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科學家欲再造已滅絕物種細胞 引發業界激烈討論

科學家欲再造已滅絕物種細胞 引發業界激烈討論


人民日報海外版

  試想一下,未來的某一天,恐龍重新獲得森林和海洋的統治權,劍齒虎和猛獁象在北極冰原上爭鬥,我們似乎穿越時空回到了史前,可以零距離接觸這些巨獸。

  近期英國《衛報》報道,澳大利亞拉扎盧斯計劃再造了已經滅絕的胃育溪蛙的細胞,塔斯馬尼亞虎、猛獁象和古代巨鳥可能是下一個目標,恐龍也不再遙遠。

  據國外媒體報道,一位著名的考古學家警告說:“人類需要慎重考慮有關復活滅絕物種的問題。”這引起了科學界一場激烈的討論。

  一方面是支持克隆滅絕物種DNA,用以復活它們的專家們。他們認為將這些化石重新“賦予生命”是克隆技術的必然趨勢,也是他們的義務。物種將再也不會面對滅絕的威脅,人類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對生命的“操控”,同時彌補了人類對物種滅絕的缺失感和滿足了對原始生物的好奇心。

  但是,反對“復活化石”的聲音也不絕於耳,似乎更加強烈。伯明翰大學的教授這樣說:“長毛象是群居動物,它們生存的環境早已不復存在,你是出於何種目的將它‘復活’?是要把它關在動物園裡嗎?這在倫理道德上是值得懷疑的。”

  另一篇報道中,一位國際自然保護協會的專家指出,與其費盡心思去復活已滅絕的物種,不如想辦法努力保留現有瀕危物種。因為已滅絕物種的迴歸將會佔用大量有限的資源,這將使瀕危物種的生存問題變得更加嚴峻。

  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的兩棲動物物種有超過1/3面臨滅絕威脅;哈佛大學進化生物學家兼自然資源保護論者E·O·威爾遜估計,每年有2.7萬種物種從地球上消失。這是一組巨大且可怕的數字。

  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規律對於生命來說有些過於殘酷,或許可以說淘汰它們的就是人類,因為人類極度壓縮了他們的生存空間,這些化石的“迴歸”只會是另一場滅絕的災難。人類和自然必須和諧相處。(林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