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7张图带你游览大寨感知大寨精神,看看50年后的大寨是什么样子?


大寨位于山西省昔阳县大寨乡,地处太行山麓。1964年的一句“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使大寨成为自力更生进行农田基本建设的样板,从而也让大寨在中国闻名十几年。50多年后的大寨是什么样子呢?

大寨的名称是因为北宋时,宋军在此驻兵抗击辽兵,因此得名。全村共有160多户人家510口人。全村共有700多亩地,但被山梁、沟壑分割成四千八百多块,恶劣的地形俗称“七沟八梁一面坡”。

大寨村座落在虎头山下,层层土地在山坡上挂着,旧社会人们常常形容为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无三亩平,年年灾情多。所以解放前大寨有四多:讨吃要饭的多、卖儿卖女的多、扛长工打短工的多、外出逃荒的多。

1963年,大寨遭受了一场毁灭性的洪涝灾害,山流、地冲、房倒、窑塌,群众生活十分困难,十年心血付之东流。灾后上级领导慰问大寨人,并送来了钱、粮、物资,大寨人没有收下,给国家退回去了。

这一期间大寨人从山下担土到山上,造起了汗涝保收的人工梯田,平均个劳动力搬运土石方作业量达1000多立方米,担土80多万担;每人每年担石头880多担,担粪、担庄稼十万斤。

1964年号召“农业学大寨”后,吸引了1000余万人次慕名来大寨参观、学习、旅游。人们为了追寻大寨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时代精神和探访大寨人在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共同富裕”的新风新貌,纷至沓来。

本图集展示的就是如今大寨的精神风貌。大寨其实并不大,面积不到2平方公里,花上半天工夫便可走遍全村;大寨人也不多,总共520多口人。但大寨人传递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爱国家,爱集体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