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A股納入MSCI倒計時 千億外資候場

[摘要] 假設這些資金都按照MSCI指數的調整而機械式的調整持倉,意味著將會分別拿出0.85%和0.1%的倉位來買入A股,帶來新增資金摺合人民幣約1200億元。

A股纳入MSCI倒计时 千亿外资候场

時代週報記者 吳平 發自廣州

5月14日,MSCI公佈了235只A股股票的名單,這是MSCI根據其自身標準,從A股全市場篩選出的成分股。6月1日開始,這批股票將被納入到MSCI相關指數當中,從而帶動跟蹤其指數的資金的交易行為,預計將為A股帶來千億元新增資金。

至此,成立於1968年的MSCI指數中,終於納入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A股股票。從2005年便來到中國的MSCI公司,從2013年就開始納入A股工作,在經歷一波三折之後,正式突破。

“毫無疑問,這給A股市場帶來的影響將是深遠的。”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首席經濟學家萬喆對時代週報記者說道。

MSCI溯源

1968年,隨著美國金融行業發展,投資美國之外的海外股票市場愈發流行,於是,一家名為Capital International的公司發佈了一個涵蓋非美國的全球股市的指數。1986年,美國金融業大佬摩根士丹利,從這家公司手中買到了指數的授權,隨後將此指數打造為摩根士丹利自己的指數品牌,這就是MSCI(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從英文名字面理解就是“摩根士丹利的海外股票指數”。

2007年MSCI公司從母公司摩根士丹利中剝離出來,單獨IPO上市。2009年,摩根士丹利把持有的MSCI股票賣出,完成從MSCI的撤資。隨後,MSCI開啟併購的進程,2010年,MSCI以15.5億美元收購了RiskMetrics公司,這是華爾街著名的風險計量公司,曾是摩根大通的風險量化部門,隨後的2012年、2013年、2014年,MSCI又陸續收購了Investment Property Databank、Investor Force from ICG Grou、GMI Ratings公司。

MSCI在全球金融業有廣泛影響力,核心是依賴其指數。由於歷經幾十年的歷史並且加上摩根士丹利的威望,MSCI指數編制又兼具客觀性、公正性、實用性、機動性、公開性於一身,因此,號稱在全球有約10萬億美元的資產,是以MSCI指數為基準,全球前100個最大的資產管理機構,97個都是MSCI的客戶。

“海外市場複雜而陌生,MSCI就是憑藉其研究能力,根據其獨創的內部標準,去全球股市篩選,整理出一籃子股票,組成各種指數。只要成為其會員,就可以看到詳細的股票名單和權重,持有資金的機構可根據此名單進行配置。”深圳一位公募基金基金經理對時代週報記者說。

MSCI也恰是憑此維持著生意的運轉,基金和投資機構,向MSCI支付費用成為會員,從而獲得MSCI指數的構成股票的詳細名單和權重,再根據此信息進行配置,利用自有資金投資,或者製作成MSCI指數型產品,銷售給投資人。

上述基金經理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全球市場中,有許多被動型的指數基金,是盯準MSCI指數的,因此,當MSCI調整構成指數的成分股的時候,這些基金也就將機械式地跟隨調整倉位,進行買入或者賣出。“此前MSCI在成分股中加入中國臺灣、韓國等市場的股票,就帶來的資金對於相關股票的交易,進而對當地股票市場帶來衝擊。”

MSCI與中國

MSCI與中國的交往開始於2005年,當時MSCI開始在中國設立辦公室主要目的還僅僅是為了獲取中國的客戶,銷售國際指數產品,幫助中國客戶做海外投資。

當時恰逢中國公募基金開始出海,隨著首隻出海基金“華安國際配置”在2006年成立,南方基金、華夏基金、嘉實基金等公司也陸續推出海外投資產品,藉此浪潮,MSCI在中國發展迅速。根據其公佈的數據,從2005年到2010年,其在大中華區獲得的客戶數量增長了60%,在中國QDII基金市場的份額,按照基金規模計算,已經超過90%,按照基金數量計算,則超過60%。

