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正在消失的小城老街


時間穿梭,城頭變幻,曾有多少人從這座城門下走進歷史。時間長了,城牆沒了,門也漸漸失去了它本來的意義。昔日的北城門漸漸被圍在了小城的中心,也成了寬闊道路的絆腳石。不知人們是有心,還是無意,雖幾經修繕,落寞的城門還是在一個雨後轟然倒下。

破敗的鐘樓。現在已整修一新,樓下開起了門面房。不知道它還能不能被稱作鐘樓。

這樣的旅店叫“幹店”。以前便宜的時候,一兩毛錢就可以住一個晚上,現在估計也不過幾塊錢。因為臨近“集市”,常常有拉著架子車,走幾十、上百里來這裡賣姜、賣蒜的晚上在這裡落腳。現在不知什麼樣的人還會住在這裡。

小戶人家的大門

這個門應該是中等人家的大門。

這個門叫大車門,顧名思義,是可以走大車的門。這個車,是指馬車。原來的大戶人家,擁有一輛馬車,估計和現在擁有一輛“寶馬”差不多。這戶人家的祖上,差不多曾經擁有半條街。如今他的後代只有一個年近六十的老頭,住在的大院裡的兩間瓦房裡。 如今,這個門已經沒有了。現在的主人蓋起了三層小樓。

這個不是大門,應該是臥室門。

中大街是老城的商業街,兩邊盡是這樣的門面。看到這個門,我們可以想到長袍、高高的櫃檯、闢裡啪拉打算盤的聲音、沉穩的掌櫃、忙前忙後的夥計。現在這裡當然還有做生意的,但是都是一些地攤貨。

兩個大家族各讓三尺,成就了一個百年的“王家過道兒”,它寬約一米,長近一里,僅容兩人並肩通過。因為那頭是個小學校,為了抄近路,常常有小學生從這裡走過。也因為偏僻,這裡也常常成為小學生約架的場所。如果有老人通過,喲喝一聲,小學生就作鳥獸散。如今,昔日的小學生也成了老人,仍有新的小學生每日從這裡通過。


老街。這是早晨拍的,只有這個時候,我們還可以看到老街本來的樣子。等人上來,走一輛自行車都難。

鐵轆轤井,曾經是小城的地標。我小時候,還能見到人們在這個井前排隊挑水的情景。後來,井填了,再後來,著名的鐵轆轤也不見了蹤影。如今,這兩個石架也沒了。留下的,只有一個“鐵轆井”的名號。

小城還在沉睡,早起的人們冒著薄霧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