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全國居民儲蓄存款下降 你怎麼看?

作者莫非系中國知名財經專欄作家 知名財經評論家

長期以來,我國居民儲蓄增長率一直較高,但這一指標正在悄然改變。央行最新發布的4月份金融統計數據顯示,4月新增存款5352億元,從存款結構看,當月新增存款主要來自企業部門,住戶存款則大降1.32萬億元,為歷史單月最大降幅(5月20日《證券時報》)。

全國居民儲蓄存款下降 你怎麼看?

看到這個新聞,最感到震驚的應該是銀行金融機構的從業人員,他們會萌生出“山雨欲來風滿樓”之感。因為這在很大程度上預示著銀行金融機構在未來經營中吸存的競爭壓力將越來越大。可不,過去大部分銀行金融機構雖然在存款業務上都有按季按年的增長任務,但大都能想盡辦法去完成,因為住戶存款往往都呈自然增長趨勢,往後這種趨勢恐將發生歷史性逆轉。

當然,住戶存款呈下降趨勢,並不是4月份才發生的事情,2017年伴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居民儲蓄增長率就已第一次呈下降之勢。據資料,2017年全年人民幣存款增加13.51萬億元,同比少增1.36萬億元。

全國居民儲蓄存款下降 你怎麼看?

其中,住戶存款增加4.6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4.09萬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5684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1.23萬億元。雖然住戶儲蓄總額呈上漲趨勢,但就增長率來看由出現了負值,這是多年來的首次。而且,據相關機構預測,由於多種原因的影響及其他變化,住戶存款下降或將成為一種長期趨勢。

造成住戶存款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據分析,除了商業銀行季度性衝存款“時點”任務、季末下降因素之外,還有三方面原因:其一,在普通居民缺乏更有效、更能確保財富增值渠道的情況下,居民過多的資金配置到了房產上,房產成了大多數家庭資產的大頭,導致了存款資金注入樓市,在很大程度上擠壓了居民儲蓄存款。

全國居民儲蓄存款下降 你怎麼看?

其二,互聯網等新興金融組織的出現,對銀行金融機構傳統儲蓄理念及存款習慣等都產生了較大沖擊,極大地分流了居民手頭的資金;尤其,近年投資理財產品多元化,也對居民手頭的資金形成了較強的吸引力。

其三,隨著社會保障機制逐步完善,有效推動了居民消費意識的變化,促使了民眾新的消費理念的形成,使民眾對消費升級與超前消費的接受度越來越高,用於消費支出尤其是高檔消費支出的資金呈逐年上升趨勢,這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居民的儲蓄存款。

全國居民儲蓄存款下降 你怎麼看?

儘管住戶存款下降從整體上看,並不會對銀行金融機構的經營產生“致命”影響,因為住戶存款與企業存款是一種此消彼長的關係,住戶通過購房、消費等消耗了用於儲蓄的資金,使住戶儲蓄存款下降,但這些資金流入房地產業與商業經營部門,又會推動企業存款的上升。

如4月存款增長主要來自企業部門就是一個最好的佐證。然而,即便如此,住戶存款下降仍會帶來較大的負面經濟金融效應:它意味著中國居民很快就會成為一個赤字部門;若M2增長掉下來了,居民儲蓄存款掉下來了,企業的定期存款掉下來了,則後果就會很嚴重。

全國居民儲蓄存款下降 你怎麼看?

具體看,若住戶存款下降成長期趨勢,則可能會對金融經濟產生三種不利影響:一方面,它有可能導致民間資本的投資動力和能力下降,使投資拉動經濟處於長期萎靡不振狀態。因為居民儲蓄是民間資本的重要來源,也是社會投資的重要“助推器”,居民儲蓄下降則意味著用於進行投資的有效資金減少,最終影響我國經濟增速的可持續性。

另一方面,有可能抬升整個社會資金的融資成本,進而將這種成本傳導給實體經濟,會使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現象進一步加劇。因為我國長期來實行的是負利率政策,住戶存款也一直是我國銀行金融機構的低成本資金,今天或往後呈下降趨勢,則會進一步加劇銀行金融機構組織資金的難度,使銀行可用於信貸投放的資金下降,因此會使實體經濟從銀行貸款的間接融資行為變得更加不順暢。

全國居民儲蓄存款下降 你怎麼看?

非但如此,還有可能促使銀行為保護存款不下降,各自紛紛使出提高存款利率的手段,進而提高融資成本,也會使銀行不斷提高貸款的報價,“羊毛出在豬身上”,最終抬高存款利率的成本會讓實體企業為之“買單”。

再一方面,有可能降低整個銀行金融機構的經營效率,導致銀行金融機構經營規模的萎縮和利潤下滑,引發多種不利經營後果,最終會誘發金融風險。

因為住戶存款下滑,使組織資金變得越來越困難,會迫使銀行金融機構不得不收縮經營規模,壓縮信貸增長計劃和其他中間業務經營規模,使銀行金融機構利潤呈大幅下降趨勢,進而影響銀行金融機構的資本金、各種風險損失準備及撥備覆蓋等應對經營風險提取能力的提高,加大金融風險發生的危險。

全國居民儲蓄存款下降 你怎麼看?

對住戶存款下降有可能引發的上述經營問題,政府及其監管部門應引起足夠重視,在頂層制度上、從宏觀層面上採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強社會引導,使民眾重拾對銀行金融機構的經營信心,從而穩定住戶存款的增長。

但我們也應看到,住戶存款下降也並非全是壞事,憂中亦透出些許喜悅:它表明民眾投資理財意識的全面覺醒,再也不甘於存款負利率政策的“侵蝕”,萌生出充分掌握配置自己資金主動權的理財觀念,對於民眾這種投資理財意識的增強,政府應予以鼓勵和引發。

全國居民儲蓄存款下降 你怎麼看?

而且,住戶存款下降對銀行金融機構提出了更嚴峻的挑戰:應始終重視住戶存款利益,逐漸改變負利率政策,同時亦應把金融消費者當成真正的“上帝”,所有金融業務創新、金融產品推出、金融服務模式定位都應以民眾利益為本,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大力推進普惠金融服務,銀行金融機構才不會在這場激烈的存款競爭敗北!

(文章來源《成都商報》2018年5月21日“商業評論專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