2011年底,MSCI宣佈將全力進軍大中華區市場,並正式發佈中文名稱“MSCI明晟”。隨後,MSCI開始不僅僅把眼光停留在吸引中國客戶,而是更進一步,開始探討將A股個股納入到MSCI的指數中,從而方便國際投資者買入中國A股股票。

2013年,MSCI首次將A股視為潛在市場,列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觀察名單,並計劃在2014年參加MSCI全球市場準入評審。

根據MSCI的規則,其在每年5月和11月對指數進行半年度調整和審議,在審議結束一個月之後發佈審議結果報告。

但是,MSCI在2014年、2015年、2016年6月發佈的審議結果報告中,卻都是“暫不納入A股”,從媒體報道中,可以看出MSCI公司的訴求是,希望A股作出改革。比如,2015年的討論中,MSCI對媒體表示,一旦“幾個與市場準入有關的重要遺留問題得到解決”,就會納入A股;2016年的討論中,MSCI公司表示,“國際機構投資者希望看到A股市場準入情況得到進一步的切實改善”。

根據其2016年評審報告的解釋:“QFII額度配置和資本流動存在限制,比如QFII規定每月資金贖回不得超過上一年度淨資產的20%;A股上市公司停牌有待規範。”

事情終於在2017年有了突破,MSCI通過了評審,正式決定把A股納入指數。當年10月23日,MSCI設立了“MSCI中國A股納入指數”,裡面收錄的是,即將納入到“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A股的潛在成分股。

2018年一季度,MSCI公佈了把A股納入到MSCI的詳細方案,其核心為:基於2.5%的市值納入因子,將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5月14日公佈成分股,6月1日指數正式生效;隨後,市值納入因子將進一步提升到5%,8月1日出成分股,9月3日指數生效。

千億增量資金

5月14日,MSCI公佈了成分股,具體包括235只A股股票,而2017年確認將納入A股的時候,MSCI曾經發布過一份222只股票的成分股名單,相比那個名單,此次新發布的名單增加了30個標的,剔除了17個標的。

“名單中的成分股,是MSCI公司根據他們自己內部的選股規則,在A股全市場篩選,最終挑出來的符合其標準的股票。”上述深圳基金經理對時代週報記者說。

根據公開資料,MSCI的選股標準包括:股票最近4個季度,每個季度交易天數佔可交易天數比例達到80%,剔除ST狀態的股票,股票12個月和3個月的ATVR不低於15%。

對於選出的股票,MSCI首先測算出它們的流通市值。這裡並非普通意義的流通市值,而是其可供國際投資者在公開股票市場被允許購買的流通市值,比如由於金融業和消費行業針對外資可以入股比例的不同,使得在MSCI規則計算後,貴州茅臺的可買流通市值,高於中國平安。

之後,MSCI再將此流通市值乘以納入因子,就得到了此股票的權重。6月1日生效的指數,納入因子為2.5%,也就是說,如果某隻股票,根據MSCI確定的流通市值為1000億元,那麼納入指數的市值就是1000億元乘以2.5%,為25億元。

“此次的235個A股股票,被納入的是MSCI的新興市場指數以及全球市場指數。假設這兩個指數已經從全球各地納入了5000只和1萬隻股票,根據MSCI的規則計算之後,指數中納入的各地股票市值已經達到5000億美元和1萬億美元,那麼,A股的這235只股票,經過計算後,被納入的市值,分別除以5000億和1萬億,就得到了這235只股票在對應指數中的權重。假設是跟蹤這兩個指數的海外基金,就要根據自身資金規模,乘以這個權重,所得到的倉位規模來買入這235只股票。”上述基金經理對時代週報記者說。

根據MSCI於2017年公佈的數據,目前,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成分股計算後的納入市值為5.5萬億美元,MSCI全球指數為45萬億美元,而此次公佈的235只A股成分股計算後的可購買市值為9439億美元,如果按照5%的納入因子計算,可納入指數中的市值為472億美元,則在兩個指數中,納入後的權重佔比分別為0.85%、0.1%。

