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政策文件」江蘇省初中教育內涵發展與全面提升計劃

「政策文件」江蘇省初中教育內涵發展與全面提升計劃

初中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義務教育的重要學段。進入新世紀以來,我省大力實施義務教育學校建設系列工程,全省初中佈局規模趨於合理,辦學條件顯著改善。近年來,我省又積極實施薄弱初中質量提升工程和義務教育“改薄”工程,進一步推進了初中教育改革發展。但是,由於歷史和初中學段特殊性等原因,初中教育仍然是基礎教育體系中相對薄弱的環節,影響了基礎教育發展水平的整體提升。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一步提高立德樹人水平,推進基礎教育現代化建設,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用五年左右時間,全面提高初中教育辦學水平和質量,現制定江蘇省初中教育內涵發展與全面提升計劃。

「政策文件」江蘇省初中教育內涵發展與全面提升計劃

一、目的意義

1.全面提升初中教育辦學水平。初中教育在基礎教育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實現更高水平發展15年基礎教育的目標必須重視初中教育。目前,我省初中在辦學條件、師資隊伍、內涵發展和教育質量等方面仍然相對薄弱。實施初中教育內涵發展與全面提升計劃,旨在凝聚共識、聚焦質量、聚力創新,通過實施工程建設項目等舉措,下大力氣改變初中教育相對薄弱的局面,全面提升初中教育辦學水平。

2.切實加強初中教育內涵建設。初中教育相對薄弱歸根結底是內涵發展相對薄弱,實施初中教育內涵發展與全面提升計劃,就是要在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的同時,更加重視學校內部管理,更加重視教師隊伍建設,更加重視課程教學改革,更加重視學校文化建設,更加重視教育科學研究,遵循初中教育教學規律,走內涵提升之路,辦更高水平、更具內涵、更有質量的初中,促進初中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3.促進初中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初中學生是兒童後期與青年前期的複合體,正處於身體的快速發育期、心理發展的成長期,情感態度、個性性格都表現出更為強烈的獨特性,需要特別的重視與關懷。與小學階段相比,初中的課程數量明顯增加,學習難度明顯增大,是學生學業成績的顯著分化期。初中學生畢業時將面臨重要的選擇與分流,面臨高中階段學校的選拔。這些因素相互交織,使初中教育具有特殊性與複雜性。切實關心每一名學生,不讓一個學生掉隊,在初中階段顯得尤為迫切。實施初中教育內涵發展與全面提升計劃,就是要廣泛發動學校、教師和社會落實以人為本的要求,把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作為第一要義,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努力為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提供適合的初中教育。

「政策文件」江蘇省初中教育內涵發展與全面提升計劃

二、指導思想與總體目標

4.指導思想:全面推進基礎教育現代化,把初中教育作為新時期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內容之一,重點推進初中教育加快提升、優質均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教育教學改革為重要抓手,以內涵建設為重點,以辦好每一所初中為目標,改變初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狀況,促進初中教育的全面提升和可持續發展。

5.基本原則:堅持立德樹人、以人為本、健康第一,堅持問題導向、內涵發展、質量提升,堅持政府負責、以縣為主、標準引領,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分步實施,辦好每一所初中,發展好每一位教師,培養好每一名學生。

6.總體目標:以學校標準化建設為基礎,以教師綜合素質提升為關鍵,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為根本,以強化初中質量保障為支撐,切實加大地方對初中教育的支持投入力度,到2020年,每所初中學校都達到省定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標準,全省初中學校辦學條件、課程建設等有更大進步,教師隊伍建設明顯提升,內涵發展和質量水平顯著提高,培植和推出一批名校長、名教師以及在全國有影響的教學改革成果,初中教育生態明顯優化,整體水平明顯提升。

