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9 國產電影有網癮

國產電影有網癮

鳳凰網科技花子健

根據淘票票提供的數據,《我不是藥神》在6月30日開啟週末點映僅6個小時票房就突破了1億元大關。製片方和院線決定將首映從7月6日提前一天,到7月6日,該片累積票房已經突破4億元關口。

該電影由徐崢主演,甯浩和徐崢監製,唐德、壞猴子影業和阿里影業等聯合出品,由京西文化、聚合影聯發行,北京文化參與出品並負責宣發。

受《我不是藥神》大熱的刺激,北京文化自7月3日起收穫3個漲停板,本週內股價上漲超過50%,市值突破了115億元;而阿里影業在7月5日當天股價出現高達15.66%的漲幅。

7月13日零點剛過,淘票票專業版顯示該片的總票房已經達到20億元。政府部門甚至關注到這部電影引發的熱烈討論,要求有關部門價款落實抗癌藥降價保供等措施。

如果說20億元是一個門檻的話,那不管是在票房還是在口碑上,《我不是藥神》都是暑期檔第一“爆款”電影。2018年的中國電影市場迎來了雙喜臨門——一季度票房超越北美,20億元票房國產電影大幅湧現。

國產電影有網癮

《我不是藥神》自上映後票房情況(來源於淘票票專業版)

快跑的中國電影票房

根據中國國家電影局公佈的數據,2018年第一季度,我國電影票房達202.18億元,超越北美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這也是多年來全球電影市場冠軍第一次由北美以外的地區摘得。北美同期票房28.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1.7億元,較往年同期基本持平。

回到2003年,中國電影全年票房總和僅為10億元。經過15年發展,僅《我不是藥神》的票房,就已經是2003年的全年票房總收入的不止兩倍。

而今年2月分,單月票房高達101.5億,成為內地影市首個票房突破100億的月份。春節檔是2月份票房實現歷史性增長的重要原因。從2月15日到2月21日,7天春節假期中,內地影市共產出票房56.5億。

阿里影業高級副總裁,淘票票總裁李捷對於春節檔的爆發力也很驚訝。春節檔電影包括《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和《捉妖記2》在內,總票房均突破20億,這三部影片就為2月貢獻了74.9億票房。對比之下,2017年春節檔未誕生一部總票房破20億的影片。在2018年之前,春節檔誕生的票房20億以上的電影也僅《美人魚》一部。

同時,截至2018年3月底,中國內地電影院合計9965家,銀幕總數達到54165塊,位居世界第一,比北美市場還要多出來近10000塊銀幕。其中,全國地級市影院5060家,縣級影院4905家。

根據國家電影專資辦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內地電影票房達到了320.3億元,超過了去年同期的272億元,內地電影票房在半年內首破300億元。

在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內地電影票房超過北美市場,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春節檔,而北美市場同期則是淡季。李捷在2018年上海電影節期間曾透露一個小故事,此前有一家好萊塢電影公司來到阿里影業參觀,他們對於春節假期短短七天就產生超過50億元票房覺得非常不可思議,當月的票房超過了100億元。

第二季度總票房不到第一季度60%,已經足以說明春節檔的作用。而北美的票房則在幾部大片的支撐下持續走高,上半年北美最賣座的三部電影《黑豹》、 《復仇者聯盟3》、 《超人總動員2》,三部影片北美票房分別為7億美元(46.3億人民幣)、6.71億美元(44.4億人民幣)、3.94億美元(26.1億人民幣)。

此外,近期上映的《侏羅紀世界2》也表現不俗,它是2015年上映的《侏羅紀世界》的續集,是“侏羅紀公園”系列的第五部影片,也是“侏羅紀世界”三部曲的第二部。據康姆斯科分析公司的票房統計,《侏羅紀世界2》在北美僅上映10天,入賬就超過2.64億美元。

國產電影有網癮

《侏羅紀世界2》特效值得肯定

得益於第二季度的快速增長,北美電影市場上半年票房60.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01億元,仍以較大優勢領先內地市場。

“中國電影票房超越美國只是時間問題。”在今年上海電影節的“電影工業化之路”論壇上,李捷如是說。“但是中國和美國的情況不同,美國電影業和硅谷處於對立狀態,而中國電影業選擇擁抱互聯網。”他說。

