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百人“K歌”,《青歌賽》為音樂而“聲”

從中國早期的音樂“真人秀”《青歌賽》開始,音樂類節目就註定成為綜藝節目中不可或缺的一類節目形態。發展至今,除了數量多,類型上包括素人競技、歌手競演、音樂遊戲等形式,可謂應有盡有。有人點評,音樂類節目從“素人+音樂”的音樂夢想時代,經歷了“明星+音樂”的明星宣發時代,現在是“音樂不重要,重要的是玩法”的音樂玩樂時代。

但看似很美的音樂盛況下,音樂類節目已經開始顯現疲態,成為現象級越來越艱難。如何創新,以更多元的形式呈現節目,成為音樂類節目製作團隊亟需解決的問題。近日江蘇衛視《嗨,唱起來!》嘗試以百人“K歌”,共唱經典歌曲的形式,回溯音樂吸引人的起點。在市場趨向飽和的情況下,這為音樂類節目的差異化競爭提供了新的思考。

百人“K歌”,《青歌賽》為音樂而“聲”

為音樂而“聲”

人類在還沒有產生語言時,就已經知道利用聲音的高低、強弱等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和感情。中國古籍《禮記》便詳細記載了“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聲相應,故生變”。可見,音樂的本質便是通過音或者說振動,引起人的情緒感受,從始至終就不能拋開人去談。

從人的角度,希臘古典時期的首位音樂理論大家亞里士多塞諾斯提出的“對音樂的認知”的概念非常有趣,且值得細細品味。他認為音樂是一種關於時間流逝的藝術形式,因此從時間的角度上,可以將音樂分為“現在的音樂”與“過去的音樂”兩部分,人的聽覺與知覺這兩種感官便可以與音樂的“現在”與“過去”相對應:用感知捕捉音樂的當下,用記憶領悟音樂的既往。而在兩千多年後的今天,時間的流逝與音樂的關係照樣緊密難分。

按這一理論來看,當下大部分音樂類節目呈現的都是音樂的“現在”,無論是主打原創,還是經典、熱點改編,它們都是“正在發生”。而《嗨,唱起來!》嘗試了新的切入點,便是以記憶承載的既往。

百人“K歌”,《青歌賽》為音樂而“聲”

能被記住的“過去的音樂”,通常有兩類,第一種是曲目講述的故事,因為它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成為某一特定時代的文化符號,進而成為“經典”;第二種是因表演者、聽者與曲目的故事,而成為“經典”。《嗨,唱起來!》選取的曲目在這兩方面皆有所涉及。

音樂最打動人的還是它所承載的情感和價值。首期節目中,孫楠演繹的歌曲《千萬次的問》是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的主題曲。1993年,馮小剛、姜文主演的《北京人在紐約》紅遍大江南北,東西文化碰撞所引起的家庭分解與重組、移民子女的教育、兩代人觀念的衝突……當年,伴著《千萬次的問》,全國人民都從熒屏上把目光投向了那個遙遠的國度。《千萬次的問》也和《北京人在紐約》也一起成為很多人心中不可磨滅的記憶。

百人“K歌”,《青歌賽》為音樂而“聲”

對孫楠來說,另一首歌曲《送別》是送給自己女兒的禮物,因為“父親總有一天會變成回憶,但能與孩子合唱《送別》,把聲音留下來,多年後也許能撫慰人心”。而對於素人歌手徐航而言,《送別》卻是送給天堂父親的輓歌。節目中,每一首歌曲,遇上當期到場的100名素人歌手,就有了100個可供挖掘的故事。

百人“K歌”,《青歌賽》為音樂而“聲”

《嗨,唱起來!》主持人李艾曾在接受採訪時多次表示,

這個節目讓我特別心動的原因,就是可以聽到愛唱歌的朋友與音樂之間的故事,聽到他們因為音樂而感動的地方。”

一句歌詞、一段旋律、一首歌曲使人思緒萬千,這也是音樂最大的魅力。

“讓更多人在節目中唱起來”

以往的音樂,大眾是被動的接收者,而今,大眾是主動的參與者。如在演唱會上,觀眾可以雙手搖著螢光棒,晃動著身體與歌手一起演唱,自身完全融於音樂之中,成為音樂的實際參與者。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可以說,正是因為契合了“眾樂”的需求,能讓每個人都參與到音樂之中,KTV這種娛樂形式才會快速流行起來。它改變了用耳朵聽的傳統音樂接受方式,把音樂流動過程擴展為視聽、唱聽相結合的形式。雖然傳統KTV日漸式微,但大家的K歌熱情並沒有減弱,眾多K歌軟件除了將KTV“移植”到手機上,還加進了社交因素。線上K歌進一步實現了音樂傳播的平等性、互動性、參與性、廣泛性。

而電視,天然就屬於大眾媒介,電視媒體對於受眾沒有各種苛刻的要求與限制,幾乎所有觀眾都可以較容易地理解電視媒體傳送出的信息內容。

《嗨,唱起來!》嘗試的便是將KTV的“眾樂”模式與電視媒介結合到一起。節目本身借用KTV歡唱的概念,將100位素人歌手請到節目現場,和每期的嘉賓一起大合唱。節目製片人郭贇表示,《嗨,唱起來!》在創作之初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在音樂綜藝形式上進行突破與創新,“不能僅僅侷限於做專業性的音樂節目,更希望用創意反哺大眾,讓更多人參與”。

百人“K歌”,《青歌賽》為音樂而“聲”

將全民參與的想法付諸於實踐,節目組還與在線音樂平臺酷狗音樂達成合作。在延伸綜藝價值的同時引入了酷狗即將全新推出的超級K歌機,這也由此成為節目創新點之一。為了呈現出K歌的氛圍,舞臺設計成類似角鬥場的圓形立體站臺,100位素人身處其中,身後有點唱機,可以在自然、舒服的狀態下唱歌。在開場表演的素人歌手中,有人連節拍都沒有找準,但依舊開心地唱完了整首歌。“這裡講究的不是音樂素養多高、多專業,而是讓想開口唱的普通人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與幸福。我們後面更想做的方向是增加百位歡唱達人的互動,讓他們跟點唱團、主持人、獻唱嘉賓有更多互動。我們會把節目從點對點的感覺做成點對面的感覺,讓更多人在節目中唱起來、玩起來、嗨起來。”

音樂類節目層出不窮,似乎已經過了音樂綜藝的紅利期,容易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但優質音樂帶給觀眾的感動和快樂是不會被削弱的。在這種情況下,適時“回望”經典、“共唱”經典,或許能成為音樂類節目差異化的方向之一。

在具體節目形態方面,除了百人K歌、共唱經典,還可以探索更多環節機制為觀眾創造更豐富的記憶點。在嘗試新模式進行差異化表達的同時,《嗨,唱起來!》還可進行很多維度的創新探索,也值得繼續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