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注會知識點精華詳解(十)-財務報告

注會知識點精華詳解(十)-財務報告

【高頻考點】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允許抵銷和不得相互抵銷的要求

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應當在資產負債表內分別列示,不得相互抵銷。但是,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應當以相互抵銷後的淨額在資產負債表內列示:

1.企業具有抵銷已確認金額的法定權利,且該種法定權利是當前可執行的;

2.企業計劃以淨額結算,或同時變現該金融資產和清償該金融負債。

不滿足終止確認條件的金融資產轉移,轉出方不得將已轉移的金融資產和相關負債進行抵銷。

【高頻考點】資產和負債按流動性列報

根據財務報表列報準則的規定,資產負債表上資產和負債應當按照流動性分別分為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列示。

(一)資產的流動性劃分

資產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應當歸類為流動資產:(1)預計在一個正常營業週期中變現、出售或耗用;(2)主要為交易目的而持有;(3)預計在資產負債表日起一年內(含一年)變現;(4)自資產負債表日起一年內,交換其他資產或清償負債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

(二)負債的流動性劃分

負債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應當歸類為流動負債:(1)預計在一個正常營業週期中清償;(2)主要為交易目的而持有;(3)自資產負債表日起一年內到期應予以清償;(4)企業無權自主地將清償推遲至資產負債表日後一年以上。

【提示】對於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劃分為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比如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長期股權投資等)、以及被劃分為持有待售處置組中的資產,應當歸類為流動資產,類似地,被劃分為持有待售的處置組中的與轉讓資產相關的負債,應當歸類為流動負債;並且,持有待售資產和負債不應當相互抵銷。其中,處置組,是指在一項交易中作為整體通過出售或其他方式一併處置的一組資產,以及在該交易中轉讓的與這些資產直接相關的負債。處置組也包含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分攤的企業合併中取得的商譽。

  (三)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對流動負債與非流動負債劃分的影響

1.資產負債表日起一年內到期的負債

對於在資產負債表日起一年內到期的負債,企業有意圖且有能力自主地將清償義務展期至資產負債表日後一年以上的,應當歸類為非流動負債;不能自主地將清償義務展期的,即使在資產負債表日後、財務報告批准報出日前簽訂了重新安排清償計劃協議,從資產負債表日來看,此項負債仍應當歸類為流動負債。

  2.違約長期債務

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或之前違反了長期借款協議,導致貸款人可隨時要求清償的負債,應當歸類為流動負債。這是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債務清償的主動權並不在企業,企業只能被動地無條件歸還貸款,而且該事實在資產負債表日即已存在,所以該負債應當作為流動負債列報。但是,如果貸款人在資產負債表日或之前同意提供在資產負債表日後一年以上的寬限期,企業能夠在此期限內改正違約行為,且貸款人不能要求隨時清償時,在資產負債表日的此項負債並不符合流動負債的判斷標準,應當歸類為非流動負債。

【高頻考點】將淨利潤調節為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的處理

企業應當在附註中披露將淨利潤調節為經營活動現金流量、不涉及現金收支的重大投資和籌資活動、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淨變動情況等信息。

將淨利潤調節為經營活動現金流量:

淨利潤

加(減)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

將淨利潤調節為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時,調增、調減項目的確定原則:

1.調整事項屬於利潤表項目

(1)使淨利潤減少,調增;

(2)使淨利潤增加,調減。

【提示】(1)計入在建工程或研發支出的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不予調整;(2)調整時不考慮與經營活動有關的財務費用(如票據貼現息、現金折扣等)。

【手寫板】

淨利潤:-2

經營性應收項目的減少:+100

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98

淨利潤:×××

加:

固定資產折舊:+100

存貨的減少:(增加-80)

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

2.調整事項屬於資產負債表項目

(1)在資產負債表項目涉及的會計科目借方記錄,調減;

(2)在資產負債表項目涉及的會計科目貸方記錄,調增。

具體涉及內容如下:

(1)資產減值準備

(2)固定資產折舊(不含計入“在建工程”或“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的固定資產折舊)

(3)無形資產攤銷(不含計入“在建工程”或“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的無形資產攤銷)

(4)長期待攤費用攤銷

(5)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的損失(收益以“-”號填列)

(6)固定資產報廢損失(收益以“-”號填列)

(7)公允價值變動損失(收益以“-”號填列)

(8)財務費用(收益以“-”號填列)(不含與經營活動有關的財務費用)

(9)投資損失(收益以“-”號填列)

(10)遞延所得稅資產減少(增加以“-”號填列)

(11)遞延所得稅負債增加(減少以“-”號填列)(只考慮對應所得稅費用部分)

(12)存貨的減少(增加以“-”號填列)(不含計入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部分)

(13)經營性應收項目的減少(增加以“-”號填列)(不含計入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部分)

(14)經營性應付項目的增加(減少以“-”號填列)(不含計入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部分)

