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溼地紀實|城央有天堂 魚遊白鷺飛 萬畝果飄香

溼地紀實|城央有天堂 魚遊白鷺飛 萬畝果飄香

談起海珠溼地,很多廣州老街坊都會想起它的前身:萬畝果園。

這片被珠江沖積而成的沃土,經過海珠人的辛勤耕耘,逐漸演化為過萬畝林地,園中水網縱橫,果樹飄香,盛產石硤龍眼、紅果楊桃、雞心黃皮、胭脂番石榴等嶺南佳果。數百年來,萬畝果園在源源不斷供應美味之餘,也作為廣州“南肺”,將清新的空氣輸送到市區。

近日,廣州日報的記者深入溼地,向讀者們重新解讀了這片鳥語花香、碩果累累的溼地。

果基文化史 厚積數百年

果基文化是海珠溼地的顯著特色。土地“只徵不轉”,這是廣州人謹慎考量之下給出的答案。海珠溼地保留了農用地的性質,有效保證了果基文化的延續,並促進了當地生態系統的修復和發展。

溼地紀實|城央有天堂 魚遊白鷺飛 萬畝果飄香

這種做法是對當地特色的一種保護。可以說,海珠溼地是全國唯一一單在中心城區大範圍的保護性徵地。

溼地紀實|城央有天堂 魚遊白鷺飛 萬畝果飄香

只徵不轉”的做法,獲得了幾個村村民的肯定。溼地公園優先聘請周邊村社400多名村民作為農技人員、果園維護人員,由熟悉這一方水土的他們負責管養果園,照料果樹、清理河道。幾年努力之下,曾經雜草叢生、黑水橫流的溝渠重新變得清澈通暢,果林逐步恢復生機,幾百年的老荔枝樹又重新開花結了果……

溼地紀實|城央有天堂 魚遊白鷺飛 萬畝果飄香

古老的萬畝果園終於迎來華麗轉身,融入到海珠溼地那一片滋潤靈秀的綠意之中。

溼地紀實|城央有天堂 魚遊白鷺飛 萬畝果飄香

溼地紀實|城央有天堂 魚遊白鷺飛 萬畝果飄香

種植重環保 蟲害改手捉

身處溼地生態系統之中,果農的耕作方式悄然改變,以生態為導向,不打農藥、不施化肥,維持生物多樣性,讓果林慢慢恢復穩定健康的生態系統,走向良性循環。

溼地紀實|城央有天堂 魚遊白鷺飛 萬畝果飄香

從萬畝果園到海珠溼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種植方式也悄然發生著改變。果林—基塘的複合生態系統,讓人與果樹的關係變得更加和諧。除蟲、除草、施肥,這些農活都改用更加環保的方式代替,以便最大限度上減少化學藥品對生態的影響。

溼地紀實|城央有天堂 魚遊白鷺飛 萬畝果飄香

今年58歲的土華村村民梁鴻健,祖輩世代在此種果樹為生。如今,他已是海珠溼地二期農技人員的主管了。記者在果林中遇見他時,他正戴著一頂竹帽,卷著褲腿,手提一個塑料袋——裡面是需要點算的樹蟲。

鑽心蟲是亞洲熱帶至溫帶南部的重要農作物害蟲,在沿海、沿江平原地區為害嚴重。

溼地紀實|城央有天堂 魚遊白鷺飛 萬畝果飄香

“這是今天捉的鑽心蟲”,梁鴻健說,鑽心蟲藏身在樹芯裡,外頭只留很小一個孔,不懂行的人很難看出來。“但行家就會看。比如說,他們看到樹葉發黃,就按照規律順著枝幹尋找,很快就能找到蟲的位置,這時就可以用一條細細的鋼絲把它們勾出來。這樣的除蟲方式更為生態環保。”

梁鴻健還告訴記者,“除了捉蟲,還有很多野草,比如鬼針葉、水浮蓮等,都需要靠人工拔掉。此外,動物也會成為農民的好幫手,就如林中有成群的野鴨,專吃水裡的福壽螺。限制外來生物的數量,有利於維持生態系統平衡。”

溼地紀實|城央有天堂 魚遊白鷺飛 萬畝果飄香

改良施肥方式,也是這片生態系統的嘗試。這片果林保留著湧溝狀的基塘,塘中有水,岸上有排排果樹。“目前,施肥就靠基塘裡的淤泥。我們從基塘裡翻出來,堆到岸邊果樹下。”梁鴻健說。

