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9 中國紀檢監察雜誌:四川 巡視巡察聯動 把有效監督一貫到底

目前,四川省委正對36個縣(市、區)進行常規巡視。省委第三巡視組一進駐榮縣,該縣縣委隨即派出巡察組,按照省委巡視帶巡察要求,對縣法院同步開展聯動巡察……

這是四川省推進巡視巡察上下聯動工作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四川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巡視工作五年規劃成都推進會部署安排,堅定不移深化政治巡視巡察,積極探索構建上下聯動監督模式,利劍出鞘直抵全面從嚴治黨“神經末梢”。

強化統籌,織密立體監督網

早在2014年,四川即探索開展市縣巡察工作, 2017年5月,全省21個市州、183個縣(市、區)就已全部建立巡察制度、全部設立巡察機構、全部推開巡察工作,構建了省市縣三級巡視巡察體系。截至目前,市縣黨委共列編巡察辦204個,組建巡察組701個,一線巡察人員到位3016人,組織機構全面到位。

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建立巡視巡察上下聯動的監督網”。巡視巡察同宗同源,相輔相成。省委書記彭清華履新後,把巡察工作作為強化基層黨組織監督的戰略抓手,明確要求“巡視帶巡察”,堅持巡視巡察一體謀劃、一體部署、一體推進。全省建立22個省委巡察工作聯繫點,巡視巡察工作在組織領導上實現責任閉環,在監督對象上實現延伸互補,在成果運用上實現共用共享,在隊伍建設上實現統一調度,巡視巡察互動互補的良好格局初步形成。

著眼完善黨內監督體系,加強頂層設計。上半年,省委對標中央巡視最新要求修訂了省委巡視工作辦法;日前,省委常委會審議通過十一屆省委巡視工作規劃和市(州)、縣(市、區)黨委巡察工作辦法,旗幟鮮明突出“兩個維護”,確定了未來五年全省巡視巡察工作的“路線圖”“任務書”。據悉,新一屆省委任期內,將採取常專結合、上下聯動等方式,統籌推進共10輪完成對342個黨組織的巡視全覆蓋。同時,市縣兩級將按照“黨組織建到哪裡,巡察就跟進到哪裡”的要求,確保巡察監督無死角無禁區。

省委第二輪巡視期間,省委巡視辦對6個省委巡察工作聯繫點就貫徹執行中央和省委巡視工作規劃、開展巡察工作情況進行了專項檢查,推動責任落實。“檢查組從業務開展、力量配備、信息化建設等方面發現了我們巡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一方面感覺肩上責任更重了,但另一方面思路更清,少走彎路,信心也更足了。”彭州市委巡察辦負責人坦言。

根據督導調研情況,省委巡視機構近期建立完善了書記專題會聽取彙報情況報備等10餘項制度,有效解決各地巡察機制不健全、工作不規範、標準不統一等問題。

創新招式,打好“川味”組合拳

“熟人社會”一直是影響巡視巡察實效的重要因素。省委巡視機構對此開展專題調研,並在實踐中推廣運用《破除熟人社會影響,提高巡察質效》的調研成果。上半年,資陽市委第四輪開展提級巡察和交叉巡察,將57名抽調人員“打散”混合編組,異地作戰、“生臉”監督,發現“三大問題”121件,收集問題線索173條,邊巡察邊移交問題線索已立案4件。“與前幾輪信訪少甚至沒有信訪的情況相比,基層群眾不願反映、不敢反映問題的難題得到了較好解決。”資陽市委巡察辦負責人表示。

從成都平原到康巴大地,類似探索還有不少。全省統籌建立巡視巡察智庫,達州、巴中探索市縣“同對象、同進度”巡察模式,集中發現某一行業領域市縣鄉三級的問題;眉山探索建立市、縣(區)上下同步、點線聯動巡察機制,把同一系統問題“巡”全“察”透;成都、南充、阿壩等市州建立了巡察成員單位聯席會議協作機制、機動巡察工作機制……

