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 青觀察|一線城市二本和二線城市一本,你該如何選擇?

幾個月來, 長沙、成都、武漢等眾多城市紛紛拋出送房子、送戶口、送錢等措施招徠大學生畢業生。其實,早在面臨高考填志願的時候,每個分數在重本線附近徘徊的小夥伴都會遇到類似的難題:

是選一個二三線城市的一本,還是選北上廣深這種一線城市的二本學校呢?

我也曾遇到過這樣的問題。當年高考我超過一本線21分,原計劃報考北京的大學,但因為成績不理想,無法選北京比較好的大學,只能選二本中比較好的。

因此聽了家人的意見,選擇了二線城市某211大學,畢業去北京工作。我也曾後悔過沒有一開始就選擇北京,反而南轅北轍。

青观察|一线城市二本和二线城市一本,你该如何选择?

對於參加高考的人來說,報志願是一個糾結的問題

我終於意識到,二三線城市的一本還是一線城市的二本,這個問題的本質是選“一二線城市”和“一二本”。關於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考慮,對此,我們做了一個對比和分析。

一線城市和二三線城市能給你帶來什麼?

青观察|一线城市二本和二线城市一本,你该如何选择?
青观察|一线城市二本和二线城市一本,你该如何选择?

一線城市有著二三線城市沒有的資源

小楠原是在某二本院校讀書,但是她經常去北大蹭課。一般老師都很歡迎學生來蹭課,在課堂上沒有一本二本的區別,大家共同享受一線城市的教育資源,是二線城市所不具備的好處。

在北京這種大城市讀書,週末可以去國家圖書館自習,可以去798看展覽,可以去三里屯偶遇各種明星大咖,可以去聽專業講座,這個城市有太多公共資源可供你使用。除此之外,大城市還提供了非常多的實習與工作機會。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6000萬註冊公司,光北京就有800萬。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互聯網、影視傳媒、房地產等各行業都在北京集中分佈,上海是經濟金融中心,投行、金融公司、文化產業都非常發達。

在這裡,很容易找到實習和工作機會,也很容易和牛人一起共事。每到寒暑假,北上廣這些一線城市都會迎來一大批在二三線城市讀書的學生,他們選擇假期來這裡實習,為自己尋找更好的工作。而在本地上學,則可以省去很多生活交通成本。

同時,這種經歷也可以為自己簡歷“鍍金”,哪怕是以後回到二三線城市工作,在一線城市實習過得經歷會讓他們很容易脫穎而出,從而獲得更大的選擇空間。而如果一開始就選擇一線城市讀書,從大一開始,就可以開始大公司實習,為自己增長視野。

青观察|一线城市二本和二线城市一本,你该如何选择?

許多人在畢業後會優先選擇在一線城市就業

小薛現在大三,但已經在傳統媒體像中國證券報、互聯網公司新浪網易、創業公司邏輯思維實習過。他每次實習的崗位都有所不同,從實習記者到運營,再到產品,只要感興趣的工作都去試了一遍。

按照他的話說:“試過才知道喜不喜歡,總不能等到畢業後再去試錯吧。”這樣,既豐富了自己的實習經歷,也增長了見識,待過不同的公司感受過不同的企業文化,也相對成熟一些。等到他畢業的時候,這些經歷會為他提供更多的選擇,而這些,真的只有大城市才可以給。

無論是哪個城市的畢業生,都會更傾向於去北上廣深這種一線城市,但是,在這個城市上學的畢業生,會更容易留在學校所在地工作。以2016年為例,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化工大學應屆畢業在京就業比例超過50%,研究生在京就業比例則超過了60%。

報告顯示,82.66%的應屆畢業生選擇了異地就業,其中近四成選擇留在大學所在的城市;選擇回到原籍所在城市的人群比例只有17.34%。選擇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人群比例達到43.75%。

青观察|一线城市二本和二线城市一本,你该如何选择?

也就是說,如果選擇了一線城市讀大學,留在一線城市工作的概率為50%以上。大城市工作機會多,薪資相對高,有什麼理由不選擇留下來呢?

學歷優勢:一本到底有多重要

青观察|一线城市二本和二线城市一本,你该如何选择?
青观察|一线城市二本和二线城市一本,你该如何选择?

在求職中,學歷是企業的一個考量標準

當然,還有人會說,二線城市的一本雖然城市競爭力不如一線城市的二本,但這一本是實實在在的一本,學校的教育資源、師資力量都與二本學校有本質區別。

二線城市的一本院校仍然有很多優秀的老師和學者,他們能夠給學生提供的資源和視野,同樣不可低估。

對某些有學科要求但卻無法進入最頂尖的學校專業的畢業生來說,二線城市一些專業排名靠前的學校,仍然是很多人的不二之選。畢竟,專業有時候對就業方向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很多二線城市的一本與國外大學有很好的交流合作,學生可以申請出國交換。而且,一本學校的保研名額要大大多於二本院校,選擇一個不錯的一本院校,保研的機會也會大一些,而且還能保到比較好重點院校。

青观察|一线城市二本和二线城市一本,你该如何选择?