美國的工業化和中國的互聯網

1948年5月美國最高法院根據反托拉斯法對“派拉蒙案”做出裁決,判定大製片廠垂直壟斷為非法,要求製片公司放棄電影發行和電影院放映的業務。這一裁決迫使許多大製片廠大幅度減少影片生產。

這一法案讓包括派拉蒙、米高梅、華納兄弟、哥倫比亞在內的“五大三小”製片方經歷了陣痛,但也是美國電影工業化的起源。首先從內容生產的角度看,獨立的製片人有了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製片方也開始更加關注題材的創造性和人物的塑造,提高影片的質量;對於消費者來說,他們可以看到更多好的作品,從而更頻繁買票進影院看電影。

“派拉蒙案”徹底改變了好萊塢的電影生產、發行和放映模式。美國電影的工業化進程加速,其中代表便是環球影業。環球影業首先是將創意部門獨立出去,電影製作走向協議化,同時還將拍攝器材或者場地外租外包給製作人,環球影業只是負責影片的宣傳和發行。工業化的結果就是更加精細的分工以及高票房電影的穩定產出。從1995年開始,好萊塢基本每年都有10部以上票房過億美元的大電影。

國產電影有網癮

派拉蒙法案終結了好萊塢的巨星時代,成就了全新的好萊塢

精細分工也驅使片方尋求更多收入渠道,除了在院線獲得的票房收入外,還有其向電視臺、網站的播放授權、周邊產品銷售等收入來源。

但自始至終,好萊塢和硅谷始終處於對立的狀態,以購票為例,美國至今超過90%的票依然是通過電話、櫃檯等方式售出,並且線上購票價格高於線下購票,因為院線需要對線上購票平臺加收一定的服務費。而中國電影在購票習慣上剛好與美國市場相反,已經有超過90%票經過線上票務平臺售出,“春節期間,淘票票出現了4000萬日活躍用戶的峰值。”今年3月份,李捷在接受鳳凰網科技採訪時透露了這個數據。

中國電影擁抱互聯網的歷史,就是在線票務平臺的發展史。

票務平臺——從團戰到兩強對立

說到在線票務平臺,不得不提的是格瓦拉。它在2007年上線,不過當時還只是一個電影排片網站,後來發展到提供電影、KTV、酒吧、運動和健身等業務諮詢。但是創始人劉勇發現,如果平臺沒有用戶消費行為,那麼就沒法產生價值——用戶在想什麼?

隨後,格瓦拉選擇主攻電影票務,並且剛好碰上了《阿凡達》的上映。這部革命性的3D、IMAX電影推動了格瓦拉電影推出了一個革命性的功能——在線選座,時至今日這個功能依然是用戶最喜歡的功能。“從那以後,業界缺少像這樣革命性的功能。”李捷說。

這個功能,是用戶從線下購票轉向線上購票的重要轉折點,另外一個轉折點就是預售。

2011年,以美團、窩窩團、拉手網為代表的千團大戰開始,電影票團購也是其中一項重要業務,但是不管團購市場如何競爭激烈,格瓦拉電影依然活了下來。不過,千團大戰中也催生了電影行業的改變。2014年,千團大戰已近尾聲,當時《心花路放》製片人王易冰通過關係找到了美團CEO王興,希望能通過美團的貓眼進行預售。

當時預售還是一個比較新的模式,美團也只在《變形金剛4》的時候嘗試過。王易冰認為,傳統的宣發模式讓製片方和觀眾間隔了發行公司、院線和電影院,距離太遠,根本不知道用戶的想法。而且最大的問題是,正式上映的電影只能在上映日前一天買到零點場的票,大部分還是當天售賣,效率很低。

最終在酒仙橋的一個小酒館裡,王易冰和王興的手握在了一起,決定讓《心花路放》這部電影在貓眼電影通過預售的形式賣票。最終,該片以11.7億元票房成為當年國產電影的票房冠軍。如今,王易冰已經成為壞猴子影業的CEO,而《我不是藥神》就是他們的最新作品。