按照高質量推進巡視工作的新要求,四川省委巡視順應新形勢,注重在總結市縣經驗的基礎上創新“打法”。當前,省委正開展對36個縣(市、區)常規巡視,省委巡視組一進駐各縣(市、區)後,當地隨即派出巡察組,按照省委巡視帶巡察要求,對有關單位同步開展聯動巡察。

“省委巡視優勢在於權威高、業務精,但受精力和時間約束,難以對所有問題深挖細查。市縣巡察位於監督前沿,但存在站位不高、人情干擾等問題。開展這種‘延伸式’監督,同頻共振、優勢互補,能實現‘1+1>2’的效果。”省委第三巡視組組長王顯強點讚道。

雙劍合璧顯鋒芒,鐵腕震懾正風紀。十一屆省委對24個單位的首輪巡視,發現違反“六項紀律”方面問題395個,領導幹部問題線索273件,涉及省管幹部53人。在省委巡視指導下,7個市和64個縣開展脫貧攻堅專項巡察試點,發現扶貧領域問題2500餘個。

直擊“痛點”,寫好“後半篇文章”

針對上一輪省委巡視反饋意見,不久前四川文理學院探索開展“校內巡察”,進駐某二級學院半個月,就發現各類問題線索18件,其中學院紀委立案4件,進一步放大了利劍震懾效應。

“以巡察接力巡視,對巡視反饋問題大起底、大查擺,推動全面整改,將全面從嚴治黨責任壓實到了每個基層黨組織和業務點,幹部作風明顯轉變,一些認為巡視‘雨過地皮幹’的教職工這一次切實感受到了巡視成效。”四川文理學院紀委相關負責同志說。

四川省委始終將推動問題解決作為提升巡視質效的“臨門一腳”。首輪巡視意見反饋後,專門召開國企和高校巡視意見集中反饋會,層層壓實責任。針對個別被巡視單位關鍵問題上整改虛化敷衍的問題,省委巡視機構選取典型,當面約談了某高校黨委、紀委負責人,整改效果立刻煥然一新,不僅巡視反饋的27個問題整改基本完成,同時從巡視發現的“共性”問題入手,舉一反三,一批歷史遺留問題得到解決。目前,省委首輪巡視反饋的1054個問題,已完成整改913個,整改率達86.6%,健全完善制度658項。

如果說巡視整改偏重於高位推動,各地巡察整改則頗有基層特色。此前,江安縣一場“辣味”十足的巡察整改結果評估會議引發關注。被巡察單位“一把手”逐一上臺述職接受“檢閱”,參會人員針對痛點、難點提問“開炮”,讓參與述職的“一把手”紅了臉、出了汗,這一做法在省內多個市縣推廣。為推動問題整改落實,各級巡視巡察整改情況被納入“兩個責任”落實考核指標和黨委書記述責述廉必述內容,綿陽、內江等多個市縣還探索形成了巡察專題民主生活會制度等工作機制。

創新的是方式方法,不變的是服務發展。“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把各級各單位巡視巡察實踐中行之有效的創新方法轉化為制度成果,推動中央和省委巡視巡察工作部署落地落實,為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提供保障。”省委巡視辦有關負責人表示。

點評:

黨的十九大在總結十八大以來巡視工作經驗基礎上,作出“建立巡視巡察上下聯動的監督網”的重要決策部署。這是完善黨內監督體系、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重要抓手,中央紀委二次全會對此提出明確要求。《中央巡視工作規劃(2018—2022年)》從領導體制、工作機制、制度體系、組織保障等方面,對建立巡視巡察上下聯動監督網作出部署。上半年,北京、四川、內蒙古、重慶、新疆等省區市積極探索,努力構建形成“巡視帶巡察、巡察促巡視,巡視巡察同向發力、同頻共振”的工作格局,巡視巡察“雙劍合璧”,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強大監督合力,有力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

巡視巡察再出發,接力奮鬥無窮期。各地黨委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中央紀委要求,堅持巡視巡察工作一體謀劃、一體部署、一體推進,在層層壓實責任上下功夫,完善配套制度,創新聯動方式,提高履職能力,確保巡視巡察在強化黨內監督、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中發揮出更大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