許多大型公司目前仍然非常看重學歷水平

阿圓就讀於上海某二本學校,因學校沒有保研機會,寢室四個室友都選擇考研,結果只有一人考上;而我就讀的某二線城市的一本學校,有個明星寢室,四個人全部保研到985院校。

這就是一本的優勢,如果想要讀研的話,一本院校能夠提供的支持大於城市提供的資源。

這是一次艱難的選擇

那些曾經也面臨同樣選擇的朋友,他們現在怎麼樣了?

我採訪了一下曾在擇校問題上左右為難的人,在這件事情上,我們每個人都有發言權。

@Summer 二線城市一本 現就職於成都某互聯網公司

我當時很想去上海,很喜歡復旦大學,但是高考沒考好,在報大學的時候出現了上下為難的情況。在糾結下選擇了保險的二線城市一本,畢業後回成都找工作,整體比較順利。畢業後的確很多同學留在了本地工作,但到時候還會再糾結是留在本地、回家還是去一線城市。你會發現,這個選擇,根本就沒完。

@曉舒 上海某二本 現就職於北京某互聯網公司

我復讀過一年,第一年沒考好,只能上本地一個三本。家裡人強烈要求我去大城市讀書,因此我復讀一年,考上了上海一個二本。上海的確跟我家不一樣,在上海讀書的四年裡,從外形到頭腦,我都完全變了。畢業後來北京工作,我很感謝大學四年在上海的經歷,它完完全全重塑了我。所以我覺得只要衝破限制來到大城市接受改變,人生就沒有限制。

@之江 三線城市二本 現就職於北京某公司

我的目標是北京的大學,但是沒考上,只好在家裡本地讀了二本。後來考研又考北京,還是沒考上,我就直接來北京工作了。我對大城市是一種嚮往,但我覺得我的大學也挺好。只是我會想,如果當初去了北京讀大學,現在做一些事情可能更輕鬆些。

所以說

在選擇去哪裡讀大學、

讀什麼大學這件事情上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考慮

就師資力量來說,二三線城市的一本不一定比一線城市的二本要差。相比之下,二三線城市的一本氛圍也可能比一線城市的二本要好。

從生活成本上考慮,二三線城市比一線城市要低,但同時娛樂生活的豐富程度,也會低於一線城市。

從城市發展水平上來說,二三線城市的發展的確不如一線城市,所以從就業角度來看,一線城市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更好的平臺、更多的崗位甚至更高的薪酬。

從現實發展角度上看,中國的二三線城市正在迅速的發展起來,這期間也需要更多的人才來支撐。近一兩年來,二三線城市都為能夠留住人才而出臺了更好的人才政策和購房政策,這相比一線城市來說,是非常大的吸引力。

知乎網友怎麼說?

關於這個問題,團團在知乎上提問啦,收到了很多網友的回答!

青观察|一线城市二本和二线城市一本,你该如何选择?

老闆加個面:

1.某種程度上說,讀大學城市比學校重要一些;

2.城市決定了你接觸的人群,學校決定了你的學識;

3.在偏遠落後地方讀書,大概率會被當地落後思想感染;

4.見識某種程度上大於學識,但名校除外。

X、doctor

我推薦二線城市一本。

首先每個人對於成功的定義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完成農村到城市的跨越就算完成了父輩的期盼,有些人則是要完成一番功業,起碼是要管理個千人團隊才算有一點成就。所以如果絕對的問哪個好 肯定是不客觀的。我們只能從相對的緯度來看。

首先當然是比較學歷。也就是說,在必須考慮到文憑這個因素的情況下,選擇一線城市二本的,必須要是一線城市的吸引力遠遠超出文憑所帶來的。

但問題就是,一線城市的二本,能否在一線城市具備吸引力呢?讀一線城市的二本,僅僅只是在一線城市讀大學而已。現階段文憑在就業方面的影響實在太大,在大多數情況下遠超於其他,如果討論一線城市二本和二線城市一本,我覺得基本沒什麼可比性。

匿名用戶:

還是要看個人權衡吧,不論到哪座城市,哪所大學都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大學的學習環境很重要,城市的經濟建設,文化氛圍也不可忽視,然而最重要的還是自己,莫負青春,在哪裡都要好好努力加油才是!

團小青想說的是

長沙作為新一線城市

與其他一線城市相比

不僅存在著無限的發展前景、就業機遇

讓人羨慕的低房價和

適中溫和的生活節奏

還能享受到有趣有味的地方美食和特色景緻

等待每一個懷抱夢想、充滿實力的你來到這裡

紮根生長 大展拳腳

青观察|一线城市二本和二线城市一本,你该如何选择?
青观察|一线城市二本和二线城市一本,你该如何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