「政策文件」江蘇省初中教育內涵發展與全面提升計劃

三、重點工作

7.切實轉變教育觀念。堅持立德樹人,發展素質教育,確立素質教育理念和以提高素質為核心的質量觀,切實轉變“唯分數”的辦學思想,力戒應試傾向,堅決遏制各種名義的重點班與非重點班,讓每一名學生得到應有的尊嚴與關愛。堅持“健康第一”,強健學生體魄,培養學生的堅強意志和克服困難的精神;培養學生感受美、表現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提高學生審美與人文素養;引導學生從小樹立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意識,養成愛勞動的習慣,主動從事家務勞動、生產勞動、公益勞動和社會實踐;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塑造學生的陽光心態、少年精神和青春文化;培養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分辨是非能力和抵制誘惑能力。堅持改革創新,變革培養方式,改革課堂教學,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努力使學生形成適應社會和終身發展的核心素養,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8.優化學校佈局結構。按照區域城鎮化規劃和常住人口規模,以縣(市、區)為單位修編中小學佈局規劃。依法落實城鎮新建居住區配套學校標準化建設,按照常住人口數量設計辦學規模並留有一定的學位增量空間,確保足夠的學位供給,滿足學生就近入學需要。重點解決城鎮學校大班額問題。按照優質均衡發展目標和省定班額標準,加大校園校舍新建和改擴建力度,統籌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薄弱學校改造等項目。限制班額超標學校招生人數,合理分流學生。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建立消除大班額工作臺賬,對大班額學校實行銷號管理,避免產生新的大班額問題。統籌初中教育城鄉一體發展,加大對農村初中的扶持,切實解決“城市擠、鄉村弱”的問題。

9.加強教學常規管理。貫徹落實教育部《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健全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制度。落實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嚴格遵守教材教輔管理規定,開足開齊開好規定課程,不隨意拔高教學要求,不隨意加快教學進度。定期開展集體備課、聽課、說課、評課,形成制度,規範管理,長期堅持。建立健全作業佈置、批改、評點制度,合理控制作業量,優化分層作業,創新作業方式。嚴格遵守學籍管理有關規定。

10.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以課堂教學改革為重點,正確處理教與學的關係,強化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廣泛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式課堂教學。總結推廣已有的課堂教學改革典型和經驗,進一步推動以學習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改革。各地各校要從初中教育及初中學生學習特點出發,改革課堂教學結構,改變教師教學行為,改變被動傳授、機械訓練、簡單重複的課堂教學,提倡多種模式和各具特點的做法,引導和組織學生的深度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積極探索“未來課堂”等教學形式,加大對初中課堂教學研究項目的扶持力度。各地要積極推進農村初中小班化教學,制定具體政策措施,促進農村初中質量的快速提升。

11.大力發展學生社團。積極創造條件發展學生社團,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參加社團活動需求,激發學生興趣愛好,增加學生實踐機會,彰顯學生個性特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每所初中學校學生社團數應努力達到學校班級數的2倍,每位學生至少參加1個社團。要把學生社團活動列入課程計劃,並保證學生參加社團活動的時間。要充分發揮班主任和教師的特長作用,組織指導學生開展社團活動,充分利用社會人士、民間藝人、熱心家長和志願者幫助指導學生社團活動。要把學生社團活動情況納入對學校考核內容,納入對學生評價內容,形成學生蓬勃發展的生動局面。

1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初中辦學水平關鍵要有一批有教育理想、懂教育規律、能治理學校的校長。各地要制定加強初中校長隊伍建設的規劃,通過委任、聘任、競爭上崗、公開招聘等多種形式選好用好校長,通過對校長培訓、指導、提升,培養和成就一批具有教育家特質、有一定影響力的初中校長。省教育廳每年安排100名有潛質的農村鄉鎮初中校長參加境內外培訓。強化初中教師配備,特別是規模小、班額少的農村初中教師的足額配備,逐步解決結構性缺編問題。改革師範院校培養方式,研究制定初中新教師培養方案,確定一批師範院校致力於培養初中新教師。加強有針對性的教師培訓,提高教師實際教學能力,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加強初中名特優教師培養,建設名特優教師工作室,依規在本區域內定期交流,更好地發揮示範輻射作用。不斷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努力提升廣大教師愛崗敬業水平。

