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1 關於自行車的中日比較

關於自行車的中日比較

“自行車大國”的記憶

兩百年前1817年,德國的一位名叫德萊斯的看林人覺得每天從一片林子走到另一片林子太辛苦,於是他做了兩個木輪子和一個鞍座,自己坐在車上,駕馭兩個輪子前行,這就是自行車。自行車不愧為偉大的發明,它集科學和環保於一身,給人類帶來了交通革命。

改革開放之初,在“自行車大國”中國,早上千軍萬馬似的騎車人流路過天安門的照片,成了代表中國形象的典型畫面。也許每個中國人都有一段自己的自行車故事,作為交通工具,自行車對於中國人的生活影響曾經是巨大的。六七十年代,自行車是憑票供應物,是不少年輕人的必備嫁妝,飛鴿牌、鳳凰牌是多少人嚮往的自行車名牌。

從幼小時候起,自行車給我留下的印象是刻骨銘心的。七八十年代,記得父親每天騎車兩個小時去郊外上班,難以想象如果沒有自行車會怎樣,那就無法上班。當年的一臺自行車可以載著一家人,父親汽車,大孩子坐在前方鐵槓上,後座是母親抱著小孩子。後來我自己上大學、上班均是騎車近一個小時通學、通勤,當時我在報社工作,有個很奇妙的體驗,每每騎車時想著寫稿的事,常常文思泉湧,有時候趕緊下車在筆記本上記下靈感再繼續騎車。

關於自行車的中日比較

騎自行車接地氣的日本警察

來到日本後,自行車的記憶得以延續,日本人頗為頻繁地使用自行車。家離車站遠,就騎車到車站,然後再乘電車。現在我家對門的一戶人家,家裡有兩個小孩,每天送孩子上保育園,或者假日外出,總是一個坐前,一個坐後,此情此景喚起了我遙遠的過去一家人共乘一部單車的記憶。當然如今日本的自行車的兒童座椅是非常結實的。

說起自行車,不得不提在日本非常頻繁利用自行車的一個群體——警察,常見日本警察慢悠悠地騎著單車在街上巡邏。當然日本有警車,但是警車很少出動。據說警察騎單車有助於節省開支並環保。人們心中難免產生這樣一個樸素的問題:如果犯人開車或者騎摩托車,那麼騎自行車的警察不是難以追上了嗎?只能說,日本的犯罪率比較低,警察通常處理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比如有人問路,向警察指點,路邊坐著個醉漢,警察把他扶起來。所以警察還是騎自行車比較接地氣,隨時可以深入民眾中去。說起來,中國的警察騎自行車麼,貌似難得一見。

在日本,有一種慢生活叫做騎車逛街,家庭主婦騎車到隔壁村買便宜蔬菜,週末年輕人騎車二三十分鐘到鬧市區逛街或者到郊外放鬆身心。

還有一種深度旅遊叫做單騎走天下。有一個叫米澤悠亮的25歲年輕人從2015年4月開始了騎車,他的經驗是一天只要花一千日元就能享受內涵豐富的自行車之旅。他在博客中寫道:自行車旅行可以悠然欣賞田野山川,可以遇見許多有意思的人,瞭解某個鄉村,自行車旅行是最恰當不過的了。只要有毅力,可以騎車走遍日本和世界。而且自行車旅行是非常環保的,不像汽車需要花費石油。騎自行車走天下比起乘電車多了很多故事,多看了許多風景,一天辛苦騎車後吃飯也覺得特別香。

關於自行車的中日比較

讓自由、便利、包容的自行車重回你的身邊

回頭說中國,我離開中國的這十幾年,作為上班工具的自行車在進入21世紀後在中國漸漸改變了容顏,自行車提速了,成了電動自行車,大街上的自行車像摩托車似的風馳電掣。據說由於電動自行車引發了多起火災事故,有些大中城市封殺電動自行車,據媒體記載2013年中國電動自行車保有量突破2億輛。

近年自行車的另一個新形象即共享單車,以忽如一夜春風來之勢風靡中國眾多城市,共享單車讓中國成為另一種意義上的“自行車大國”。去年,中國共享單車進軍日本市場,但是在日本的發展似乎並不是很順利,利用率不高。因為日本不能隨意停車,日本的停車場設施跟不上中國共享單車的思路迴轉。還有一個原因是日本公共交通發達,日常的出行主要還是電車地鐵,開自家車的也少。

每次回國,都聽到朋友們抱怨,上下班城市堵車現象嚴重,有時候十分鐘的路程在車裡就要被堵半個小時甚至一個多小時。我的建議是:“你為何不騎自行車去上班?騎個半個小時等於鍛鍊身體,又免去了堵車之苦。”但是在開車上班似乎已經成了人們的思維定勢。有人說:“騎車上班豈不是等於倒退?!”

有時候倒退是一種返璞歸真,現代人每天沉浸在網絡上,忽略了很多自然界的風景,讓自由、便利、包容的自行車重回你的身邊,騎自行車上街看看風景,也許不失為一種昇華。(黃文煒)

關於自行車的中日比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