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校長遊旭群:勇做新時代的弄潮兒!

校長遊旭群:勇做新時代的弄潮兒!

六月終南 晴雲盪漾

仲夏師大 芳菲滿園

四年荏苒 一去不返

4307名本科畢業生 相約上林

參加2018屆本科生畢業典禮

今天的你們就要告別師大

也許眷戀 也許不捨

聚不是開始 散也不是結束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

願你們前程似錦 不負芳華

校長遊旭群:勇做新時代的弄潮兒!

勇做新時代的弄潮兒

——在2018屆本科生畢業典禮上的講話

校長 遊旭群

校長遊旭群:勇做新時代的弄潮兒!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各位家長,各位嘉賓:

大家上午好!

又到一年六月天,又是一年畢業季。在這個難忘而又美好的日子裡,我們相聚在一起,隆重舉行2018屆本科生畢業典禮。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學校,向全體畢業生同學順利完成學業,致以最熱烈的祝賀!

光影流轉,歲月無聲。轉眼四年過去了,你們就要畢業了,臨別之際,我站在這裡,目送你們,內心充滿了激動與不捨。此時此刻,請允許我提議,同學們:

你們辛勞的父母,以海的深情把你們養育,請把掌聲送給他們!也許參加工作之後,你們整日為了生活而打拼,但日漸蒼老的父母會時刻惦記著你們,不要忘了時常給他們打個電話,他們聽到你們的聲音會十分高興。

你們親愛的老師,以月的溫情把你們鍍亮,請把掌聲送給他們!我想,感念恩師最好的方式,就是把母校的精神、氣質和文化,永續傳承、發揚光大,把老師們傳授的知識,在更大的範圍、更廣闊的領域,播種、開花、結果。

你們親密的同窗,以火的熱情把你們相伴,請把掌聲送給他們!最近,我們學校有5個“學霸宿舍”,全員考研成功,成了新“網紅”。我瞭解到,你們雖然來自不同的學院、不同的專業,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在學習中相互鼓勵、在生活中相互關照。離別路口,請你們用心記住每個人的樣子,記住那青春的容顏,因為那裡,有你們生命中最美的芳華。

最後,是你們自己,這四年,你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收穫了學業的進步、閱歷的增長和情感的豐富,也為學校的發展貢獻了智慧和力量,我代表學校感謝你們,請把掌聲送給自己!

同學們,你們畢業的這個時間,是非常值得紀念的一個年份。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40年來,我們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回望40年來的滄桑鉅變,有許多方面值得大書特書。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此時此刻,我想和大家談談教育,1977年、1978年,改革開放之初,國家恢復了高考,許多人通過高考改變了人生的命運,走向了更廣闊的人生舞臺,實現了更大的人生價值。今天在座的同學們都是高考的受益者,我也是其中的一員。

同學們知道,我們學校也是在1978年劃歸為教育部直屬,成為了國家六所部屬師範大學之一。這意味著這所大學在國家層面上要承擔起更多的責任和使命。學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學子,他們紛紛成為了各行各業的佼佼者,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當然,在這些眾多的畢業生中,一大批人選擇到基層從教,或許他們不是商界的大佬,也不是政界的高官,但他們把美好的青春甚至終生,都默默地奉獻給了祖國的教育事業,用理想、信念、學識和情懷,扛起了西部教育的大旗,鑄就了這所大學偉大的“紅燭精神”。誰是最可愛的人?在我心中,他們就是,你們也是。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國家的富強離不開教育。因為教育開發了人的智力,積聚了人力資本。在我看來,教育不僅僅決定著一個國家的興旺發達程度,也深刻影響著個人發展。

教育是成就他人的事業。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曾說:“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教育讓我們幫助他人,發現了自身更多的可能性和創造性。

