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 我不是藥神丨誰不是謹小慎微的活著,社會仍在進步,希望無處不在

我不是藥神丨誰不是謹小慎微的活著,社會仍在進步,希望無處不在

近日,國產電影《我不是藥神》火了,微博、知乎、豆瓣上好評如潮。這部電影獲得一致好評的背後,正是人們對影片折射現實社會的高度認同。

好的電影,不是打打殺殺,不是情情愛愛,好的電腦要透過影片,挖掘更深層的東西,比如說人性。而人性,往往只有在面臨重大抉擇的時候才能體現,《我不是藥神》講述的就是面臨生死時刻的抉擇。

這部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講述了中國抗癌藥市場裡,一場關於“生命”、“利益”和法律之間的博弈,核心是一種能夠治療癌症的特效藥。這種藥的在國內正品價格非常昂貴,普通人根本就無法承受。一個交不起房租的保健品代理商程勇,搖身一變成為了印度仿製神藥的獨家代理商,被病患們稱之為“藥神”。程勇通過這種方式收穫了鉅額利潤,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一系列的博弈中,利益糾葛、人性掙扎在波濤熊熊的劇情中一幕幕展開,我們從中看到人性的光輝,也能看到人命的卑微。

我不是藥神丨誰不是謹小慎微的活著,社會仍在進步,希望無處不在

大多數人都是謹小慎微的活著

5年前,程勇的原型陸勇被捕。上萬白血病病友自發在網上聯名申訴,並發表了轟動全國的《為爭取白血病患者基本生存權的集體自救行為的非罪化而吶喊》。

我不是藥神丨誰不是謹小慎微的活著,社會仍在進步,希望無處不在

“小病拖、大病抗,病危等著見閻王”幾乎成了我們的現實寫照,不是不想治,是治不起。

如果人人都吃得起正版抗癌藥,誰願意去選擇印度的仿製藥?誰不想有尊嚴的活下去?

電影裡的程勇說“命就是錢”,藥俠陸勇在微博上說:“在我的字典裡,命不是錢,命是活生生的。”

我不是藥神丨誰不是謹小慎微的活著,社會仍在進步,希望無處不在

這個社會上,大多數人仍然處在金字塔底層,他們不敢病,病不起,一旦病了,錢就是命!深圳有一位63歲母親因兒子重病沒錢治療,她記得自己之前有一份保險,可以賠20萬,所以她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可她不知道自殺是不能獲得賠償的,她的保險也已經過期了。

活著,只是有那麼一口氣在,對於病人說是一種奢侈,而活著的每分每秒,都是一種倒數。

我不是藥神丨誰不是謹小慎微的活著,社會仍在進步,希望無處不在

社會仍在進步 希望無處不在

有人可能會問:真實的藥販子會因為一個朋友的去世,而選擇犧牲自己辛苦賺來的錢,冒著坐牢的危險,去做虧本的慈善生意嗎?我覺得這些很不一定,但這並沒有脫離真實的標準,因為人性的光芒,在現實中是存在的,電影不過是想把它放大而已。

我不是藥神丨誰不是謹小慎微的活著,社會仍在進步,希望無處不在

做好人,並不需要你擁有聖人一樣的胸懷,超人一樣的能力,有時候就是力所能及之內的一念之差,讓你身邊的人因為你而變得更好。你可以選擇做一個默默守規矩的老實人,也可以選擇做一個與邪惡勢力對抗的俠士,兩者都對社會有利。這也是為什麼,程勇在問黃毛“你是不是特看不起我”的時候,他回答“以前是”。後來的他,在黃毛心中,是英雄。這樣的英雄,可以是你,可以是我,可以是任何人。

我不是藥神丨誰不是謹小慎微的活著,社會仍在進步,希望無處不在

電影的中間部分,表現的是人與殘酷現實的對抗。很多人看到這裡,多多少少會有憤憤不平的感覺。但是,在電影的結尾,顯示的卻是整個社會的進步。我想很多人都跟我一樣,聽到曹警官說“這種藥已經納入醫保”的時候,心中湧入一陣暖意,忽然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我不是藥神丨誰不是謹小慎微的活著,社會仍在進步,希望無處不在

我們一路走來,免不了磕磕碰碰,免不了坎坷,一個人是如此,一個國家也如此。但碰過之後,需要有進步的覺悟。底層沒有“神”,但底層有愛,就像程勇說的:相信今後會越來越好。相信我們所關心的每一個社會問題,時代都能夠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