溼地紀實|城央有天堂 魚遊白鷺飛 萬畝果飄香

這一整套果林—基塘複合生態系統,不僅修復了果樹的自然生長條件,更為生物多樣性營造出多維空間。技術人員在溼地恢復中大量運用番石榴、水蒲桃、水石榕等本地樹種,營造柔性水岸,為生物提供多樣的棲息繁殖空間。這些生物與環境相融相生,又讓生態系統開始邁入良性的自我循環。

溼地紀實|城央有天堂 魚遊白鷺飛 萬畝果飄香

目前,海珠溼地營造的生物多樣性環境,讓各種生物彼此制約,相互扶持。這樣形成的生態系統會更加強大穩定。

城央有天堂 魚遊白鷺飛

身處溼地生態系統之中,果農的耕作方式悄然改變,以生態為導向,不打農藥、不施化肥,維持生物多樣性,讓果林慢慢恢復穩定健康的生態系統,走向良性循環。

溼地紀實|城央有天堂 魚遊白鷺飛 萬畝果飄香

海珠溼地的生態價值最為重要。如今的萬畝果林,不是不產果,而是出產更高品質的‘果實’,包括保留了當地名優果品的種子資源庫,還包括生態價值和經濟外溢價值。

溼地紀實|城央有天堂 魚遊白鷺飛 萬畝果飄香

海珠溼地佔地約11平方公里。但作為一個生態節點,它的生態效應可以輻射到周邊大約40平方公里。它猶如一個生態穩定器,對調節廣州城市氣候、淨化城區空氣、調控城市水體、提升城市生物多樣性、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等,都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城市生態綜合服務功能日益凸顯。

溼地紀實|城央有天堂 魚遊白鷺飛 萬畝果飄香

就蓄水行洪來說,海珠溼地可收納約200萬立方米雨水,調蓄周邊40平方公里的城區,支撐廣州海綿城市建設;溼地水網與珠江相連,恢復珠江自然潮汐動力,讓溼地內的水質從劣五類變為四類,部分區域達到三類,對珠江水淨化的作用非常明顯。

就調節區域氣候來說,溼潤的空氣可以有效緩解城市熱島效應。據統計,2016年溼地周邊PM2.5年平均濃度為0.029mg/m^3,為全區最低,相比2013年下降19.44%,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95.6%,月平均相對溼度明顯高於相鄰市區。

溼地紀實|城央有天堂 魚遊白鷺飛 萬畝果飄香

如今,當遊客走近海珠湖,放眼望向湖中心,不難發現一座“鷺島”。島上自然長出一棵構樹,支撐起大半個小島的蔥綠。側畔還散落著幾株小榕。就是這麼一座精緻的小島,大約吸引了120多隻鷺鳥落戶,在此捕魚棲息,聚集嬉戲。與八方遊客一起,盡情享受這一方綠水所帶來的悠閒與愜意。

經濟生態 共生共存

海外專家驚歎:彷彿看到另外一個紐約中央公園。

溼地紀實|城央有天堂 魚遊白鷺飛 萬畝果飄香

去年底,廣州《財富》全球論壇、廣州溼地與生態(院士)座談會、中國溼地保護協會第三次理事會等盛會接連召開,讓海珠溼地成為展示廣州生態美的一個窗口,給參觀、考察的專家嘉賓留下了深刻印象。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林學家沈國舫就指出:“廣州市中心區域,既有白雲山,又有海珠溼地,這樣的城市格局在全世界都非常少見。海珠溼地只用了5年時間就有這樣的生態效果,非常不錯。”

溼地紀實|城央有天堂 魚遊白鷺飛 萬畝果飄香

《財富》雜誌主編穆瑞瀾則驚歎,彷彿看到另外一個紐約中央公園,海珠溼地就是“經濟與生態共生共存”很好的體現。

在海珠溼地周邊,廣州佈局了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作為與珠江新城、廣州金融城並列的產業平臺,構成了廣州未來經濟增長極。

溼地紀實|城央有天堂 魚遊白鷺飛 萬畝果飄香

攝影:覃光輝

在全國各大城市企業招商中,政策優惠、產業集聚等條件大體差不多,但是有些因素卻是稀缺的,甚至無法給到的——這就是生態。在中心城區,有這樣一片湖泊溼地,是廣州獨有的優勢。

溼地紀實|城央有天堂 魚遊白鷺飛 萬畝果飄香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而海珠溼地正是這一理念的生動實踐者。今後,海珠溼地將繼續釋放無限價值,為廣州發展增添綠色動力。

*文章出處:《廣州日報》,記者:肖桂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