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5 忍辱有六個層次,對照一下,自己能做到哪一層?

六度波羅蜜中有一度叫“忍辱”,修忍辱是菩薩成佛必經之道,也是我們凡夫在當世生活是否得到安樂的重要修行手段。這裡的忍辱,不是指一味的包容別人的煩惱和惡意,而主要是指降伏自己的煩惱,是調伏自心不令起惡,令我們擴大心胸、積累福德,需要用智慧去加以觀照和轉化。當我們面對逆境或受到傷害時,應以智慧觀照自己的心,而不是隨著嗔心跑,煩惱,正是修行之處。


“忍辱”有六個層次,即力忍、忘忍、反忍、觀忍、喜忍、慈忍。可以自己對照一下,能做到第幾層:

忍辱有六個層次,對照一下,自己能做到哪一層?

第一種叫“力忍”,就是要用力量才能忍,也就是說,當別人無緣無故傷害我,指責我的時候,自己用力忍,想:我是學佛人,算了,不和他一般見識了,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就像當年韓信忍受胯下之辱一樣,硬生生的忍下來。雖然也生氣,也委屈,但還是忍下來了,不想去報復,有怒火而不發作,這是第一個層次。

第二種叫“忘忍”,就是說這個事我把他忘了,將軍額頭能跑馬,宰相肚裡能撐船,你對於我怎樣,我不跟你一般見識。有句話叫唾面自乾,別人唾了自己一臉唾沫,擦都不擦,讓它自己幹,把這事給忘了,這就很不容易了,有進步了。

第三種叫“反忍”,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當別人對自己指責和謾罵時,要回過頭審視自己,想問題一定是出在自己的身上,是自己智慧不夠,福德不夠,是哪裡做的不好,讓對方生氣了,自己應該更加努力的改進;或者想自己以前一定也這樣傷害過對方,如今果報現前,他才這樣對待自己,這是反忍,反過來找自己原因。

忍辱有六個層次,對照一下,自己能做到哪一層?

第四種叫“觀忍”,“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個來侮辱我的人、我受的侮辱以及被辱之我,都是因緣所生,緣來則生,緣去則滅,都是夢幻泡影,不實在的,“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無我相,誰罵誰?無人相,誰罵我?誰罵誰,誰罵我,二者都不可得,都是空,天大的委屈像沒發生發生一樣,什麼都沒事,不必解釋,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功夫,無辱可忍,是真忍辱。

第五種叫“喜忍”,碰見種種無理橫加的事,別人忍受不了,我卻很歡喜:沒有這個對境怎麼能鍛鍊我的忍辱功夫呢!怎麼讓我快些成就呢?打擊我們的人,當他在刺激我們的時候,就是在成就我們的道業,這是逆增上緣,內心還要感謝他們給你一個修忍辱的機會,無忍不成道!

第六種叫“慈忍”,世上沒有一個壞人、惡人、敵人,所謂的惡人是因為其錯誤的認識和習氣導致了錯誤的行為,我們應該予以理解。惹我的不是他,而是他的妄念,我若起嗔心,則是對他的妄念發脾氣,以我之妄念糾纏他之妄念,如此愚昧可笑罷了。對我的種種無理橫加,也許對方並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他們只是情緒驅使,是對方業障較重所致,自己不但不生氣,還要憐憫他,要想辦法度化他,這就是菩薩心行。就像父母對於幼兒,不管孩子怎樣無理取鬧,父母都是滿心慈愛,不生嗔恨,更要想方設法加以教育;也像菩薩對於眾生,不管眾生多麼愚痴和頑固,菩薩總是無所厭倦地度化,這就難能可貴了。

真正的忍辱並不是軟弱無能的代名詞,而是有力量、有智慧的象徵,真正的忍辱是超越表面的逆境,昇華內心的悲智,如烈火出真金。忍辱不是無能,能忍辱是了不起的人。忍是無生的智慧,忍辱跟實相的道理相接近,有忍辱的人,才能接受實相、無生的法,也就是說,我們若要證悟到無生實相,第一要學忍辱。

文章根據大德開示整理,歡迎轉發分享,利樂有情!

忍辱有六個層次,對照一下,自己能做到哪一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