截至2017年,跟蹤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資金規模為1.6萬億美元,跟蹤MSCI全球市場指數的資金規模為3.2萬億美元,假設這些資金都按照MSCI指數的調整而機械式地調整持倉,意味著將會分別拿出0.85%和0.1%的倉位來買入A股,帶來新增資金摺合人民幣約1200億元。在2017年宣佈將納入A股的時候,MSCI高管對媒體表示,按照5%的納入因子,將給A股帶來170億美元的增量資金,長期全面納入後,更將帶來3000億美元的增量資金。

“納入因子是MSCI公司內部的規則規定的,他們有一套計算方法,當年中國臺灣股票納入MSCI,首次納入因子是50%,後來三次調整,變為100%納入。韓國首次納入因子為20%,後來兩次調整完全納入。”上述基金經理對時代週報記者說。

“跟蹤MSCI兩大指數的海外資金,按照指數權重計算,理論上雖然可以帶來170億美元的增量資金,但是跟蹤指數的資金分為參考跟蹤型和鏈接跟蹤型,6月1日指數生效地時候,鏈接跟蹤型基金會機械式的買入對應股票,但前者卻可以自由擇時或篩選,未必在6月1日當天交易。另據測算,鏈接跟蹤型的資金所佔的比例約為5.7%左右,約為10億美元,其餘160億美元應該是長期逐步流入的。”上述基金經理表示。

而根據Wind數據,A股市場的資金流動情況是,在今年1月的最後一週迎來了超過500億元的淨流入,但隨後在2月份,出現了連續兩週超過400億元和超過200億元的淨流出,而到了3三四月份,每週的淨流入都維持在60億元左右。

尤其是2月份之後,陸股通(包括滬股通和深股通)北向資金的流入,出現了持續攀升的態勢。根據Wind數據,2-3月之間,滬股通和深股通資金淨流入,每週都合計維持在50億元左右,到了4月份,卻突然跳升到超過100億元,尤其是4月第三週接近150億元。

“由於目前A股增量資金規模小,因此MSCI指數調整帶來的增量資金規模能帶來影響;另一方面,MSCI也使得許多海外資金提前或者延後擇時買入,持續流入A股。”一位基金經理稱。

2017年以來,不斷流入的外資在A股市場格局中,正漸漸崛起。根據Wind數據,2017年之前,外國資本持有A股的流通市值的比例,一直維持在1.6%左右,其中陸股通持有0.4%左右,OFII持有1%左右,但隨著外資在2017年逐季度流入。目前,外資對於A股流通市值的持有比例,已經上升到2.63%左右,愈發接近了公募基金和證金匯金等國家隊的持股比例。

風格轉換

“通過觀察陸股通的北向資金,可以發現,北向流入A股的資金不斷增多,截至目前,北向資金總計達到1030億元,同比增長56%,說明投資者對A股的興趣不斷增強。”荷寶亞太區股票中國研究總監魯捷對時代週報記者說。荷寶投資管理公司(Robeco)總部位於荷蘭。

在魯捷看來,隨著外資在A股市場參與程度不斷加深,市場風格會改變,變得更傾向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另外,由於外國投資者的增加,外資的投資框架、投資理念也會越來越多產生影響力,A股市場的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也會不斷增強。

據統計,MSCI公佈成分股的5月14日當週,陸股通北向資金淨買入達到161億元,創下深港通開通以來單週淨買入金額最高紀錄。

而對於A股的上市公司來說,納入MSCI有怎樣的意義呢?

“入選全球影響力最大的MSCI指數,標誌著公司業務為本的理念、誠信穩健的風格得到了境外資本和投資者的認可。納入MSCI指數帶來的境外資金,將正向助推公司股價的長期表現。”完美世界公關負責人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完美世界是5月14日MSCI公佈的235只成分股之一。

“從MSCI納入A股我們能夠以小見大,尤其是在當前貿易摩擦升級的背景下,讓我們認識到,中國發展到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需要更加關注外人對我們的看法;一方面我們要保持定力,按自己的節奏做事,另一方面,也要加快對外開放的步伐,加深改革。”萬喆對時代週報記者說。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