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河南安陽:湯陰縣老百姓的膽子真夠大,將皇帝御碑移到山門外


河南湯陰有一句老話叫:文王廟的樹多,嶽王廟的碑多。

湯陰岳飛廟古柏蒼勁,碑碣林立,歷代歌頌岳飛的文章廟志、詩詞歌賦及外國使臣的墨寶碑刻約400餘通。

大碑高至丈餘,小碑有一尺見方.或螭首為趺,巍然屹立,或舍首減趺,悄悄鑲嵌於牆內。

內容有岳飛詩詞和明、清兩代文人達士的謁廟題詠和修廟記實,作者中有明太祖朱元璋,徐達,董其昌、海瑞,曾用升,陶澍,何紹基等,還有清代越南使節來湯陰時,題寫的歌頌岳飛的詩碑。

明太祖朱元璋評價岳飛:純正不曲,書如其人。明神宗朱翊鈞評價岳飛:宋岳飛精忠貫日,大孝昭天。

1750年,乾隆在巡視嵩山返京途中路過湯陰岳飛廟,留下一首七言律詩,並刻成石碑。詩文為:“翠柏紅垣見葆祠,羔豚命祭復過之;兩言臣則師千古,百戰兵威震一時。道濟長城誰自壞,臨安一木幸猶支。故鄉俎豆夫何恨,恨是金牌太促期。”

御碑亭,用16根木柱託元寶式屋頂,雍容華麗、構造別緻,中原罕見。最為奇特的是“御碑亭裡沒有碑”。

因為御碑亭建在院子中央甬道上,碑刻在亭子中間,正好擋住秦檜跪拜岳飛的視線,百姓對此不滿,辛亥革命後的1915年,就將御碑移到了山門外面。

岳飛廟所供奉的主人就是名震中州的抗金英雄岳飛。

岳飛一生雖然短暫,但他忠心報國、嚴謹治軍、所向披靡,為抵禦金兵入侵立下汗馬功勞。

他家風淳厚,嚴格教子,孝敬父母,為後世子孫樹立了良好榜樣。

這些碑刻,詩、詞、歌、賦、記文體俱全,真、行、篆、隸、草書體皆備,是中原大地上一處彌足珍貴的書法、文學藝術和史學研究的寶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