜寫了當代精忠報國的《滿江紅》……這些“科學巨匠”“科技泰斗”,在學術上是專家,在道德上是楷模,用高尚的道德追求學術上的成功,又以學術上的成功提升道德上的純潔,成為託舉中國夢的民族脊樑。

然而,大批國之功臣、道德楷模熠熠光輝的背後,並不能掩蓋個別院士“名為錮身鎖,利是焚身火”的貪腐行徑。日前,曾任全國人大環保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孟偉被“雙開”。通報除了“重複立項、虛假立項套取資金”等問題外,還有“背棄科學精神,毫無家國情懷”“政治蛻變,經濟貪婪,從一名環境保護工作者淪為政治生態、自然生態的‘汙染源’”等內容。如此評價,過去並不多見,足見問題之嚴重。

兩院院士多為科研機構和高校的頂尖科學家或領導人員,在我國科技界擁有最高學術榮譽,在全社會具有高度關注度,可謂科學精英中的精英,其一言一行對學術風氣、社會風尚和國家科研有著不同一般的影響。

因此,對於院士腐敗的處理,不能僅停留在“追責問責”“一判了之”的層面,更重要的是要找準病灶、開對藥方、動好手術,真正弄清楚對科研經費的審批和使用,如何做到合理化、效率化和周密化。要看到,隨著國家科技強國戰略的深入推進,科研資金投入將會大幅度增加,只有從體制上去除科研管理的行政化問題,建立科學嚴謹的追責和懲處制度,才能從根本上防範“院士成為汙染源”之類問題的發生。

責守明則謀政專,勤於正事必疏於邪門。院士腐敗的表象是金錢問題,根源卻是道德信念缺失。“只有在看透了小我的狹隘與無常以後,才真正會把自己投向更廣大更高遠的一種人生境界。”榮譽意味著責任和擔當,黨和人民對廣大院士寄予厚望。堅守院士稱號學術性、榮譽性的本質,既弘揚嚴謹求實、勇攀高峰的科學精神,也陶冶默默無聞、嚴格自律的高尚品質,舍個人之利、興國家之業、求民族之榮,才能在重大科技領域不斷取得突破,在全社會樹立良好的道德風尚。(張順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