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4 伊朗三次使用火箭彈襲擊美軍航母:為何美國卻選擇了忍氣吞聲?

在美國單方面宣佈退出2015版伊核協議之後,波斯灣的安全局勢重歸緊張狀態。據法新社的報道,6月21日,伊朗進行海上軍演,發射了多枚火箭彈,其中三枚火箭彈突然“失控”,飛向了美軍航母方向,儘管沒有造成傷害,但還是讓美軍擔驚受怕了一場。根據法新社的報道,這種事情已經在兩個月內連續發生,上個月也發生過一起火箭彈突然偏離飛向美軍航母的事件。事後伊朗都鄭重其事的進行了道歉,並且聲明是技術故障。實際上,火箭彈向美國航母方向發射,也並非僅僅這兩次,在2015年美伊局勢緊張時,伊朗也幹過這事。

伊朗三次使用火箭彈襲擊美軍航母:為何美國卻選擇了忍氣吞聲?

這個事件的目前看真假未知,因為並沒有西方媒體的大規模深入報道。伊朗彈道導彈部隊以及炮兵部隊在近兩個月,開始逐漸向波斯灣沿岸靠攏,並且展開了大規模的軍事演習。有軍事專家認為這是伊朗在美軍的步步緊逼之下,一種強硬態度:決不讓步。這是為了應對美軍航母航母編隊可能帶來的威脅,對美國做出的軍事試探。

伊朗三次使用火箭彈襲擊美軍航母:為何美國卻選擇了忍氣吞聲?

目前為止,伊朗和美國只進行過一次大規模的海上衝突。1988年4月,兩伊戰爭期間,海灣局勢緊張,美軍決定派軍艦去海灣護航,與伊朗發生軍事衝突,美國海軍摧毀伊朗2座石油鑽井平臺,擊沉擊傷伊朗艦艇6艘。

伊朗三次使用火箭彈襲擊美軍航母:為何美國卻選擇了忍氣吞聲?

近兩年來,伊朗也多次與美軍發生摩擦,但伊朗將摩擦控制的很好,並沒有引發軍事衝突。2015年10月,伊朗在進行彈道導彈部隊演習時,就對正在波斯灣航行的美國航母方向發射了多枚火箭彈。此次演習伊朗還首次公佈的自行研製的波斯灣(Khalij Fars)反艦彈道導彈。

伊朗三次使用火箭彈襲擊美軍航母:為何美國卻選擇了忍氣吞聲?

這是伊朗以紅旗2地空導彈改型的Tondar-69地對地彈道導彈為技術基礎,研製的反艦彈道導彈,改用被動的光電導引頭,安裝一枚重達600公斤的半穿甲戰鬥部,射程300公里,能覆蓋整個波斯灣水域。該導彈使伊朗成為繼中國東風-21D/東風-26反艦導彈之後,世界上第二個裝備反艦彈道導彈的國家(第三個是韓國的玄武-2彈道導彈,第四個是俄羅斯的匕首空射彈道導彈)。

伊朗三次使用火箭彈襲擊美軍航母:為何美國卻選擇了忍氣吞聲?

2016年1月,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扣押了兩艘美國海軍小型特種作戰快艇和10名海軍作戰人員。讓美國當場丟臉。2017年末,伊朗空軍的F-4E戰鬥機還在波斯灣上空攔截過美軍的F/A-18E/F戰鬥機。然後就是多次向美國航母的“誤射”火箭彈。

伊朗三次使用火箭彈襲擊美軍航母:為何美國卻選擇了忍氣吞聲?

很顯然,這是伊朗在以小搏大,刺探美國的底線,通過小規模的摩擦行動展示伊朗的強硬態度。一般情況下,美國遇到此類輕度挑釁,多會選擇忍氣吞聲,息事寧人。美國不打伊朗的主要原因,是美伊矛盾還不足以引發戰爭。伊朗是中東地區的一個強國,擁有數千萬人口,龐大的軍隊,相對完善的武器,雄厚的軍事工業基礎,是一塊硬骨頭。美國如果真的對伊朗出手,需要動員的軍事力量要比2003年伊拉克戰爭多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