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山西古建實在多,豆口村600多年的九脊殿,連縣級文保都不算


行路難將山西平順縣多個自然村莊隔絕了起來,太行山深處,這裡的文物古蹟眾多,古村古鎮處處。

沿濁漳河兩岸,不僅分佈有唐宋時代的廟宇建築,更有明清時期延續至今的古老村落。

該縣現存各類古建築中,有10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平順縣石城鎮豆口村,深居太行山腹地的峽谷,該村始建於南北朝時期,至今已有1500多年曆史。

村裡有座觀音堂,堂前有碑文模糊的古碑,觀音堂始建為元代,清代重修,連縣級文保單位都不算。

觀音堂坐落在石基上,一開間的單簷歇山頂,北向開木隔扇門,飛簷輕挑,給人稜角分明結構清晰的感覺。

歇山頂,即歇山式屋頂,宋朝稱九脊殿、曹殿或廈兩頭造,清朝改今稱,又名九脊頂。在規格上僅次於廡殿頂。

歇山頂共有九條屋脊,即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和四條戧脊,因此又稱九脊頂。

由於其正脊兩端到屋簷處中間折斷了一次,分為垂脊和戧脊,好像“歇”了一歇,故名歇山頂。

歇山頂的出現晚於廡殿頂,其樣式最早可見於漢闕石刻,到了宋、元時期,歇山頂已經大為流行。

明代時重簷歇山更廣泛運用到殿宇建築之中,超越單簷廡殿,成為僅次於重簷廡殿的最高等級建築樣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