13.關愛特殊群體教育。切實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受教育權利,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依託江蘇省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建立“控輟保學”動態監測機制,加強對農村、偏遠、貧困初中學生以及流動留守學生等重點群體的監控。進一步強化流入地政府責任,切實簡化優化隨遷子女入學流程和條件要求,提供便民服務。與街道、社區、單位合作,建立留守兒童助學點。加強留守學生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積極開展心理輔導。實現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全覆蓋,做到應入、能入者盡入學,對重度與多重殘疾少年兒童實行送教上門,一人一案,零拒絕。關愛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嚴格控制隨意加深學業難度。建立名師與“弱生”聯繫幫扶制度。

14.改革考試招生和評價制度。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指導意見》,推行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完善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探索基於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錄取模式。改進考試成績呈現方式,推進校內考試成績實行等級制。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將部分中考成績以等級形式呈現,克服分分計較,避免過度競爭。嚴格落實四星級普通高中70%以上招生指標均衡分配到區域內所有初中的規定。嚴格控制熱點初中的招生計劃,保持初中學校合理的辦學規模,保護好每一所學校的辦學積極性,維護初中教育的良好生態,促進初中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政策文件」江蘇省初中教育內涵發展與全面提升計劃

四、主要工程

15.初中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依託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以服務“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為宗旨,以更高水平教育現代化為目標、以“改薄”為契機,依據省定辦學標準,加快推進初中學校標準化建設。以縣(市、區)為主,堅持統籌規劃、整體設計,加大對農村的支持力度,全面改造提升農村初中辦學條件。對蘇北地區、革命老區給予最大限度傾斜,聚焦薄弱地區、薄弱學校和薄弱環節,實現共同發展、均衡發展。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監測,每年以適當方式公佈監測結果,落實主體責任,形成倒逼機制,促進水平提升。

16.初中學生品格提升工程。依託中小學生品格提升工程,在初中學校統籌課堂教學、資源環境、系統保障等各個環節,著力建設功能完善、設備齊全、適合學生,能夠引領學生思想品格方向、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困難、增強學生身心健康、指導學生了解職業生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學生髮展指導中心。構建德育課堂新範式,開發有生命力的特色資源,支持學生組建內容豐富的各類社團。構建德育教師專業成長髮展中心、名師工作站(室),大力提高德育教師專業發展水平。強化家庭教育,活化社區教育,實化在線教育,讓立德樹人在處處、時時、事事都能發揮積極的導向作用。從“十三五”起,每年建設50個左右中小學生品格提升項目,推動中小學以育人為中心的內涵發展,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初中學校要以此為契機,加強學校德育工作和學生髮展指導中心建設,促進學生品格素質和學習質量的提升。

17.學科課程基地建設工程。借鑑高中課程基地建設經驗,在初中建設一批學科課程基地,以更大力度推進初中質量提升,改善初中薄弱現狀,提升初中教育內涵。初中學校要從學校歷史、傳統和發展需求出發,以物質文化建設為基礎,以精神文化建設為核心,以教學文化建設為重點,推進學科課程基地建設,建構學科教學新平臺。各市、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要統籌規劃、合理佈局、精心設計,在區域範圍內建設涵蓋初中所有學科的課程基地。要吸收高校、科研院所參加基地建設,提高教學、教研和科研水平。要組織其他初中參與,組成學科聯盟,共同建設、共享成果。到2020年,全省建設省級初中學科課程基地200個。

