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 話劇《高腔》巡演走進樂山,看哭一線扶貧幹部!

話劇《高腔》巡演走進樂山,看哭一線扶貧幹部!

圖片 單於/攝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吳曉彤) “劇中丁書記就是數十萬個第一書記的縮影,他所在的村條件惡劣,任務繁重,家人不支持,村民也不理解,但他信仰堅定、勇於擔當,是第一書記優秀品質的集中體現,是我們的驕傲!”7月30日,話劇《高腔》中幾個場景,讓樂山市沐川縣大楠鎮金盆村第一書記徐霞眼角溼潤了,“作為第一書記扶貧三年,看到這部劇的時候,想起了在扶貧中的點點滴滴,作為第一書記真的要‘住下去、融進去、挺過去’。”

7月30日至31日,由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省委宣傳部、文化廳、省扶貧移民局指導,四川人民藝術劇院重點打造的話劇《高腔》走進樂山,為脫貧攻堅一線幹部和群眾帶來精彩的演出。

话剧《高腔》巡演走进乐山,看哭一线扶贫干部!

圖片 單於/攝

據悉,該劇由編劇李揚舟、孫夢竹改編自著名作家、馬平的同名中篇小說,以花田溝村脫貧摘帽為主線,講述了兩個貧困家庭在化解歷史宿怨的過程中尋覓產業發展之路的曲折經歷,成功塑造了“第一書記”丁從傑、農村新型女性米香蘭、幫扶幹部滕娜等典型人物形象。

在表演過程中,記者注意到一個細節:熟悉的條凳在舞臺上,變化出農村壩壩會的會場、易地扶貧搬遷的新建房的屋基、果林和喬遷新居宴客的席座;將凳腳朝上,它們就成了地裡的麥苗,排起來又成了另一種植物……四川農村常見的長條凳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道具。

“這是一個富含地緣文化的意像,條凳在劇中承擔了展示矛盾、凸顯矛盾、和解矛盾的一系列重任,能夠拉近舞臺與生活的距離。”在該劇導演王根看來,這是一部與農村、農民及土地密不可分的戲,話劇《高腔》在舞臺上進行了形象、藝術地呈現,把脫貧攻堅的重大主題落實到日常化的生活之中,劇中“四川元素”貫穿始終,演員均使用川北方言表達,尤其是條凳這個簡單的道具出神入化的運用,讓話劇呈現出濃郁的鄉愁味道和搖曳生姿的藝術質感。

“話劇所呈現的昂揚向上的精神動力,將和全省全體幫扶幹部決戰貧困的堅強意志,形成共同的時代迴響。”接受記者採訪時,該劇主創表示,今年是全省脫貧攻堅決戰之年,樂山是全省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要確保先於全省一年實現全面小康,今明兩年就是決勝時刻,話劇《高腔》劇組第二輪巡演走進樂山,就是想通過思想精深、製作精良的藝術作品,激勵鼓舞、關心慰問戰鬥在脫貧攻堅一線的扶貧幹部,為樂山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加油助威。

“這部話劇讓觀眾更直觀瞭解駐村第一書記的工作生活,還對大家繼續做好幫扶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啟示,一定要下足‘繡花功夫’用心用情真幫實扶。”以樂山市井研縣竹園鎮高石坎村第一書記胡川為代表的扶貧幹部們看後紛紛點贊,認為話劇反映了他們的實際情況,將脫貧攻堅征程中的酸甜苦辣演繹地非常到位。

據四川人民藝術劇院《高腔》劇組相關負責人介紹,5月以來,該劇在達州、宜賓、內江、廣安武勝、成都、涼山等市(州)縣開展巡演,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一線扶貧幹部和社會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評,並出現加場觀劇的熱潮。接下來,劇組還將深入攀枝花、瀘州、自貢、馬爾康等地巡演,並將於10月份展開全國巡演,向全國人民展示四川脫貧攻堅經驗和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