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用文明守护金华春色

问热点 哪些小节不文明?

用文明守护金华春色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近期江南地区迎来春光明媚的好时节,清明节前后踏青出游成了大家追捧的新风尚。4月的每个周末都是旅游小热潮,然而美景虽好,一些游玩中的不文明现象也充斥着人们的眼球。近日,记者走访了市区及周边一些景区,对身边的文明出游情况进行实地了解。

踩花辜负好春光

一夜春风来,千树粉黛开。雅畈的杜鹃花已经全面盛开,繁茂的花枝延展成了五颜六色的花海。日前记者来到该“杜鹃王国”,看到山道挤满了前来观赏的游客。由于花海面积较大,一些市民在赏花的同时对花树“动起了手脚”。记者走访中也看到一位父亲抱着小朋友退到了花丛中拍照,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真的很浪漫,但这样的“践踏”却有些残忍。“有的家长抱着小孩攀爬在花从间玩耍,伤害树木不说,安全也成大隐患,上前劝阻人家还不乐意听,说只是小朋友而已,体重轻不碍事。刚才还有个小年轻硬拉着树枝,把杜鹃花从高处扯到身边拍照片!更别提那些随手摘花的人了。”现场管理工作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希望广大市民朋友们能够文明赏花,对折枝、摇树、爬树等不文明行为说不!”

近日,金东区曹宅横腊花海成了一片五彩的海洋。为应对今年的赏花热潮,当地早已做好准备,从入口到花海随处可见引导牌、警示牌。不少市民屡次进入花丛靠着树拍照片,与花“亲密接触”的游客一波接着一波。记者在走访一些金衢发现,部分游客带着地垫,或在草坪上、或在树林里席地而坐,拿出自带的零食烤串,就地野餐走了以后留下一堆垃圾。

市民王女士表示:“为了拍出好看的照片,随手扯树枝的行为不应该,树枝被扯多了以后无法复原。春天的八婺是一座花海装扮的城市,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美丽的馈赠是我们的‘小确幸’,应该从自身做起,做个‘护花使者’,志愿遵循文明赏花规则,用文明守护金华春色。”

“乱丢垃圾、攀爬树木这些现象还是存在,我们目前最头疼的情况是游客乱停共享单车,还有人偷偷钓鱼。”中国茶花文化园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日天气晴好,茶花园内人流量较大。记者探访公园时发现,草坪上遗留下一片垃圾,共享单车也是四处停放。一名环卫人员指着手里大号黑色垃圾袋跟记者说:“我去吃个饭的工夫草坪上又会有很多垃圾,一天下来腰都直不起来,希望市民朋友可以多走几步路做到垃圾入箱或者打包成整袋放在一块。”

记者还观察到一些市民图新鲜,把公园的涉水平台当做聚餐点,当记者询问他们知不知道这样聚餐影响他人观光的时候,他们表示不知情,就是觉得自己尽兴。一名常在湖海塘锻炼的市民呼吁:“最美人间四月天,希望前来城市客厅游玩的每一位市民都能让文明和理性成为自己最美的名片,随手乱丢垃圾、踩踏草坪等行为实在有失‘风度’。”

“最美”学生树榜样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金华春季的青山碧泉最是让人眷恋的。金东区曙光小学在孩子中倡导文明出游,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富有古韵的金东琐园最多的就是青砖黛瓦的古民居,内部结构多为木质材料,景区首要的防护就是防火,游览琐园古民居的时候随处可见“禁止吸烟”、“小小烟头莫轻看,随地乱扔招引火患”、“树立防火观念,构建和谐社会”等提醒游客注意文明游览的标语。金华君悦旅行社业务负责人兰樟海告诉记者:“景区对于游客吸烟的行为是进行劝阻的,防止因游客吸烟而产生火灾隐患。金华很多景区内人工水系较多,我们都会在游客拍照时,特别是未成年人在水边时提醒游客注意安全,谨防落水。”

近年来,随着政府、景区等一系列宣传活动的开展,游客的素质都有显著的提升。在琐园景区内,记者注意到很多游客随身携带装垃圾的袋子,产生的果皮垃圾都会装进袋中丢入路边的垃圾箱中,基本上见不到一边品尝一边随地吐果皮的游客。景区内还有许多当地特色小吃的售卖,也很少看见随意丢弃的包装袋、包装盒,自觉的游客还会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丢入垃圾箱。

姹紫嫣红的色彩映衬着黑瓦白墙、小桥流水,一不小心就被金华古村落春日里的景色所惊艳,来自各地学校组织的学生春游,也成为了景区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记者走访时恰好遇到上海财大浙江学院的学生们在琐园游览。与喧闹的游客不同,学生们都沉浸于古村的美景之中,生怕自己的到来破坏了这静谧的美,一名女学生告诉记者,金华农村分类垃圾是全国榜样,来到古村落旅游就要不留一点垃圾。不得不说,这些学生为文明出游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文明出游从你我做起

  1. 文明出游是城市的一张名片,是展现城市文明的窗口。更多的人应当参与到文明出游的行列中来,营造人人都是文明人、处处展现文明风的良好社会氛围,传递“文明出游从我做起”的正能量。少一点“自私任性”,多一些礼让谦和,养成文明出游的好习惯。在金华中青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华看来,当下游客在景区游览时存在的不文明行为主要有:在旅游场所不有序排队,争抢,喧哗;在文物或其他物体设施上随意刻画,甚至损坏之;不遵守相关规定,随意攀爬拍照;饮食用水浪费,违背节约型社会要求;家长不严格教育孩子遵守景区秩序等。对于如何才能改善景区不文明现象时她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是在整个社会形成文明之风,新闻媒体宏观的宣传要和具体的社区宣讲、群体活动、单位活动等结合,在实践中涵养文明。二是各类媒体开展主题宣传、谈话讨论型节目、文明人物评选活动,让广大群众广泛参与讨论;三是政府领导干部、党员等率先垂范,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四是学校教育敢于管孩子,善于教孩子,切实培养孩子的文明意识。学校要树立教育的第一目的首先是培养“人”,文明的、大写的、人格健全的出游行为才是中国优秀文化和现代文明人的体现。五是开展社区讲堂,乡村文化讲堂,培养家庭文明,形成良好习惯。(本报记者方令航 摄影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