18.初中掛鉤結對幫扶工程。將薄弱初中質量提升工程完善為初中掛鉤結對幫扶工程,鼓勵各地以優質初中為龍頭組建多種方式的教育集團,鼓勵名校長到薄弱學校任職,要破例選拔有事業心、責任感,素質好、能力強,方法多、有實效的年輕骨幹教師到薄弱學校任職,開拓發展新局面,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教育差距,促進均衡同步發展。加大城鄉初中結對幫扶。縣城鎮所在的優質初中都必須與1-3所農村初中結對掛鉤,設區市也要確定市區優質學校與薄弱初中特別是農村薄弱初中結成兄弟學校,促進城鄉初中交流與教育均衡。加強南北區域結對幫扶。蘇南與蘇北對口幫扶地區要加大教育幫扶力度,列出具體幫扶學校的結對名單,實行“校對校”結對幫扶,傳送先進管理經驗、教育教學方法。各市、縣(市、區)要統籌本地區教科研力量,採取定點定人聯繫掛鉤等辦法,幫助薄弱學校提升教育教學和管理水平。各縣(市、區)教科研部門每人長期聯繫以農村為主的1-2所薄弱初中,切實發揮作用,並作為年終考核的重要內容。省、市級教科研部門和有師範專業的高校要定點聯繫2-3所薄弱初中,幫助、指導初中學校開展教學改革和研究,幫助、指導初中教師專業成長。省前瞻性教學改革實驗項目須在蘇北地區(建設單位所在設區市除外)聯繫5所以上農村學校,以項目帶動薄弱學校提升。初中學科課程示範基地學校與項目參與學校要做到“名師駐點、課程共建、教師結對、兩校共進”。

19.信息化融合創新工程。進一步提升“三通兩平臺”建設水平,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泛在化學習環境。提升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水平,推進優質網絡課程資源建設。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統籌協調正確的教育理念、科學的教育方法、先進的互聯網環境以及學科教育要求,融合創新新理念、新技術、新方法,積極探索網絡環境下課堂教學的新模式。充分發揮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作用,不斷提升學校信息化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大力推進智慧校園和智慧課堂建設,加快構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以信息化促進初中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政策文件」江蘇省初中教育內涵發展與全面提升計劃

五、組織保障

20.落實初中教育責任。初中教育是義務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縣(市、區)人民政府要切實履行推進初中教育改革發展的主體責任,把提升初中教育水平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加強統籌協調,強化責任落實,著力解決制約初中教育發展的瓶頸問題。市、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要切實加強內涵建設,積極推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質量水平,真正辦好每一所初中。

21.加大經費投入力度。各地要認真落實主體責任,加大對初中教育的投入,重點向農村學校傾斜,向薄弱初中傾斜。按照不低於省定基準定額的要求,確定本地區初中學校生均公用經費財政撥款標準,並建立健全穩定增長機制。在保障學校正常運轉經費的同時,及時足額安排發展性經費,重點支持學校內涵建設,包括教師培養與發展、教育信息化、課程資源和校園文化建設等。大力推動學校標準化建設,新建、改擴建學校要按標準規劃和建設。省將進一步加大市縣落實教育經費保障主體責任綜合獎補力度,引導和激勵各地不斷提升初中教育整體水平。

22.加強教育科研工作。要堅持科研興教、科研興校戰略,堅持教育科研源於教學、服務教學的導向,堅持教育科研以教師為主體、以學生為對象的原則,加強實證型教學研究。校長要高度重視、親自參與教育科研,營造良好的科研氛圍。教師既是教育的實踐者,又是課堂教學的研究者。要充分調動教師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鼓勵每個初中老師申報不同層次課題,激發教師開展教育教學研究的熱情,提高教師的研究能力和課程實施能力,從而優化教育教學工作,提高初中學校教學質量。省、市、縣三級都要確定一批面向初中教育教學改革的科研課題,通過項目引領,努力形成校校有教改研究課題、人人有教改實驗項目的科研興教氛圍。

23.建立初中學生學業質量監測機制。學生學業質量是教育教學質量的核心指標,開展學生學業質量監測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結合中考改革,建立初中學生學業質量監測分析、比較、反饋、跟蹤機制,開展經常性的質量監測工作,通過對影響初中教育質量的各相關要素進行系統、科學、有效的監控,全面準確把握初中教育的質量狀況,科學診斷存在的問題和原因,為教育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24.加強典型宣傳和經驗推廣工作。各地要總結推廣先進教學改革經驗和成果,通過培訓研討、現場觀摩、結對幫扶等多種形式加以推廣。要培植、發現初中教育教學典型並進行宣傳。要大力宣傳初中教育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大力宣傳初中學生的特殊成長規律,大力宣傳初中教學改革成果,大力宣傳初中教師愛崗敬業、默默奉獻的典型,在全社會形成人人關心初中學生成長、人人關心初中教育改革發展的良好氛圍。

轉自:江蘇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