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二十五年,女孩歸家的路越來越近|遇見康巴

二十五年,女孩歸家的路越來越近|遇見康巴

二十五年,女孩歸家的路越來越近|遇見康巴

巴塘,一個位於川滇藏交界處的縣城。因它的地理位置,無論是在清朝趙爾豐將它視為抵禦外國進入中國的川邊重鎮,還是它擁有先進的教育與古老的弦子,抑或是它現在因最美的景觀大道國道318依然受到自駕、徒步遊愛好者的青睞,它出門的路途一度成為了很多人心中的痛。

二十五年,女孩归家的路越来越近|遇见康巴

85年的小女孩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9歲時,小女孩第一次離開家鄉去了成都,經過整整三天兩頭見星星近千公里的奔波終於到達大都市。而在返回時遭遇了二郎山塌方,女孩的父母揹著沉重的行李,帶著女孩徒步翻越二郎山,經過六個多小時的艱難跋涉,終於趕到康定坐上回家的班車,又經歷了整整兩天,女孩回到了巴塘的家,幼小的心靈第一次感受到“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行路之苦。

二十五年,女孩归家的路越来越近|遇见康巴

隨著年齡漸漸長大,1997年,女孩開始了在康定的求學之路。巴塘至康定483公里,當時需在理塘住宿一晚,第二天下午才能到達康定。

二十五年,女孩归家的路越来越近|遇见康巴

每年兩次的來回奔波,整整三年,一共六次。說起在路上的經歷,女孩印象最深的是一次暑假坐客車回巴塘的經歷。當天傍晚到達巴塘措拉區時飄起了小雨,瞬間雨越下越大,造成拉納山泥濘不堪,突發泥石流,原本只需兩小時60公里的山路,客車整整走了五個小時,凌晨才到達縣城。多年後女孩依然清晰記得父母當時焦急的表情,和見到女兒平安到家時那激動的淚花。

二十五年,女孩归家的路越来越近|遇见康巴

2000年,G318開始鋪上了油路,一座又一座的大山開通了隧道,曾經兩天的路程縮短為一天,雖然還是需要天不亮至天黑的奔波,途中依然有土路,但想起晚上就能在家睡覺,心情變得格外美好。後來的日子女孩多次經過新都橋、雅江、理塘,看著曾經住宿過的旅館、小吃店日漸蕭條,心裡感慨萬千。

二十五年,女孩归家的路越来越近|遇见康巴

2007年,女孩去了廣州,沿海城市便捷的交通、快速的節奏讓她著迷,比起沿海城市的快節奏家鄉小城的愜意就像所有人迷戀的詩和遠方,偶爾假期回家穿過六七個隧道就像魔術變化般到家。

二十五年,女孩归家的路越来越近|遇见康巴

再後來,稻城機場開始通航,以後的每個假期女孩不再舟車勞頓,只需一個小時即可從成都到達稻城,從稻城加巴塘半天車程,中午一點左右回家吃午飯。母親笑意晏晏:“十多年了,這是你最快到家的一次”,女孩眼眶泛紅。

二十五年,女孩归家的路越来越近|遇见康巴

這幾年,我家藏房門口的土路已經變成了水泥路,大年三十坐著小汽車到山上上墳(巴塘的習俗),藏曆初三虎頭山頂燒香的摩托車與汽車在水泥路上狂奔,不少觀看賽馬的看客開著價值不菲的越野車,過年的年貨市場猶如一場搶購大戰,巴塘擁有了大都市的鵬城小區,傳說中二十餘層的電梯公寓正在緊張建設,女孩曾經就讀的人民小學搬到有著大學校園般文藝範的教育園區。

二十五年,女孩归家的路越来越近|遇见康巴

1993至2018,二十五年,女孩從少年進入了社會,她的路途經歷猶如流星般不值一提,卻是她一生見證巴塘小城變化的最佳視角。女孩雖人在外地,卻從很多國企的同學那裡聽說,川藏鐵路正在建設,川藏高速巴塘會有下口,她在心裡默默期待著這些變化,從此回家的路不再遙遠......(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