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4 《愛國者》霸屏多日 張魯一佟麗婭讓抗日劇走下神壇

張魯一、佟麗婭主演的《愛國者》在江蘇衛視播出過半,贏得了不俗的播出成績及好評口碑。不為人知的是,這部劇因為拍攝條件艱苦曾幾經易手,更換過三撥導演和製片人,最後在開機前一個月,才確定下製片人董俊和導演龔朝暉。接受採訪時,董俊坦言:“他們都害怕,害怕冬天冰天雪地拍不了,演員害怕凍著傷著……做這個項目需要勇氣,但冥冥之中我覺得有一股力量牽引著自己,一定要做。”

《愛國者》霸屏多日 張魯一佟麗婭讓抗日劇走下神壇

​ 英雄群像真實動人

《愛國者》堪稱六月的熒屏寵兒,連續5天蟬聯全國收視率第一,微博單日相關話題閱讀量一度飆至2.1億。收穫如此優異的成績,代表著《愛國者》從藝術層面到思想層面雙雙做到出眾,且劇情扣人心絃。近期播出的劇集中,故事進入到武裝抗戰階段,男主角宋煙橋告別了越獄傳奇,開始了哈爾濱地下黨工作,也解開了顏紅光謎團,正式“成為”顏紅光,深入鄉村開展游擊隊工作,打土匪、鬥鄉紳、滅軍團,新場景的轉換與新人物的增加拓寬了全劇格局,這也是吸引、留存收視的保障。

對家國情懷真實動人的演繹是《愛國者》衝出重圍,感染觀眾的最重要因素。劇中刻畫了一系列不同身份、不同立場、不同境遇的愛國者,無論是裝瘋賣傻的趙瘋子、英勇衝動的舒婕、周密聰穎的馮碩英、風華正茂的喬雲,以及後期劇情中的村民、土匪、東北軍,每一個愛國者都以戰士自居,滿懷著對國家、對民族、對自由的熱愛,吶喊著奮戰的口號一往無前,這種濃重的情感令人動容,令人欽佩。

抗戰題材的嚴肅性一度被“神劇”的拍攝手法消解、娛樂,此後便鮮有佳作。

《愛國者》突破了“神劇”慣用手法——個人英雄主義式地講述唯一主角的偉大功勳,而重在講一群中國人的故事,講述一群不願做奴隸的中國人的故事。劇中有一句臺詞,“哪有什麼戰神?都是血肉之軀拼出來的勝利。”

“尊重歷史最重要。我最初的想法就是要讓觀眾看到那個歷史時期人們的真實感受。”製片人董俊不止一次強調,“我要拍一段歷史中的傳奇人物,拍出那些在東北戰線上不懼怕犧牲、一直堅守並保衛國家的英靈,這是對他們的致敬和祭奠。”為了讓這種激情能在劇中更真實地展現出來,《愛國者》拍攝期間在每一天的劇組通告單上都打上一行熱血且經典的臺詞。董俊清楚地記得,第一天的通告單上寫著:“一個人就是一支軍隊。”

用“情懷”打敗困難

戰爭劇是不是夠“燃”,常常作為一項評價標準。“燃”可以表現為戰爭場面的轟轟烈烈,也表現在導演對觀眾情緒的調動上。《愛國者》的導演龔朝暉認為,“燃”應當由“家國”兩字的重量托起,重要的不是對於戰爭殘酷的描寫,而是對奮勇抗戰的英雄們的祭奠,以及對於抗戰精神的傳承。“大家都說,抗戰劇差不多快和抗日神劇畫等號了,但抗戰是我們國家的苦難,這是一個嚴肅的主題,苦難是不能娛樂化的。”龔朝暉表情嚴肅地說。為了更能客觀、儘量真實地去還原當年的情景,他曾經走訪了當地經歷過那個時代的老人瞭解情況,也查閱了大量圖片資料。

故事中需要大量雪景,而實際開機時已是4月,去哪裡找雪一度成為難題。最後,製片人董俊和導演龔朝暉一致認為,“這個劇本,把它放在橫店是永遠都拍不出來的,只有放在東北雪原,才能夠把真正的歷史情境,以及那些英雄氣概和靈魂展現出來。”雪景有了,但發電車無法上山、每天的拍攝時長也受天氣影響極大。冰天雪地的鳳凰山上,半人高的雪地讓製作團隊興奮又忐忑,六百多人的團隊與大雪紛飛的寒冷氣候以及難以控制的冰凍路況對抗,再加上還有許多馬戲、爆破戲等高難度拍攝,整個過程不僅僅是艱苦,更充滿了各種未知危險。“有一次去看景,我開著越野車,就因為山路結冰,我撞了兩次車,剎車失控,但很幸運,並無大礙。”龔朝暉說。

雖然條件艱苦,但劇中的演員卻也因此完全進入了角色,在鳳凰山上,沒有通訊信號,大家都放下了手機,開始溝通交流。龔朝暉回憶起一場非常激昂的戲,劇情是大家問顏紅光,接下來往哪兒走,他說,“我們不撤退了!我們要殺到新京!”隨後,大家一起唱起了《義勇軍進行曲》。“那天拍完之後,大家都特別興奮,我們也不想‘撤退’,都想再多拍一些,但是那天雪特別大,馬上就要封山了。沒辦法,大家一起下山,一路高歌,到了山下,大家都沒有回各自的休息室,而是在化妝間排了一支‘戰舞’。張魯一和佟麗婭領頭,一跳就跳到了凌晨3點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