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我們生活在互聯網時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信息迭代異常迅速,人工智能異軍突起,一個人必須具備應對未來的能力,才能更好地生活,而教育就是要讓人學會適應未來、引領未來。教育是提升自我的事業。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講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無論是教育者還是受教育者,都在教育的過程中不斷得以提升、得以完善。同學們,今天從母校畢業,作為陝西師範大學的校友,無論今後身處何方,無論是否從事教育事業,“教育”都將是你們身上最為深刻的烙印和最為亮麗的底色。

同學們,畢業意味著人生踏上新的征程,開啟新的生活。展望未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夢想將在你們這一代人手中實現。你們所處的這個時代,是國家發展的新時代,中國日益走向世界舞臺中央,中華民族距離偉大復興的目標,從未如此之近,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好的時代。站在新時代的歷史交匯點上,你們生逢其時,也重任在肩。我希望你們不僅是新時代的見證者,更要做新時代的弄潮兒。在此,我向大家提三點希望:

一是希望有大愛之心。一個人對親人、朋友的愛是小愛,對國家、對人民、對民族的愛是大愛。縱觀古今中外,無論是孔子、朱熹、蔡元培,還是柏拉圖、蘇格拉底、赫爾巴特,這些教育家都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一個人只有對國家有愛、對人民有愛、對民族有愛,才不會在人生的航程中迷失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插隊時,面對陌生的環境也曾迷茫過,但他很快把自己融入到當地的群眾中,一起吃玉米“糰子”,一起攔河打壩,一起建沼氣池,成就了一番事業。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一盞燈,可以照亮前行的道路。希望同學們有大愛之心,把個人事業與國家前途、民族命運聯繫起來,紮根人民,奉獻國家。

二是希望有奮鬥之志。人生的成就不僅僅取決於所處的位置,更取決於不懈的奮鬥。人生的高度在於勤奮的力度和持久度。剛才,我們進行了第五屆傑出校友頒獎典禮。葉舒憲校友開闢了文學人類學中國化的新境界,馮登國校友為維護國家網絡信息安全默默奉獻,王紅豔校友在生命科學領域中不斷取得新的突破。他們的故事無不詮釋了奮鬥的精神和價值。

希望同學們向三位傑出校友學習,畢業後依然能夠保有奮鬥之志,不因順境而貪圖享受,不因困境而消極沉淪,始終保持向上的奮鬥精神,在奮鬥中放飛人生夢想,書寫無愧於時代的華彩篇章。

三是希望有擔當之力。一個人,有多大擔當就有多大成就。能擔當起一個家的重任,就是家的“頂樑柱”;能擔當起一個國的重任,就是國的“棟樑才”。我們這個社會從不缺少為了個人利益而投機取巧、逃避責任的“聰明人”,缺少的是面對需要奮不顧身,“鐵肩擔道義”的“笨人”。眾所周知,西南聯大作為中國高等教育的一座豐碑,我們驚歎於她培養了一大批英才。其實,我們更應感懷的是,在國家民族最需要的時刻,一代代學子把個人命運與之緊密相連。看過電影《無問西東》的同學,一定不會忘記這樣一幕場景:三代五將之家的沈光耀,本可以過好自己的生活,但他毅然決然踏上了空軍之路,在最後的空戰中,將飛機衝向敵人的軍艦,與敵人同歸於盡。建國初期,鄧稼軒、朱光亞等一批從西南聯大畢業的學子主動放棄國外優厚的待遇,選擇回國並積極投身國家建設,這就是他們的擔當和情懷。這種擔當和情懷,映照著老一輩學人對祖國的深切眷戀,也在歲月的長河中沉澱下來,成為了永恆的精神標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個人有擔當,國家有力量。立足新時代,希望同學們勇於擔當,志做大事,勇做難事,善做小事,在擔當中書寫最美的青春故事。

沒有一條道路不泥濘,沒有一座山峰易攀登。但心之所想,志之所向,力之所至,總能到達要去的遠方。同學們,長安四年,終有一別。願大家一路珍重,前程似錦!

謝謝大家!

校長遊旭群:勇做新時代的弄潮兒!

攝影/ 孔冬 馬梅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