隨著預售出現的是票補。在李捷看來,票補是中國電影特定的產物。2013年和2014年是電影市場的低潮期,長視頻、遊戲等互聯網內容對觀影用戶形成分流,觀影人數大幅度減少。中國互聯網發展的歷史已經表明,補貼返利用戶,是每個面向消費者的產品拉新的必經之路。

“最早推出票補的其實是片方,不是票務平臺。”李捷說,早期票補的目的不是讓愛看電影的人更愛看電影,而是想讓那些可看可不看,和不看電影的人重新走進電影院。如果說預售是將售票時間前置,那麼用戶提前決策承擔的風險,票補則可以讓用戶降低承擔這種風險的成本。

最慘烈的時候,一張經過票補之後的電影票只有8.8元或者9.9元,甚至還會出現少量0.1元的電影票。競爭慘烈的程度堪比千團大戰,除了票務平臺,百度糯米、美團、大眾點評、拉手網等團購網站也都參與其中。

國產電影有網癮

曾經的票務平臺大戰

電影票務市場也在發生劇烈變化,補貼的最終結局是平臺的合併和重組。根據易觀智庫統計,2015年第3季度,貓眼電影、微票兒、格瓦拉電影分別以26.73%、15.80%和12.17%佔據中國電影在線票務市場前三位。

而到了2017年第一季度,當時微影時代早已和格瓦拉合併,前四大票務平臺貓眼電影、娛票兒(微影旗下票務平臺)和格瓦拉、淘票票、百度糯米的市場份額分別是26.41%、21.58%、20.06%、13.74%。

2017年9月,微影時代和貓眼合併成立全新的貓眼微影,2018年1月,娛票兒官方微信服務號發出消息稱,娛票兒app將於2018年2月1日起停止服務,包括App和網站在內的線上服務都會在當天凌晨下線。至此,電影票務迴歸阿里主導的淘票票和騰訊、美團主導的貓眼兩者競爭的格局。

“互聯網+電影” 中國電影獨特的工業化之路

李捷在多個場合都說過,淘票票並不只是票務平臺,而是一個用戶觀影決策平臺。他的話不無道理,如今電影市場超過90%的票都從票務平臺售出,另外來自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的數據顯示,我國2017年觀影人次達到16.2億,比上年13.72億增長18.08%,如果2018年按照這個數字增長,觀影人次將突破19億。

這已經意味著,目前對於製片方、院線和票務平臺來說,需求已經不是吸引更多不看電影的人走進電影院,而是讓看電影的人更多走進電影院。

“現在關鍵的是做好存量市場,增量市場的空間已經不大。”李捷說。在這個背景下,票務平臺在票補上的力度會越來越小,減少通過直接的返利優惠補貼用戶。在今年的春節檔期間,淘票票就將最低票價定為19.9元,並且票補張數不能超過50萬張;同時,貓眼電影也在票補上力度有所減弱。

“內容為王”在電影行業依然是真理,但是除了內容之外,宣發同樣很重要。

在今年的上海電影節金爵論壇上,華誼傳媒副總裁、華誼電影總經理葉寧認為,提升內容質量,是中國電影工業化的必由之路。在過去的幾年,隨著越來越多的觀眾走進電影院,擁有一定積累之後,觀眾已經變得越來越聰明。這也是中國電影從粗放走向精品化的轉折點。“對於創作者來說,在講一個故事的時候,觀眾是會有預期和判斷的。”他說。

觀眾的預期和判斷,對於電影來說,就是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是電影的魅力,也是風險。”李捷說,在阿里的定義中,工業化的作用就是減少這種不確定性。

在此前的模式中,甚至包括到王易冰和王興的美團一起做預售的時候,電影都是直到上線才能知道是否獲得了觀眾的認可。預售的模式出現之後,既拉長了電影宣傳的長度,也擴大了廣度,但對於片方來說,依然是承擔“觀眾投票”的風險。

在格瓦拉轉型專注做電影的時候,其創始人劉勇的初衷是貼近消費者的消費行為,通過數據可以獲取消費者的想法和消費習慣,再將業務延展到行業端。如今票務平臺也在遵循著這一條路,歸納起來,就是用大數據幫助電影題材更加符合觀眾的口味,然後利用渠道優勢把這些符合大眾口味的電影進行更精準的宣發。

