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中級沒有幫助我解決的難題,CMA卻輕而易舉做到了!

她叫張楊,是江蘇省國有控股公司的一名資金主管。報考CMA之前,她剛考取了中級會計職稱,但是對她的工作並沒有產生太大的改變。她為什麼還要報考CMA呢?她是怎麼通過學習CMA做到業財融合的呢?

中級沒有幫助我解決的難題,CMA卻輕而易舉做到了!

我是一名資金主管,在接觸CMA之前,我已經處於一個瓶頸狀態。雖然已經考取了中級會計職稱,但是這種狀況並沒有得到任何改善。我深刻意識到自己的侷限性,要想突破重圍,必須及時轉型,幸好我遇到了CMA,遇到了優財。

為什麼選擇優財學習CMA?

談起我與CMA的初識,還要追溯到2016年底。當時,我剛通過中級會計職稱考試,工作卻始終處於一個瓶頸狀態,2017年春節後的第十天,我無意中瞭解到CMA。經過IMA官網的搜索,CMA完備的課程體系讓我確定CMA就是我要學習的對象。經過多家CMA培訓機構的對比,最終我選擇了CMA培訓專家和領導者—優財。

事實證明,我的選擇是正確的。優財頂級的專家講師團隊和獨家的案例式教學模式,是我能順利通過兩門考試的最重要保障。楊曄老師,擁有中西方雙重職業經歷的專業講師,注重管理會計思維能力的培養和鍛鍊,他上課時幽默風趣的語言,讓我對CMA的學習提起了很大的興趣。王謙老師,是P2視頻課的主講老師,她的教學方式直接、富有激情,授課認真、細緻、有耐心。代坤老師,參加P2的翻轉課堂時接觸過,教學風格全面細緻、認真負責,理論聯繫實際。值得一提的是,優財所有老師都擅長案例式教學,把所有CMA知識點都融入到500強企業的真實商業案例中,讓我們學習CMA理論的同時,掌握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

備考CMA的過程

2017年6月我正式成為一名優財的學員,在班主任的鼓勵下,我參加了2017年11月11日P1的考試。起初一個半月的時間,完全沒有進入狀態。直到9月初才意識到CMA知識點繁多,時間緊張。為了能夠順利通過CMA考試,我開始利用上下班碎片化的時間,狂補楊曄老師P1基礎課程的學習。10月初我參加了楊曄老師主講的翻轉課堂,通過老師對P1知識點的梳理,我對五個章節的內容有了系統性認識,最終以380分低分飄過。

收到P1的成績後,我對自己說,“ P2再也不能以這種學習態度去備考了,必須把基礎打牢,爭取把考綱的知識點吃透,打一場有準備的戰,這樣就算失敗了才不會後悔”。所以,我每聽完一章節視頻課件,都對照講義親手整理下筆記,將重要的內容複習一遍。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當然,這個得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之上。針對不理解的重要知識點,一定要多聽幾遍視頻課。因為基礎課程中,每個知識點老師都會講的比較詳細。有了一定基礎,在做題時我的正確率明顯比P1高不少。在衝刺階段,我按照班主任的學習計劃,關注論述題知識點的理解記憶,並動筆完整地寫出答案,最後對照筆記查漏補缺。考試的前一週,我把主要精力放在錯題和掌中寶上,就這樣,我自信滿滿地走上了P2的考場。5月25日,在緊張的氣氛下,我收穫了440分的滿意成績。

立足行業,思維轉變

我所任職的公司是江蘇國有控股的一家塗裝公司,主要從事塗料塗裝施工,保溫防腐工程施工、節能型建材及地坪材料的工程施工。我們的上游是塗料等材料的供應商,下游是房地產公司、非盈利性事業單位以及部分政府部門。從財務管理的角度,我公司的整個產業鏈,受資金流的影響很大。我的崗位又是負責融資和資金管理,在學習CMA之前,我的工作始終處於混亂狀態。通過CMA的學習,我的財務視野被打開,我的思維模式也不再侷限於會計本身,而是立足於行業,關注房地產的趨勢波動,上游供應商的競爭情況,商業銀行的信貸政策,真正做到業財融合。

實操運用,繼續深造

在實務操作中,我運用“規劃、預算與預測”和“公司財務”章節的理論知識,對公司2018年的融資需求進行了建模預算。通過“對外財務報告”與“財務報表分析”兩個章節的學習,鞏固了實際工作中賬務處理的理論基礎,並豐富了我的年度財務分析內容。此外,將“營運資本管理”的理論知識,運用到佔據公司流動資產較大比重的應收賬款管理中去,同時,將各分公司的資金集中預算管理,加大資金流的回收,保障資金安全,杜絕公司出現“技術性破產”。

CMA是一門系統性和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通過CMA考試,這只是一個開始。作為一名會計人士,無論你多麼聰明或者才華橫溢,無論你是大學生,還是職場達人,擁有會計夢想的我們,不僅需要在工作中磨練自己,提升自己,更需要在業務時間自我補充,養精蓄銳,與企業共成長,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