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為什麼說寧願去大城市讀三本,也不能在小城市讀二本?

網友一:

到大城市讀大學絕對靠譜!增加見識,獲取資源,最好是畢業能留在大城市。在小地方成本不一定低,但見識就少了很多,校際間的交流也少很多。畢業二十年了,小城市讀的大學,畢業後又回到家鄉,真心實意的感覺那些在大城市發展的同學機會更多!成就更大,也許他們承受了更多壓力,但二十年後,卻取得了更高的社會財富。雖然我也享受了更多的安逸和舒適的日子,但目前還在一個二線城市閒散的帶著。各有各的好,但我的孩子還是要她選擇去大城市讀書。互聯網時代,或許差距沒那麼大了,還是該出去看看。

為什麼說寧願去大城市讀三本,也不能在小城市讀二本?

網友二:

如果家庭經濟比較困難,建議讀小城市的二本,其優勢是學費低生活費用不高。大城市的好多三本院校,起初掛靠的是全國名校985或211,師資設備可以共享,師資力量辦學條件遠比小城市二本院校好,教學質量也比較高。小城市的二本有些是原中專提升出來的,一般沒有知名的教授任教,好多教師是名校畢業不久的研究生,甚至本科生,怎麼比得上大城市三本校由名校在職或退休的教授任教?

到大城市讀書,見多識廣。到大城市讀書,在校期間見到了世面,眼界開闊,見到的新生事物比較快,一般來說,人的思維與小城市的人都活絡一些,眼光遠大一些,有利於人較快地成長。此外大城市遊玩的地方也比較多,有利於節假日休閒。因為大城市好大學多,即使三本的學生,家庭條件一般還可以,家住在大城市,好多家裡已有住房,小城市的孩子到大城市讀三本,也容易找到條件較好的異性朋友。

小城市的二本院校,畢業後就業比較困難。一是因為小城市就業崗位少,工資收入又低,好多人不願在當地找工作。到大城市就業,遠不如在大城市讀三本的學生對環境的熟悉,人際交往能力較差,找工作可利用的資源太少。再者大城市的好多老闆寧可認可當地的三本大學,對小城市的二本認可度較低。所以小城市的二本生到大城市就業較為困難。

為什麼說寧願去大城市讀三本,也不能在小城市讀二本?

網友三:

在大城市讀大學,最大的好處就在於,你能比其他人更早的熟悉這座城市,更早的找到實習的機會,更早的找到自己未來的路,而不是像小城市的學生,畢業了才能奔赴大城市找尋適合自己的工作。

大城市給與你足夠多的機會,給與你足夠多的可能性,給與你足夠大的見識,這些都是小城市給與不了的!

網友四:

這句話有一定合理性。去大學讀書,一方面是為了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為了就業,大城市的,就業環境、就業條件、未來發展空間等肯定要比小城市強很多,因此,去大城市讀大學,在就業方面以及生活方面要比小城市佔據較明顯的優勢。但是一些小城市的二表高校,辦學條件,學科實力都很強,從積累知識、鍛鍊能力、繼續深造等方面來看,去這樣的學校讀書,要比去大城市的三本學校要更好一些。所以對於這個問題,要考慮自己主要的目的是什麼,而不是跟風。

為什麼說寧願去大城市讀三本,也不能在小城市讀二本?

網友五:

我以前不同意,但現在真的特別贊同。大家不選三本原因是三本學費貴,面子掛不住。但仔細想想,三本能讓你挑一個好的專業,而二本受限制很多很多。不排除有些人學習好,能上一本,能在二本里隨便挑。但大多數考生都不斷挑地區,挑專業。國家越來越縮小二三本差距,如今連名字都在改,本科AB,有些人,有些企業觀念沒變,但5年10年,人們認識就會慢慢縮小二者差別。

未來趨勢是大眾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教育會慢慢面相大多數,除了少部分知名精英院校外,大多數學校都會是一樣的。有人會質疑學費問題,但你好好看看近年來的高考志願書籍,越來越多的中外合作出現,真的是中外合作嗎?我想不全是,他只是漲學費的同時,給你進行心理按摩。讓你接受。漸漸你發現在大城市學習,真的很重要,尤其是人文學科,在大城市有更多實習鍛鍊機會。給你更多展示平臺。希望大家認真思考,冷靜,而不是計較金錢與面子。等你有了好的專業,自然會有更大機會獲得好的工作,孰輕孰重,大家自有分曉。

為什麼說寧願去大城市讀三本,也不能在小城市讀二本?

網友六:

作為一名長期奮鬥在高考一線的老師,我比較認同這種觀點!首先,大城市能夠開拓你的視野,提升能力,增加就業機會。我所畢業的學校,處於一所小縣級市。雖然這孫學校很出名,學生很刻苦,但是不得不說,學生的視野並不寬,每天都是在學校學習,沒有多少鍛鍊的機會,沒有豐富多彩的課餘生活,最要命的是,在招聘會上,你幾乎看不到什麼像樣的公司。

所以,考研、考公務員就成了幾乎所有人的追求,考上的,也許能改變命運,考不上的,工作也很難保證!而大城市的學校就不一樣了,即便是三本學校,也有很多進入好單位的機會。

為什麼說寧願去大城市讀三本,也不能在小城市讀二本?

切記:

無論你在什麼大學,最好是學好外語。譬如,你想進入有美國人、大學生的外語角,找到上面圖右下角水印表示的地方即可,那裡有很多外國人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