這樣的好處是,其一,可以瞭解大部分觀眾的觀影和明星偏好,幫助製片人、編劇選題材,導演選演員;其二,就是利用數據幫助院線合理排片,幫助片方進行集中曝光和更精準的宣發模式。

不管是淘票票還是貓眼,如今都已經更多介入電影的出品和宣發環節。以淘票票為例子,他們先後推出了針對行業端的淘票票專業版,可以幫助從業者瞭解實時票房和排片情況;在院線端,他們推出了雲智,幫助院線利用數據優化排片;在宣發上,他們推出了燈塔平臺直接為片方提供模塊化的方案,利用“爆米花指數”、“熱力站”等數據幫助他們進行物料準備、投放規劃等精準宣發;此外還有最新推出的阿里魚幫助電影作品進行衍生品、作品授權和周邊相關的IP變現。

其競爭對手貓眼電影本身就依靠美團和騰訊兩大流量平臺,在2018年6月的版本升級中,5.0版的貓眼專業版app推出了工作臺,其中的“營銷監測”、“營銷策劃”、“片方紅包”等就是幫助片方利用數據進行精準宣發。其中,貓眼電影專業版還可以支持不同身份的用戶對於模塊功能的增加和刪除。

由陳思誠執導,今年春節檔斬獲超過20億元票房的《唐人街探案2》,再到徐崢和甯浩合作、正在熱映的《我不是藥神》,還有即將上映、由開心麻花推出的《西虹市首富》,都是“互聯網+電影”模式下的產物。

“《西虹市首富》首次使用了阿里影業推出的一個產品,叫一夜霸屏,海報集中呈現在35個app上,這在電影行業是首創,能在極短的時間內讓用戶感受到品牌的提升。”李捷說。同樣,在阿里影業“燈塔平臺”的發佈會上,陳思誠坦言,互聯網宣發的模式已經徹底改變了傳統的發行和宣發,效率更高。

國產電影有網癮

阿里影業高級副總裁、淘票票總裁李捷

如果說美國的電影工業化是依賴的行業改革、拍攝技術提升和內容的把握,那麼中國的電影工業化之路,則是選擇的互聯網模式,首先是獲取用戶,其次是渠道為王,最後才是內容為王。

但是,在美國的模式中,值得中國思考的是,中國電影到底需要不需要“派拉蒙法案”?

裁判員和運動員票務平臺雙重身份的矛盾

歸屬於阿里影業的淘票票和歸屬於騰訊、美團的貓眼電影既做裁判,又做運動員的做法引發了行業的擔憂,業內認為這樣的做法會讓電影作品失去公平競爭的機會。

4月28日,在首映當天夜間,劉若英執導的處女作《後來的我們》在首映日出現了大量退票。據院線統計的數據,絕大多數都是通過第三方平臺所銷售的票,被退票的影院總數接近4000家,退票數量約38萬張,涉及票房約1300萬,佔影片當日總票房2.8億的4.6%。

此事甚至驚動了國家電影局,其根據國家電影專資數據平臺的數據對退票信息進行分析,初步認定《後來的我們》退票情況有異常。這部電影的出品發行名單中出現天津微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身影,聯繫到大量的退票來自其關聯方貓眼電影。院線普遍質疑貓眼通過提高預售成績來影響院線排片。雖然貓眼電影一直聲明為干擾市場,但是真相至今仍然是個謎。

另外一件事是近期發生的《阿修羅》撤檔,該片號稱投資7.5億元,耗時6年才製作完成。但是在上映僅3天后,該片投資方就宣佈撤檔,並且對重新上映沒有提出時間表。

這部電影之所以引起很大的爭議,除了超高的投入和突然的撤檔外,票務平臺呈現的影片評分也頗有深意,這部片在貓眼電影的評分為4.9分,在豆瓣上的評分更是低至3.1分,但是在淘票票上,《阿修羅》的評分高達8.4分。

國產電影有網癮

上映僅三天就撤檔的《阿修羅》電影海報

《阿修羅》的出品方名單中,其中有一家名為浙江東陽小宇宙影視傳媒有限公司,該公司是北京阿里淘影視文化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和淘票票一樣,屬於阿里影業旗下公司。

國產電影有了網癮,這也說明,“互聯網+電影”的配方既是良藥苦口,也有副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