【高頻考點】關聯方關係的認定

屬於關聯方

1\\股權投資關係

母公司\\對該企業共同控制的投資方\\對該企業重大影響的投資方\\主要投資者個人及其關係親密的家庭成員

2\\所投資的企業

子公司/聯營企業/合營企業

3\\兄弟公司

4\\同受一方控制的其他企業

高管

本企業及母公司的關鍵管理人員+親密關係家庭成員

關聯方控制的其他企業

主要投資者個人

關鍵管理人員

+親密家庭成員

10控制、共同控制的其他企業

不屬於關聯方

與該企業共同控制合營企業的合營者之間

我佔30%,高新創投30%

共同控制一家企業

我與高新創投之間不是關聯方

僅受國家控制不存在其他關聯關係的企業

受同一方重大影響的企業之間

我控制A30%,重大影響

控制B30%,也是重大影響

A和B之間,並不是關聯方

【高頻考點】中期財務報告的編制原則

  (一)中期財務報告編制應遵循的原則

1.遵循與年度財務報告相一致的會計政策原則

2.遵循重要性原則

(1)重要性程度的判斷應當以中期財務數據為基礎,而不得以預計的年度財務數據為基礎。

(2)重要性原則的運用應當保證中期財務報告包括了與理解企業中期末財務狀況和中期經營成果及其現金流量相關的信息。

(3)重要性程度的判斷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作具體分析和職業判斷。

3.遵循及時性原則

(二)中期合併財務報表和母公司財務報表編報要求

企業上年度編制合併財務報表的,中期期末應當編制合併財務報表。上年度財務報告除了包括合併財務報表,還包括母公司財務報表的,中期財務報告也應當包括母公司財務報表。

1.上年度編報合併財務報表的企業,其中期財務報告中也應當編制合併財務報表,而且合併財務報表的合併範圍、合併原則、編制方法和合並報表的格式與內容等也應當與上年度合併財務報表相一致。但當年新企業會計準則有新的規定除外。

2.上年度財務報告包括了合併財務報表,但報告中期內處置了所有應納入合併範圍的子公司的,中期財務報告應包括當年子公司處置前的相關財務信息。

3.企業在報告中期內新增子公司的,在中期末就應當將該子公司財務報表納入合併財務報表的合併範圍。

4.應當編制合併財務報表的企業,如果在上年度財務報告中除了提供合併財務報表外,還提供了母公司財務報表,那麼在其中期財務報告中除了應當提供合併財務報表之外,也應當提供母公司財務報表。

(三)比較財務報表編制要求

在中期財務報告中,企業應當提供以下比較財務報表:(1)本中期末的資產負債表和上年度末的資產負債表;(2)本中期的利潤表、年初至本中期末的利潤表以及上年度可比期間的利潤表(其中上年度可比期間的利潤表是指上年度可比中期的利潤表和上年度年初至上年可比中期末的利潤表);(3)年初至本中期末的現金流量表和上年度年初至上年可比本期末的現金流量表。

(四)中期財務報告的確認與計量

1.中期財務報告的確認與計量的基本原則

(1)中期財務報告中各會計要素的確認和計量原則應當與年度財務報表所採用的原則相一致。

(2)在編制中期財務報告時,中期會計計量應當以年初至本中期末為基礎。

(3)企業在中期不得隨意變更會計政策。

2.季節性、週期性或者偶然性取得的收入的確認和計量

對於季節性、週期性或者偶然性取得的收入,除了在會計年度末允許預計或者遞延的之外,企業都應當在發生時予以確認和計量,不應當在中期財務報表中預計或者遞延。

3.會計年度中不均勻發生的費用的確認與計量

對於會計年度中不均勻發生的費用,除了在會計年度末允許預提或者待攤的之外,企業均應當在發生時予以確認和計量,不應當在中期財務報表中預提或者待攤。

  (五)中期會計政策變更的處理

企業在中期如果發生了會計政策的變更,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28號——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的規定處理,並按照準則規定在財務報表附註中作相應披露。

 【高頻考點】前期差錯更正的會計處理

前期差錯的重要程度,應根據差錯的性質和金額加以具體判斷。

(一)對於不重要的前期差錯

採用未來適用法更正

(二)重要的前期差錯的會計處理

企業應當採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錯,但確定前期差錯累積影響數不切實可行的除外。

追溯重述法,是指在發現前期差錯時,視同該項前期差錯從未發生過,從而對財務報表相關項目進行更正的方法。追溯重述法的會計處理與追溯調整法相同。

確定前期差錯影響數不切實可行的,可以從可追溯重述的最早期間開始調整留存收益的期初餘額,財務報表其他相關項目的期初餘額也應當一併調整,也可以採用未來適用法。

企業應當在重要的前期差錯發現當期的財務報表中,調整前期比較數據。

對於年度資產負債表日至財務報告批准報出日之間發現的報告年度的會計差錯及報告年度前不重要的前期差錯,應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29號——資產負債日後事項》的規定進行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