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匡廬奇秀甲天下


廬山,又名匡山、匡廬,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市境內。

東偎婺源、鄱陽湖,南靠滕王閣,西鄰京九鐵路大通脈,北枕滔滔長江。長約25千米,寬約10千米,主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

最為著名的三疊泉瀑布,落差達155米,有“不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之美句。

廬山風景秀麗,文化內涵深厚,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於一身。

陳運和的詩作《廬山》稱“三疊泉直瀉青史,五老峰聳立古詩,仙人洞深藏抱負,龍首崖騰飛情思,含鄱口難吐感觸,蘆林湖匯聚現實,花徑走過歷代名士,天池閱盡蒼茫人世。

廬山名勝古蹟遍佈,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名人志士在此留下了丹青墨跡。

有毛澤東寫的“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的呂洞賓修仙而居的仙人洞。

東晉詩人謝靈運的《登廬山絕頂望諸嶠》、南朝詩人鮑照的《望石門》等,是中國最早的山水詩之一。陶淵明一生以廬山為背景進行創作,所開創的田園詩風,影響了其後整個中國詩壇。

唐代詩人李白,五次遊歷廬山,為廬山留下《廬山遙寄盧侍御虛舟》等14首詩歌,尤其《望廬山瀑布》廣為流傳。孟浩然也作有《彭蠡湖中望廬山》。宋代詩人蘇軾的《題西林壁》:“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流傳廣泛,影響深遠。

陶淵明以廬山康王谷作為文化背景,創作的《桃花源記》,洋溢著“烏托邦”式的理想主義光彩。南朝時的《廬山二女》,以廬山為活動舞臺,成為中國早期志怪小說的名篇。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一詩,造就了一處名勝——花徑;他在廬山築有“廬山草堂”,所撰的《廬山草堂記》,是記述中國古代山水園林的名作。

廬山旅遊最佳為夏季,廬山地處中國亞熱帶東部季風區域,面江臨湖,山高谷深,具有鮮明的山地氣候特徵,每年7—9月的平均溫度為16.9℃,夏季極端最高溫度32℃,涼爽宜人,是中國四大避暑勝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