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黃瀾:考試只是一時的考驗,學習才是一生的事業

黃瀾:考試只是一時的考驗,學習才是一生的事業

我想說的是:孩子們將來在什麼階段喜歡什麼文化,是他們自己的選擇。我們不必特別擔憂,更不必替他們做決定。

黃瀾:考試只是一時的考驗,學習才是一生的事業

主筆/黃瀾

著名電視劇製作人。代表作包括《辣媽正傳》、《大丈夫》、《虎媽貓爸》、《女醫·明妃傳》、《我的前半生》,即將推出鉅製《如懿傳》。

中考前的年級家長會,教導主任莊嚴地在臺上對著幾百個神情嚴肅的家長說:“中考前,家長最不需要做的就是——焦慮!”

然後,他貼出一張模擬考試名次對應的中學排名圖,告訴我們以目前孩子的名次估計可以上哪個等次的學校。

這下,家長們明顯都焦慮了。

開過家長會後的閤家歡晚餐,兒子在餐桌上明顯有點拘謹。我端起飯碗,看兒子近視又不肯戴眼鏡眯著眼還駝著背,一副應試教育九年後的典範模樣,我心想,真的考分上不去,與其讀一個不怎麼樣的普通高中,考一個不怎麼樣的大學,不如試試國外的教育體系,也許去國外讀個大學,更適合他的發展。

於是,沉寂多年的“虎媽”模式又被開啟了,我要找一個可以接受中國孩子讀高中的國際學校,將來讓他考到國外讀大學!我奔忙在各種網頁、參觀、諮詢中……

黃瀾:考試只是一時的考驗,學習才是一生的事業

中考前的總動員家長會

那天下著小雨,我跟另一個更年期媽媽一起撐傘走在某國際學校的參觀團裡,她咬牙切齒地說:“我們夫妻含辛茹苦賺錢,就是為了讓孩子不再受高考的罪!但凡我女兒能考上國外大學,我也就跟她出去了!”

“那老公怎麼辦?”

“國內掙學費給我們呀。”

“你去國外幹嘛呢?”

“陪讀呀!孩子生活總要照顧嘛。”

“孩子畢業以後呢?”

“能留在美國就留下,實在不行再回來。”

“那你呢?”

“跟著她唄!”

這位太太參觀完校園,積極地填表格。我看她低著頭,一臉皺紋,眼裡滿滿望女成鳳的執著。她要將生命跟女兒全然綁定的態度警醒了我。

我要不要將自己的生命價值藉由孩子來體現?

如果我是我,他是他,那麼這份關於未來的焦灼,是我的還是他的?

關於讀不好書,上不了好大學,找不到好工作的焦慮,是我的還是他的?

是我以為他該有的,還是他真的有?

我能不能把所有的關於如何在這個世界上更好生活的各種經驗,用一種叫做母愛的方式,強行灌輸給他?

在這個求學的過程中,主體不是家長,是孩子,我們首先應該問問孩子是怎麼想的。

我叫上孩兒他爸,一起問兒子,是願意讀普通高中,考國內大學,還是轉到國際學校去,為將來去國外讀大學做準備。

瞟了一眼國際學校的漂亮圖片,兒子淡淡地說,我覺得過語言關很難,去國外總覺得不是自己的地方,我願意在國內學習。

我想起以前暑假經常送他去國外夏令營,也許他在那裡感覺到了作為外國人的疏離感。

這樣的感受,我也有。無論是當年在莫斯科讀書,還是現在在國外出差,就算沒有語言障礙,也很難真正地融入到異國他鄉的氛圍裡。月是故鄉明。

聽到兒子死守故鄉的表態,爸爸突然高興起來,他問國際學校一年學費多少,我說今天去問的這家一年25萬,爸爸計上心來跟兒子說:“兒子,你考上西城區前六位的高中,爸爸獎勵你20萬,考上前十二位的高中,爸爸獎勵你10萬。”

聽完這樣的提成比例,我也是驚呆了,本想反駁一下簡單粗暴的土豪獎勵法,倒是兒子很大度地圓場說:“爸,媽,我就把這個當成激勵方法的一種吧。”

是的,關於中國式考學,常常被詬病,但是也沒有更好的方法來替代。

既然必須面對,那隻好正面突破。在這個問題上,我感覺孩子比爸媽鎮定。

我囑咐孩子好好學習,踏上了去美國的出差之旅。這次我要去看洛杉磯幾大製片公司的新劇推薦,看看有什麼國際合作的機會。

黃瀾:考試只是一時的考驗,學習才是一生的事業

美國出差中

在索尼公司的VIP酒會上,我遇到了一個《Good Doctor》裡的主演,她是華裔。她熱情地跟我介紹自己,說她是中美混血,在臺灣讀國際學校,然後考入美國大學,留在美國發展演藝事業。

我就問她關於跨文化學習生活的體會。她一把扯來了身邊的印度丈夫。

“我丈夫是美國出生的印度人,一直當自己是美國人。直到他上大學,遇到了很多從印度考過來的同胞,他突然對印度文化開始感興趣,跑到祖國去尋根,還重新學習印地語。而那些來美國留學的印度人呢,則拼命融入美國文化。”

“所以我想說的是,孩子們將來在什麼階段喜歡什麼文化,是他們自己的選擇。我們不必特別擔憂,更不必替他們做決定。”

黃瀾:考試只是一時的考驗,學習才是一生的事業

Sony Pictures 酒會

我在黑夜裡扭著高跟鞋散步回酒店的時候,一直在思考她的話。

為人父母,通過自己孜孜不倦的努力,積累資源,試圖給孩子們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這是我們的一片心意。

只是我們應該相信孩子,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判斷,有自己的成長方向。

我們提供的不應該是客觀的資源和機會,應該是一種主觀的信心和鼓勵,鼓勵孩子直麵人生,為自己做主。

我們有時候為了追求多元發展,甚至會忽視掉情感聯結,文化隔膜,而這些恰恰是我家這個孩子在意的東西。我們愛他,就應該尊重他的個體需要。

在洛杉磯發展好幾年的小安開車跟我說,在這裡很多太太陪著老大讀書,實在無所事事就生個老二,於是栓在好山好水好寂寞裡能再過上幾年。

孩子需要父親的支持,母親的陪伴,但前提不是自我犧牲後的奉獻,以及利益交換式的深度綁定。

孩子需要我們對這個世界的信心和愛。

回到家裡,我跟兒子說,這次媽媽出差回來沒有給你買禮物。

關於中考的事情,媽媽之前很焦慮,擔心你的前途。但是我現在不擔心了,以你的努力,考上什麼樣的學校,是你的人生,如果你不滿意,後面還有高考的機會,將來再想讀書,還可以考研究生,工作以後也可以繼續進修。考試只是一時的考驗,學習才是一生的事業。

媽媽不需要用你的成績來刷自己的成就感,只希望你未來不觸犯法律,實現經濟獨立。其他的人生風景,你想領略多少,是你的生命機會,我不替你做決定。

兒子聽完,說,你是不管我了嗎?

我說,我只負責困難的時候支持你,以及所有的時候,愛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